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接头密封圈成型的自动导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2752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2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管接头密封圈成型的自动导正结构,是以油管接头的密封圈内孔作为初始定位,所述导正圈设在上模衬套中,上模芯设在导正圈中;上模垫块盖板将上模衬套锁住,固定在上模中;下模芯棒设在下模芯中,并固定在下模上垫块中;下模推管设在下模推管垫块中;下模推管、下模芯穿入下模型腔中,下模型腔固定在下模型腔垫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通过工装模具的自动导正结构。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两面密封圈的对称问题,同时还能实现快速换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异形油管接头的密封圈加工技术,尤其是适用于刹车油管接头制造的冲压模具自动导正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油管接头密封圈成型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1.通过切削加工获得密封圈,但是该方案成型出的密封圈有如下几个缺陷:1).密封圈比较粗糙,容易造成泄漏;2).密封圈的尺寸难以保证,因为密封圈的尺寸比较小,从而在选择刀具时要求刀具比较尖锐,但是尖锐的刀具易磨损;3).加工后的密封圈两面难以对称;4).加工后的密封圈难以保证两密封面的平行度及轮廓度。2. 通过冷挤压成型技术获得密封圈,但该方案在生产过程中有如下几个问题:1).挤压成型后两面的密封圈难以对称;2 ).当压密封圈的模具损坏时,换模及调试时间过长,且比较繁琐 ,难以达到快速换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采用通过冷挤压成型技术获得密封圈的方案主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解决两面密封圈的对称问题以及快速换模问题。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管接头密封圈成型的自动导正结构,是以油管接头的密封圈内孔作为初始定位,所述导正圈19设在上模衬套3中,上模芯2设在导正圈9中;上模垫块盖板6将上模衬套3锁住,固定在上模中;下模芯棒7设在下模芯9中,并固定在下模上垫块15中;下模推管17设在下模推管垫块11中;下模推管17、下模芯9穿入下模型腔8中,下模型腔8固定在下模型腔垫块16上。进一步的,所述结构中导正圈对上模芯的初始定位,是上模芯2与下模芯棒7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上模芯2与上模衬套3之间设有供弥补导正的间隙。倘若有偏差的话,在生产过程中则可以通过下模芯棒7头部在压密封圈前先导入到上模芯2的内孔中,而上模芯则可通过与上模衬套的间隙进行弥补导正。这样利用该结构对模具进行自行导致,解决了人为调整的困难,同时也确保了产品两面的密封圈位置的一致性。本技术结构通过工装模具的自动导正结构。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两面密封圈的对称问题,同时还能实现快速换模。本技术结构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先将导正圈装入到上模衬套中,然后将上模芯装入到导正圈中;2. 通过上模垫块盖板将上模衬套锁住,固定在上模中;3. 将下模芯棒装入到下模芯中,然后将其固定在下模上垫块中;4. 将下模推管锁入到下模推管垫块中;5. 将下模推管、下模芯穿入下模型腔中,然后将下模型腔固定在下模型腔垫块上;6. 完成以上步骤后,进行空机运转,察看下模芯棒能否顺利导入到上模芯中,如果可以的话,则可将油管接头产品直接放入到下模芯棒中进行压密封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图3是油管接头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部放大图。图中:1—上模底板,2—上模芯,3—上模衬套, 4—上模固定板,5—上模垫块,6—上模垫块盖板,7—下模芯棒,8—下模型腔,9—下模芯,10—下模固定板,11—下模推管垫块,12—下模固定板垫块,13—下模板,14—下模芯下垫块,15—下模芯上垫块,16—下模型腔垫块,17—下模推管,18—产品,19—导正圈,20-上密封圈,21-下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油管接头密封圈成型的自动导正结构,是以油管接头的密封圈内孔作为初始定位,所述导正圈19设在上模衬套3中,上模芯2设在导正圈9中;上模垫块盖板6将上模衬套3锁住,固定在上模中;下模芯棒7设在下模芯9中,并固定在下模上垫块15中;下模推管17设在下模推管垫块11中;下模推管17、下模芯9穿入下模型腔8中,下模型腔8固定在下模型腔垫块16上。所述结构中导正圈对上模芯的初始定位,是上模芯2与下模芯棒7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所述上模芯2与上模衬套3之间设有供弥补导正的间隙。本技术结构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先将导正圈装入到上模衬套中,然后将上模芯装入到导正圈中;2. 通过上模垫块盖板将上模衬套锁住,固定在上模中;3. 将下模芯棒装入到下模芯中,然后将其固定在下模上垫块中;4. 将下模推管锁入到下模推管垫块中;5. 将下模推管、下模芯穿入下模型腔中,然后将下模型腔固定在下模型腔垫块上;6. 完成以上步骤后,进行空机运转,察看下模芯棒能否顺利导入到上模芯中,如果可以的话,则可将油管接头产品直接放入到下模芯棒中进行压密封圈。采用本技术的结构,有益效果如下:1. 解决了由于上下模芯偏心导致密封圈破损的问题,因为产品的密封圈与产品孔口的位置比较接近,如果稍微有不同心的话就容易导致密封圈破损,从而导致零件报废;2. 解决了两面密封圈不对称的问题;3. 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快速换模的问题;总结:该结构利用了导正圈对上模芯进行初始定位,让上模芯与下模芯棒处于相对中心的位置,倘若有偏差的话,在生产过程中则可以通过下模芯棒头部在压密封圈前先导入到上模芯的内孔中,而上模芯则可通过与上模衬套的间隙进行弥补导正 。这样利用该结构对模具进行自行导致,解决了人为调整的困难,同时也确保了产品两面的密封圈位置的一致性。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上模芯或下模芯有损坏的话,则固定盖板松开就行,不需要对整个模具进行拆卸,提高了换模速度,实现了快速换模的目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油管接头密封圈成型的自动导正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管接头密封圈成型的自动导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是以油管接头的密封圈内孔作为初始定位,所述导正圈设在上模衬套中,上模芯设在导正圈中;上模垫块盖板将上模衬套锁住,固定在上模中;下模芯棒设在下模芯中,并固定在下模上垫块中;下模推管设在下模推管垫块中;下模推管、下模芯穿入下模型腔中,下模型腔固定在下模型腔垫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接头密封圈成型的自动导正结构,其特征在于,是以油管接头的密封圈内孔作为初始定位,所述导正圈设在上模衬套中,上模芯设在导正圈中;上模垫块盖板将上模衬套锁住,固定在上模中;下模芯棒设在下模芯中,并固定在下模上垫块中;下模推管设在下模推管垫块中;下模推管、下模芯穿入下模型腔中,下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远州张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裴椒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