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发动机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60112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散热系统,本系统包括中冷器、水箱、变矩器油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电子风扇、温度传感器、ECU控制器、连接线束、HUB和HMI,各散热模块采用并联结构布置,没有重叠,即中冷器和水箱前后并列布置,变矩器油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并排安装在水箱上方,这种结构可降低通过各个模块的风阻和温升,提高散热效率,并且各散热模块采用独立的电子风扇,在发动机散热进出水管口、中冷器进出气管口和油冷器进出油管口布置温度传感器,电子风扇风量的供应量根据传感器的温度反馈进行调节变速,确保各模块内被散热介质处于理想的温度范围,本散热系统具有按需散热、独立控制和智能控制等功能,并且安装方便、散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发动机散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载机、挖掘机工程机械散热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载机、挖掘机的发动机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装载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车辆在连续工作运转的过程中,其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一旦散热系统散热不好或者散热效率低下,那么将直接导致“开锅”,所以如何能对其进行及时地制冷散热将显得尤为重要。在现有的车辆发动机散热系统领域,一般采用将中冷器、水箱、变矩器油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等多种散热模块串联布置,这样风阻较大、温升高、散热效率低,另外它们由一个大叶径风扇统一驱动散热,这就会造成散热未按需求、各部件无法独立散热等问题的出现,如中冷器需要风扇散热而变矩器油散热器不需要散热时,就无法满足需求,同时各散热模块的散热风量受限于发动机的转速,并没有结合当前各模块的温度情况,使得水、油、气都无法处于最佳的温度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发动机散热系统风阻大、温升高、散热效率低、未按需求散热、各部件无法独立散热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提供了一种车辆发动机散热系统。本技术包括中冷器、水箱、变矩器油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电子风扇、温度传感器、ECU控制器、连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辆发动机散热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发动机散热系统,包括中冷器、水箱、变矩器油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电子风扇、温度传感器、ECU控制器、连接线束、HUB和HMI,其特征在于,各散热模块采用并联结构布置,没有重叠,即中冷器和水箱前后并列布置,变矩器油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并排安装在水箱和中冷器上方,并在发动机散热进出水管口、中冷器出气管口和油冷器进出油管口布置温度传感器,当检测到各散热模块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就将信号传输给ECU控制器,ECU通过控制来驱动所需散热模块的电子风扇,实现发动机的散热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发动机散热系统,包括中冷器、水箱、变矩器油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电子风扇、温度传感器、ECU控制器、连接线束、HUB和HMI,其特征在于,各散热模块采用并联结构布置,没有重叠,即中冷器和水箱前后并列布置,变矩器油散热器和液压油散热器并排安装在水箱和中冷器上方,并在发动机散热进出水管口、中冷器出气管口和油冷器进出油管口布置温度传感器,当检测到各散热模块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就将信号传输给ECU控制器,ECU通过控制来驱动所需散热模块的电子风扇,实现发动机的散热功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发动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散热模块均安装有独立的电子风扇,即均有独立的冷却风源,并且电子风扇风量的供应量是根据各模块传感器的温度反馈进行调节变速,电子风扇风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志阳王银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驿力机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