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压紧箍状件的发动机用密封油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983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1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性更高的带有压紧箍状件的发动机用密封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软管、管接头、连接件,所述软管两端通过连接件与管接头连接,所述的连接件与管接头位置均安装有压紧箍状件,压紧箍状件包括箍带和箍带固定件,所述的箍带为设置有卡扣的金属条状主体,所述卡扣为设置在主体上的倒刺状凸起,主体上的卡扣呈两排对称设置在主体上,带体固定件为内部设置有与卡扣匹配的倒钩结构的贯通结构。压紧箍状件进一步压紧连接件与管接头位置,避免油气的泄露,保证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零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性更高的带有压紧箍状件的发动机用密封油管
技术介绍
发动机三大介质—油燃油和润滑油、水、气的可靠循环,是确保其正常工作的必备条件。而输油、输水管路以及进排气管等则是确保油、水、气完成循环的重要结构。在发动机的制造和使用中,密封失效轻则影响燃烧率,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重则可能引发致命的故障。由于设计、安装及使用等多方面的原因,发动机的“漏油、漏水、漏气”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全的解决,一直困扰着我国高速车用发动机行业的发展。随着发动机功率和转速的不断提高,同时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发动机供油压力不断增加,燃油喷射系统也先后经历了泵喷嘴系统、单体泵系统等一系列改进,最终,出现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目前发动机共轨轨压已经从最初的 130MPa 增长到 200MPa以上。因此,一旦燃油泄漏,将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发动机高压油管泄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在高压下确保输油管路的密封,一直是内燃机行业高度关注的问题。然而,要完全解决高压油管密封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密封机理涉及材料学、表面科学、流体力学、润滑理论、热力学、摩擦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知识,密封研究本身就非常复杂;另一方面,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设计要求其管路布置必须十分紧凑,提高了对管路密封环节可靠性的要求。而随着内燃机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发动机供油压力不断增加,这对输油管路密封环节的密封性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密封结构自身性质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更增大了对发动机高压油管密封性能分析的难度。鉴于发动机高压油管密封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国内外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开展了长期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涉及密封结构自身因素以及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对柴油机高压油管密封性能影响规律的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和实验研究。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形式与尺寸;2结构材料;3结构加工质量表面形貌、形位偏差;4初始预紧力;5介质流动特性;6结构振动。其中油管的结构形式与尺寸是研究的基础与关键,如何涉及一种结构灵活性更高更安全的发动机用密封油管已经成为了攻克上述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灵活性、安全性更高的带有压紧箍状件的发动机用密封油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软管、管接头、连接件,所述软管两端通过连接件与管接头连接,所述软管由内到外依次为内胶层、第一钢丝增强层、外胶层、第二钢丝增强层,所述的软管外套装有套筒,套筒上安装有能够固定在油管周围配件上或者油管彼此固定的固定件。所述的固定件带有两个对向卡爪,卡爪间距离小于一个卡爪宽度。所述的固定件安装在套筒上一侧安装有燕尾槽,另一侧安装有与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形凸起。所述的连接件为扣压胶管套筒。所述的连接件与管接头位置均安装有压紧箍状件。所述的压紧箍状件包括箍带和箍带固定件,所述的箍带为设置有卡扣的金属条状主体,所述卡扣为设置在主体上的倒刺状凸起,主体上的卡扣呈两排对称设置在主体上,带体固定件为内部设置有与卡扣匹配的倒钩结构的贯通结构。所述的贯通结构至少有两层,这两层的倒钩结构设置的方向相反。所述的外胶层上设置有一组针眼状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内胶层、第一钢丝增强层、外胶层、第二钢丝增强层四层结构的油管进一步增加了原有油管耐高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钢丝编织的第二钢丝增强层不仅具有保护外胶层不被破坏,保证安全性的作用,还能屏蔽输送油气作业中油管外部的静电干扰,进一步保证油管的安全。