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微花状四氧化三锰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416279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2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微花状四氧化三锰及制备方法与应用,以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2‑噻吩甲酸、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锰源乙酸锰为原料,采用溶剂热处理方法,制得纳米片组成的花状的Mn3O4,约10微米大,纳米片几十纳米厚,同Mn3O4纳米颗粒相比,展现较好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重复性好,产率高;合成条件温和,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负极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片构筑的微花状四氧化三锰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全球温暖化和环境污染,开发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引起全世界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以锂电池为动力源的汽车不但零排放,而且还可以替代石油、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电动交通工具的理想电源,对缓解能源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力和混合动力电车要求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要具有更高的比容量。而商业化的负极材料石墨的理论容量也只有372mAhg-1。同时,仍然存在电池能量密度小和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发现循环稳定和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从环境、经济和能源角度看,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应绿色环保、工艺简单和成本低。四氧化三锰具有储量丰富、高比容量、价格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而倍受关注。但因导电性差和弱锂化,导致循环稳定性差,容量易衰减。到目前为止,主要通过制备微纳结构的四氧化三锰或四氧化三锰纳米复合材料提高其循环稳定性。泡沫状的纳米尺寸的四氧化三锰的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869mAh/g,循环40次后的放电比容量可达到800mAh/g[J.Gao,M.A.Lowe,H.D.Chem.Mater.23(2011)3223.]。四氧化三锰纳米颗粒和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可高达900mAh/g,具有很好的倍率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H.L.Wang,L.F.Cui,Y.Yang,H.S.Casalongue,J.K.Robinson,Y.Y.Liang,Y.Cui,H.J.Dai,J.Am.Chem.Soc.132(2010),13978.]。刻蚀Mn5Fe5Al得到的纳米片构筑的Mn3O4/Fe3O4微花在1500mAg-1的放电电流密度下,展现较好的循环稳定性[D.Y.Zhao,Q.Hao,C.X.Xu,D.Y.Zhao,Electrochim.Acta180(2015)493.]。Mn/Al在碱性条件下,去合金转化成的MnO和Mn3O4纳米颗粒组成的多孔微球,在500mAg-1的放电电流密度,循环100次的放电比容量可达到757mAhg-1[X.J.Jiang,Y.Y.Wang,L.Yang,D.W.Li,H.Y.Xu,Y.Ding,J.PowerSources274(2015)862.]。最近,纳米棒构筑的Mn3O4微花可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尿素和硫酸锰为原料,再高温焙烧合成[M.Wang,L.M.Cheng,G.B.Li,Z.W.Chen,S.L.Wang,Phys.Chem.Chem.Phys.,16(2014)21742.]。但是在低温条件下合成纳米片堆积成的纯相微花状的Mn3O4报道极少,很少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纳米片堆积成的微花状的四氧化三锰及制备方法与工艺。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重复性好,产率高;合成条件温和,成本低;所制备的电极材料比容量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微花状四氧化三锰,是以有机溶剂、2-噻吩甲酸、表面活性剂和锰源为原料,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得到微花状的四氧化三锰,颗粒直径在10微米内,纳米片的厚度在几十纳米,其化学式为:Mn3O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微花状四氧化三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表面活性剂和2-噻吩甲酸溶于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体积比为1:4-5;(2)磁力搅拌下,将锰源加入到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1.5-2.5h;所述锰源和2-噻吩甲酸的摩尔比是1:2-2.5;(3)将步骤(2)得到的溶液移入反应釜中,密封,在120-200℃下反应2-200h,过滤,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后,50-60℃干燥12-15h,得到纳米片组成的微花状四氧化三锰。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锰源为乙酸锰或其它形式的锰源。微花状的四氧化三锰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活性组分,导电剂为乙炔黑,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电解液为含有1mol/LLiPF6的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甲酯的混合液;电池壳为CR2025型号,集流体为铜片,隔膜为Celgard2400;金属锂作为正极,电池在氩气保护下组装完成。进一步,所述四氧化三锰作、乙炔黑和聚偏氟乙烯的质量比为6-7:1.5-2:1;所述电解液中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甲酯的体积比1:1-1.5:1-1.5。优选的,所述四氧化三锰作、乙炔黑和聚偏氟乙烯的质量比为7:2:1;所述电解液中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甲酯的体积比1:1:1。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成本的原料,对环境友好,简单易行,产率高,大小均匀,分散性好,重现性好,易于大规模生产。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四氧化三锰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微花状的四氧化三锰第二次的放电比容量可达到870.2mAhg-1,稳定循环20次的放电比容量达到392.8mAhg-1。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四氧化三锰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四氧化三锰的XRD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四氧化三锰的首次和第1次循环的充放电曲线(a)和循环性能图(b)。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四氧化三锰的扫描电镜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四氧化三锰的扫描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乙酸锰、2-噻吩甲酸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原料,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得四氧化三锰。典型形貌为微花、微片和纳米颗粒。下面通过实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下述实例。实施例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微花状四氧化三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2-噻吩甲酸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的混合溶液中;N,N-二甲基甲酰和水的体积比为1:5;(2)磁力搅拌下,将乙酸锰加入到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2小时;所述乙酸锰和2-噻吩甲酸的摩尔比是1:2;(3)将步骤(2)中的溶液移入反应釜中,密封,在160℃下反应100h,过滤,用大量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后,60℃干燥12h,得到Mn3O4微花。四氧化三锰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活性组分,导电剂是乙炔黑,粘结剂是聚偏氟乙烯,三者质量比为7:2:1;电解液为1mol/LLiPF6的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甲酯(体积比1:1:1)的混合液;电池壳为CR2025型号,集流体为铜片,隔膜为Celgard2400;金属锂作为正极,电池在氩气保护下组装完成。实施例2未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其他条件同实施例1,得到片状的Mn3O4。实施例3同实施例1,将步骤(1)中N,N-二甲基甲酰胺和去离子的改为仅以去离子水为溶剂,未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其他条件同实施例,得到Mn3O4纳米颗粒。实施例4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微花状四氧化三锰,是以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2-噻吩甲酸、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锰源乙酸锰为原料,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得到微花状的四氧化三锰,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610849244.html" title="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微花状四氧化三锰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微花状四氧化三锰及制备方法与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微花状四氧化三锰,其特征在于:其以有机溶剂、2‑噻吩甲酸、表面活性剂和锰源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处理方法制得微花状四氧化三锰,其化学式为:Mn3O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微花状四氧化三锰,其特征在于:其以有机溶剂、2-噻吩甲酸、表面活性剂和锰源为原料,通过溶剂热处理方法制得微花状四氧化三锰,其化学式为:Mn3O4。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微花状四氧化三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表面活性剂和2-噻吩甲酸溶于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所述有机溶剂和水的体积比为1:4-5;(2)磁力搅拌下,将锰源加入到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1.5-2.5h;所述锰源和2-噻吩甲酸的摩尔比是1:2-2.5;(3)将步骤(2)得到的溶液移入反应釜中,密封,在120-200℃下反应2-200h,过滤,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后,50-60℃干燥12-15h,得到纳米片组成的微花状四氧化三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微花状四氧化三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