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冷器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221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油冷器扁管,包括扁管本体;所述扁管本体包括多个折叠挤压成型的通道;其中,所述扁管本体横截面的轮廓包括多个扁管段;多个扁管段顺次首尾相连;所述扁管段呈直线形、弧线形、几字形、S形、L形、半圆形或U形。所述扁管本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圆形或收腰椭圆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扁管本体为多孔型折叠管,通过折叠和钎焊后形成多个通道能够通过高温机油并为其换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扁管本体直接与空气接触进行换热,可有效提高油冷器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油冷器,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油冷器扁管。
技术介绍
汽车油冷器用扁管因其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传热效果好,而被广泛采用。但扁管形状直接影响其加工工艺性能与焊接可靠性,最终影响汽车油冷器性能。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申请号为201120571524.8,名称为一种散热扁管的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扁管。该散热扁管为条形中空状,其横截面包括对称的圆弧侧壁,对称的圆弧侧壁交接位置设置有圆弧,横截面的宽度至少为厚度的3倍。但该技术并没有在长度方向上进行构造以提高其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油冷器扁管。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汽车油冷器扁管,包括扁管本体;所述扁管本体包括多个折叠挤压成型的通道;其中,所述扁管本体横截面的轮廓包括多个扁管段;多个扁管段顺次首尾相连;所述扁管段呈直线形、弧线形、几字形、S形、L形、半圆形或U形。优选地,所述扁管本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圆形或收腰椭圆形。优选地,多个扁管段具体为第一半圆形扁管段、第一S形扁管段、第一直线形扁管段、第二S形扁管段、第一U形管、第二U形管、第二半圆形扁管段、第一直线形扁管段、第三S形扁管段以及第四S形扁管段;其中,第一半圆形扁管段的一端与第一S形扁管段的一端连接;第一S形扁管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直线形扁管段与第二S形扁管段的一端连接;第二S形扁管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一U形管的一端;第一U形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U形管的一端;第二U形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S形扁管段的一端;第三S形扁管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线形扁管段连接第四S形扁管段的一端;第四S形扁管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半圆形扁管段。优选地,所述第一半圆形扁管段、所述第一S形扁管段、所述第一直线形扁管段以及所述第二S形扁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一U形管的U形腔内且与所述第一U形管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半圆形扁管段、所述第三S形扁管段、所述第二直线形扁管段以及所述第四S形扁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二U形管的U形腔内且与所述第二U形管内壁面连接。优选地,所述扁管本体的壁厚G为0.18mm~0.26mm,截面长度L为16mm时,截面宽度W为2.5mm。优选地,所述通道的数量为8~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扁管本体为多孔型折叠管,通过折叠和钎焊后形成多个通道能够通过高温机油并为其换热;2、本技术中扁管本体直接与空气接触进行换热,可有效提高油冷器散热性能;3、本技术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易于推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汽车油冷器扁管,包括扁管本体;所述扁管本体包括多个折叠挤压成型的通道;其中,所述扁管本体包括多个扁管段;多个扁管段顺次首尾连接构成扁管本体;所述扁管段呈直线形、弧线形、几字形、S形、L形、半圆形或U形。所述扁管本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圆形或收腰椭圆形。多个扁管段为第一半圆形扁管段、第一S形扁管段、第一直线形扁管段、第二S形扁管段、第一U形管、第二U形管、第二半圆形扁管段、第一直线形扁管段、第三S形扁管段以及第四S形扁管段;其中,第一半圆形扁管段的一端与第一S形扁管段的一端连接;第一S形扁管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直线形扁管段与第二S形扁管段的一端连接;第二S形扁管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一U形管的一端;第一U形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U形管的一端;第二U形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S形扁管段的一端;第三S形扁管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线形扁管段连接第四S形扁管段的一端;第四S形扁管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半圆形扁管段。所述第一半圆形扁管段、所述第一S形扁管段、所述第一直线形扁管段以及所述第二S形扁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一U形管的U形腔内且与所述第一U形管内壁面连接;所述第二半圆形扁管段、所述第三S形扁管段、所述第二直线形扁管段以及所述第四S形扁管段设置在所述第二U形管的U形腔内且与所述第二U形管内壁面连接。所述扁管本体的壁厚G为0.18mm~0.26mm,截面长度L为16mm时,截面宽度W为2.5mm。图1中尺寸R为0.13mm,尺寸S1为0.97mm,尺寸S2为1.03mm,角度A为10°。所述通道的数量为8~14。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中扁管本体为多孔型折叠管,通过折叠和钎焊后形成十二个通道能够通过高温机油并为其换热;本技术中扁管本体直接与空气接触进行换热,可有效提高油冷器散热性能;本技术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易于推广。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油冷器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本体;所述扁管本体包括多个折叠挤压成型的通道;其中,所述扁管本体横截面的轮廓包括多个扁管段;多个扁管段顺次首尾相连;所述扁管段呈直线形、弧线形、几字形、S形、L形、半圆形或U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油冷器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本体;所述扁管本体包括多个折叠挤压成型的通道;其中,所述扁管本体横截面的轮廓包括多个扁管段;多个扁管段顺次首尾相连;所述扁管段呈直线形、弧线形、几字形、S形、L形、半圆形或U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油冷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本体的横截面呈椭圆形、圆形或收腰椭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油冷器扁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扁管段具体为第一半圆形扁管段、第一S形扁管段、第一直线形扁管段、第二S形扁管段、第一U形管、第二U形管、第二半圆形扁管段、第一直线形扁管段、第三S形扁管段以及第四S形扁管段;其中,第一半圆形扁管段的一端与第一S形扁管段的一端连接;第一S形扁管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直线形扁管段与第二S形扁管段的一端连接;第二S形扁管段的另一端连接第一U形管的一端;第一U形管的另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团卫周博于吉乐王宇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