由于橡胶软管本身质地柔软,不易固定,因此在油管外根据需要套装有带固定件的套筒,能够实现油管位置的固定和油管彼此的固定,能够进一步理顺油管与其他管路的条理,避免机车行进中不稳定发生碰撞,带来安全事故。其安装非常方便,安装好后也不易振动。压紧箍状件进一步压紧连接件与管接头位置,避免油气的泄露,保证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软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箍带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箍带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软管1、管接头2、连接件3,所述软管两端通过连接件与管接头连接,所述软管由内到外依次为耐油的内胶层4、第一钢丝增强层5、外胶层6、第二钢丝增强层7,所述的软管外套装有套筒8,套筒上安装有能够固定在油管周围配件上或者油管彼此固定的固定件9。上述结构其内径为12.5mm,外径为24.0mm。这样结构的油管总成能够在-40 ~ 120℃范围内使用,在软管的两端通过连接件连接管接头。为保证软管和管接头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连接件2采用现有的扣压胶管套筒。本技术在原有的外胶层上又新增加了由钢丝编织的第二钢丝增强层,这样的设置不仅具有保护外胶层不被破坏,保证安全性的作用,还能屏蔽输送油气作业中油管外部的静电干扰进一步保证油管的安全。同时,由于在实机安装过程中会随时调整油管的布置或者走向,在本技术加入套筒时如果仍采用原有的最外层为外胶层的设计,极易使油管在调整时出现损坏,因此,本技术又增加了保护层,保证套筒不会硬接触外胶层带来损害。由于橡胶软管本身质地柔软,不易固定,因此在油管外根据需要套装有带固定件的套筒,能够实现油管位置的固定和油管彼此的固定,能够进一步理顺油管与其他管路的条理,避免机车行进中不稳定发生碰撞,带来安全事故。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一种固定件的结构,所述的固定件带有两个对向卡爪10,卡爪间距离小于一个卡爪宽度。这样在油管固定时,只需要将卡爪卡在有凸起的配件上或者将与其配套的凸起或者外延设置在预定位置这样就能够通过卡爪使油管固定在需要的位置,如果想要固定两根管路,则只需要将两个固定件通过卡爪卡在一起就能够实现。如图1所示。固定件安装在套筒上一侧安装有燕尾槽,另一侧安装有与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形凸起。该结构相对于对向卡爪结构的优势在于所述的燕尾槽结构在管路之间的固定上稳定性更高,不易脱落。所述的所述的连接件与管接头位置均安装有压紧箍状件。为了进一步保证管接头与连接件的部位不发生泄露,本油管设置了压紧箍状件进一步压紧连接件与管接头位置,避免油气的泄露,保证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如图1、图4、图5所示,所述的压紧箍状件包括箍带和箍带固定件,所述的箍带为设置有卡扣的金属条状主体,所述卡扣为设置在主体上的倒刺状凸起,主体上的卡扣呈两排对称设置在主体上,带体固定件为内部设置有与卡扣匹配的倒钩结构的贯通结构。上述结构通过倒钩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的贯通结构至少有两层,这两层的倒钩结构设置的方向相反。这种结构使本技术的箍带在绕软管缠绕后两端同时固定在箍带固定件上,倒刺状突起与倒钩结构相配合使箍带紧绷箍住软管连接件。所述的外胶层上设置有一组针眼状通孔。由于橡胶材料的分子结构特性,在长期高压力输送混合燃气介质的环境下,燃气会从内胶层渗到中间钢丝层,并在中间层的缝隙中积聚,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外胶层鼓泡甚至破裂,部分燃气介质由管接头扣压端泄漏,导致油管质量缺陷,甚至引起安全事故。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外胶层表面均匀刺孔,可以及时释放气体渗透,避免气体积聚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有压紧箍状件的发动机用密封油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压紧箍状件的发动机用密封油管,包括软管、管接头、连接件,所述软管两端通过连接件与管接头连接,所述软管由内到外依次为内胶层、第一钢丝增强层、外胶层、第二钢丝增强层,所述的软管外套装有套筒,套筒上安装有能够固定在油管周围配件上或者油管彼此固定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与管接头位置均安装有压紧箍状件,压紧箍状件包括箍带和箍带固定件,所述的箍带为设置有卡扣的金属条状主体,所述卡扣为设置在主体上的倒刺状凸起,主体上的卡扣呈两排对称设置在主体上,带体固定件为内部设置有与卡扣匹配的倒钩结构的贯通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压紧箍状件的发动机用密封油管,包括软管、管接头、连接件,所述软管两端通过连接件与管接头连接,所述软管由内到外依次为内胶层、第一钢丝增强层、外胶层、第二钢丝增强层,所述的软管外套装有套筒,套筒上安装有能够固定在油管周围配件上或者油管彼此固定的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与管接头位置均安装有压紧箍状件,压紧箍状件包括箍带和箍带固定件,所述的箍带为设置有卡扣的金属条状主体,所述卡扣为设置在主体上的倒刺状凸起,主体上的卡扣呈两排对称设置在主体上,带体固定件为内部设置有与卡扣匹配的倒钩结构的贯通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压紧箍状件的发动机用密封油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青马尚多黄正
申请(专利权)人:临海市四通制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