【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性能是众多汽车性能中最重要的一项,受到汽车消费者以及汽车企业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汽车正面碰撞法规和评价体系中对正面碰撞的评价方法分为全宽碰撞实验和40%偏置碰撞实验。偏置碰撞试验中,由于汽车前端只有一侧参与能量吸收,较全宽碰撞对车身结构的要求更为严苛。因此,进行汽车偏置碰撞安全性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提升主机厂整体安全设计水平,还是降低实际碰撞中乘员伤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40%偏置碰撞由于车辆只有不到一半的结构参与碰撞,车体相对较软,车体在碰撞中变形严重,较大的车体侵入量会造成车内乘员生存空间不足,特别是车辆前围板侵入量较大,导致小腿伤害较大,不能满足车辆偏置碰撞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解决了车身底部在门槛位置强度低,不能满足偏置碰撞性能要求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包括:加强板和车身底板;其中,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垂直所述加强板设置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均设置在所述加强板的第一表面上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1)和车身底板(2);其中,所述加强板(1)上设有垂直所述加强板(1)设置的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和第三侧面(13);所述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和第三侧面(13)均设置在所述加强板(1)的第一表面上,且所述第二侧面(12)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1)和第三侧面(13)之间;所述加强板(1)设置在所述车身底板(2)上靠近车门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1)和车身底板(2);其中,所述加强板(1)上设有垂直所述加强板(1)设置的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和第三侧面(13);所述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和第三侧面(13)均设置在所述加强板(1)的第一表面上,且所述第二侧面(12)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1)和第三侧面(13)之间;所述加强板(1)设置在所述车身底板(2)上靠近车门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上设有加强筋(14);所述加强筋(14)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为凸起结构;所述加强筋(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烨,肖剑涛,马静,王元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