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口杯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54454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9 0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浇口杯装置,包括浇口杯体和外壳体,浇口杯体包括插入外壳体内的浇口杯体以及与浇口杯体连接且用于托住外壳体的下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浇口杯装置,烧结成型具有很高的耐火强度,浇注过程中不易冲砂,提高铸件底面加工质量,且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同时在浇注吨位较大的铸件时可以保证其充型速度和充型压头,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铸件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浇口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实型铸造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浇口杯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溶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铸造过程中,传统采用的是树脂砂制作浇口杯,由于铁水的长时间冲击,浇口杯内的型砂容易溃散,导致浇口杯内部的涂料及型砂冲入浇注系统中,最终冲入铸件中,从而出现铸件在加工过程中出现底面夹砂问题,增加刀具的磨损,严重影响加工。目前采用陶瓷浇口杯虽然可以解决冲砂及冲涂料问题,但是陶瓷浇口杯目前的尺寸对于浇注11吨以上铸件,浇注人员控制差,且冲型速度较慢,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大吨位铸件的浇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浇口杯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目的是提高浇注工作效率,满足大吨位铸件的浇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浇口杯装置,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的浇口杯体,外壳体包括套设于浇口杯体上的围框和封闭围框底部开口的盖板。所述围框是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外侧壁、第二外侧壁、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构成且内部中空的矩形框结构。所述外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围框内部且在围框的四个拐角处与围框连接的加强板。所述盖板和所述围框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浇口杯体包括底壁以及与底壁连接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为依次连接且包围形成周向封闭、内部中空的主体结构。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三内侧壁为倾斜设置且两者呈V型分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浇口杯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浇口杯坯体的制作;S2:围框与盖板的装配,形成罩住浇口杯坯体的外壳体;S3:对浇口杯坯体进行烘烤,制成浇口杯装置。所述步骤S1中,浇口杯体的制作过程包括步骤:S11:将围框安放于浇口杯模具上;S12:使用浇注料在浇口杯模具上制成浇口杯坯体。所述步骤S3中,先将浇口杯坯体连同外壳体放入加热炉中,随炉升温至80℃,升温时间为7-9小时;然后从80℃升温至150℃,升温时间为1-3小时;然后从150℃升温至500℃,升温时间为4-6小时;然后从500℃升温至800℃,升温时间为1-3小时;最后在800℃保温2-4小时。所述浇口杯模具包括下模板和设置于下模板上的浇口型芯,在所述步骤S11中,将所述围框放置于下模板上且罩住浇口型芯。本专利技术的浇口杯装置,烧结成型具有很高的耐火强度,浇注过程中不易冲砂,提高铸件底面加工质量,且可重复使用节约成本;同时在浇注吨位较大的铸件时可以保证其充型速度和充型压头,从而可以有效保证铸件质量。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本专利技术浇口杯装置与浇口杯模具的配合示意图;图2是围框与浇口杯模具的配合示意图;图3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浇口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浇口杯模具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浇口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浇口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下模板;2、浇口型芯;21、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23、第三侧壁;24、第四侧壁;25、顶壁;26、成型凸台;27、起吊杆;3、盖板;31、通气孔;32、避让孔;4、围框;41、第一外侧壁;42、第二外侧壁;43、第三外侧壁;44、第四外侧壁;45、通气孔;5、第一吊耳;6、第二吊耳;7、加强板;8、浇口杯体;81、第一内侧壁;82、第二内侧壁;83、第三内侧壁;84、第四内侧壁;85、底壁;86、浇道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如图1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浇口杯装置,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的浇口杯体8,外壳体包括套设于浇口杯体8上的围框4和封闭围框4底部开口的盖板3。如图1至图3和图6所示,外壳体包括罩住浇口杯体8的围框4和用于封闭围框4底部开口的盖板3,盖板3并用于托住围框4内部的浇口杯体8。围框4是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外侧壁41、第二外侧壁42、第三外侧壁43和第四外侧壁44构成且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矩形框结构,盖板3封闭围框4的底部开口。围框4的第一外侧壁41、第二外侧壁42、第三外侧壁43和第四外侧壁44均为矩形平板,第一外侧壁41和第三外侧壁43位置相对且两者相平行,第二外侧壁42和第四外侧壁44位置相对且两者相平行,第一外侧壁41和第三外侧壁4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外侧壁42和第四外侧壁44的端部垂直连接。如图3所示,盖板3为矩形平板,盖板3盖住围框4的底部开口,盖板3的四个侧边分别与第一外侧壁41、第二外侧壁42、第三外侧壁43和第四外侧壁44固定连接。盖板3上还设有通气孔31和避让孔32,通气孔31和避让孔32为沿盖板3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通气孔31的直径小于避让孔32的直径,而且通气孔31在盖板3上设置多个,通气孔31便于炉料烧结过程中水汽的排放,从而使烧结更充分。如图2和图6所示,外壳体还包括设置于围框4内部且在围框4的四个拐角处与围框4的相邻两个侧壁固定连接的加强板7,提高外壳体整体强度。加强板7共设置四个,第一个加强板7在第一外侧壁41和第二外侧壁42形成的拐角处与第一外侧壁41和第二外侧壁42固定连接,第二个加强板7在第二外侧壁42和第三外侧壁43形成的拐角处与第二外侧壁42和第三外侧壁43固定连接,第三个加强板7在第三外侧壁43和第四外侧壁44形成的拐角处与第三外侧壁43和第四外侧壁44固定连接,第四个加强板7在第四外侧壁44和第一外侧壁41形成的拐角处与第四外侧壁44和第一外侧壁41固定连接。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围框4的第一外侧壁41、第二外侧壁42、第三外侧壁43和第四外侧壁44上均设有通气孔45,通气孔45为在围框4的各个侧壁上沿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第一外侧壁41上各个位置的通气孔45分别与第三外侧壁43上的一个通气孔45为同轴设置,第二外侧壁42上各个位置的通气孔45分别与第四外侧壁44上的一个通气孔45为同轴设置,通气孔45便于炉料烧结过程中水汽的排放,从而使烧结更充分。如图6和图7所示,浇口杯体8为一端开口、内部中空的结构,浇口杯体8包括底壁85以及与底壁85连接的第一内侧壁81、第二内侧壁82、第三内侧壁83和第四内侧壁84,第一内侧壁81、第二内侧壁82、第三内侧壁83和第四内侧壁84为依次连接且包围形成周向封闭、内部中空的主体结构,底壁85将该主体结构的一端开口封闭,该主体结构的另一端具有让铁水进入的矩形开口。底壁85与盖板3相平行且两者相贴合,第一内侧壁81和第三内侧壁83位置相对,第二内侧壁82和第四内侧壁84位置相对,第一内侧壁81和第三内侧壁8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内侧壁82和第四内侧壁84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内侧壁81与第一外侧壁41位置相对且两者相贴合,第二内侧壁82与第二外侧壁42位置相对且两者相贴合,第三内侧壁83与第三外侧壁43位置相对且两者相贴合,第四内侧壁84与第四外侧壁44位置相对且两者相贴合。作为优选的,第一内侧壁81的内壁面和第三内侧壁83的内壁面为倾斜延伸的斜平面且两个斜平面呈V型分布,第二内侧壁82为垂直设置于底壁85上且与第二外侧壁42相平行,第四内侧壁8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浇口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的浇口杯体,外壳体包括套设于浇口杯体上的围框和封闭围框底部开口的盖板。

【技术特征摘要】
1.浇口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的浇口杯体,外壳体包括套设于浇口杯体上的围框和封闭围框底部开口的盖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口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是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外侧壁、第二外侧壁、第三外侧壁和第四外侧壁构成且内部中空的矩形框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口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围框内部且在围框的四个拐角处与围框连接的加强板。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浇口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围框的侧壁上设有通气孔。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浇口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杯体包括底壁以及与底壁连接的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第一内侧壁、第二内侧壁、第三内侧壁和第四内侧壁为依次连接且包围形成周向封闭、内部中空的主体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浇口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三内侧壁为倾斜设置且两者呈V型分布。7.浇口杯装置的制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达义田万刚左从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瑞鹄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