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267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它包括絮凝沉降罐(1)、粗粒化罐(2)、多极精细过滤罐(3)、含油废水输入管(4)、清水输出管(5)、排油污管(6);含油废水输入管(4)与絮凝沉降罐的废水输入口联通,絮凝沉降罐的处理水输出口与粗粒化罐的废水输入口联通,粗粒化罐的处理水输出口与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废水输入口联通,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处理水输出口与清水输出管(5)联通;絮凝沉降罐(1)、粗粒化罐(2)、多极精细过滤罐(3)的排油污口与排油污管(6)联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将絮凝沉降罐、粗粒化罐、多极精细过滤罐串联在含油废水的行进路线上,含油废水的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污染问题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0. 24万 m',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其中含油废水的排放是造成水质恶化的一个原因。据统计, 我国石化、石油企业每天排放的含油废水总量就超过了 2000万吨,因此对其处理是改善水质 的一个重要方法。现有的废水工艺包括单独用絮凝沉降罐或粗粒化罐或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废水处理工艺, 但这些工艺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含油废水的处理,国内外传统的处理方法仍停留在隔油-混凝沉淀-生物处理等 工艺上,但处理效果不稳定,排放超标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近年来,国内不少厂家纷纷引进超滤法处理工艺,虽能取得较好的处理结果,但由于膜 成本高、管理水平有限,使得处理成本居高不下;加之膜质量不过关及现场水质波动较大等 原因,常常造成设备堵塞,无法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该含油废水处理装 置的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它包括絮凝沉降罐、粗粒化罐、多极精细过滤罐、含油废水 输入管、清水输出管、排油污管;含油废水输入管与絮凝沉降罐的废水输入口联通,絮凝沉 降罐的处理水输出口与粗粒化罐的废水输入口联通,粗粒化罐的处理水输出口与多极精细过 滤罐的废水输入口联通,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处理水输出口与清水输出管联通;絮凝沉降罐、 粗粒化罐、多极精细过滤罐的排油污口与排油污管联通。上述方案中,含油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反冲水输入管,反冲水输入管与粗粒化罐的反冲 水输入口联通,粗粒化罐的反冲水输出口与排油污管联通。上述方案中,粗粒化罐包括粗粒化滤料层、滤料反冲提升装置,粗粒化罐的废水输入口 设置在粗粒化罐的下部,粗粒化滤料层设置在粗粒化罐的中部;滤料反冲提升装置包括三个反冲水喷头、提升管,三个反冲水喷头均匀分布在粗粒化滤 料层的下部,各反冲水喷头与反冲水输入口联通;提升管的上端至粗粒化罐上部,提升管下部分为三个支管,三个支管的下端至反冲水喷 头上部。上述方案中,多极精细过滤罐包括精细过滤层,多极精细过滤罐分为两个区,各区分为 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精细过滤层设置在各级的中部;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废水输入口与第一级上部联通,第一级下部与第二级下部联通,第二级上部与第三级上部联通,第三级下 部与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处理水输出口联通。上述方案中,含油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反冲水输入管,反冲水输入管与多极精细过滤罐 的反冲水输入口联通,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反冲水输出口与排油污管联通;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反冲水输入口设置在各级精细过滤层的下方,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反冲 水输出口设置在多极精细过滤罐的上方。木专利技术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为1、 含油废水首先进入絮凝沉降罐,絮凝沉降罐利用"接触强化絮凝",在混凝沉淀区内 形成一个高浓度的活性油渣层,加快微小絮体与活性油渣层内较大絮体的接触絮凝过程,从 而实现高效除油的目的。2、 经絮凝沉降罐处理后的废水再进入粗粒化罐,在粗粒化罐内放置粗粒化材料,利用上 向流"碰撞聚结"原理,既在粗粒化床中滤料弓滤料之间的空隙构成相互连通的孔道,当含 油废水自下而上流经该床时,两个或多个油珠有可能同时与管壁碰撞或相互碰撞,其冲量足 以使它们合并成为一个较大的油珠,从而达到粗粒化的目的,使细小油滴长大并实现油水分 离过程。3、 经粗粒化罐处理后的废水最后进入多极精细过滤罐,多极精细过滤罐使得滤层整体截 污量分布更加均匀,能确保在高速过滤条件下满足严格的出水水质的主要指标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与创新点有1、 本专利技术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将絮凝沉降罐、粗粒化罐、多极精细过滤罐串联在含油废水 的行进路线上,含油废水的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2、 粗粒化罐内设有的反冲水装置,可促使粗粒化罐内的滤料更新。3、 粗粒化罐内的反冲洗装置采用内循环连续流管冲洗与滤层整体反冲洗相结合的冲洗系 统,实现了 "在反冲洗的同时可以继续进行过滤"的运行模式,提高整个装置的处理能力。 内循环连续流管冲洗每次只重点冲洗滤层中接近进水处最脏的那部分滤料,同时提升管采取 三个支管锥形设计,可大面积反冲洗滤料,洗净后的滤料重新下滑回到滤层中,促使滤层内 滤料的上下更新。4、 当原水水质比较好时, 一个区单独工作,也可以方便地降低级数,节约能源。5、 多极精细过滤罐分为两个区,各区分为三级,区与区之间、级与级之间可以单独冲洗而不互相干扰,这样每级滤料冲洗所需的耗水量都比较少,大量节约了电耗水耗。本专利技术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可作为车载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附图说明图l、 2为本专利技术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絮凝沉降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粗粒化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另一粗粒化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多极精细过滤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其中l为絮凝沉降罐、101为絮凝沉降罐的废水输入口、 102为絮凝沉降罐的处理水输 出口、 103为斜板沉淀区、104为混合区、105为泵、106为絮凝沉降罐的排油污口、 2为粗 粒化罐、201为粗粒化罐的废水输入口、 202为粗粒化罐的处理水输出口、 203为粗粒化罐的 反冲水输入口、 204为粗粒化罐的反冲水输出口、 205为滤料反冲提升装置、206为反冲水喷 头、207为提升管、208为粗粒化滤料层、3为多极精细过滤罐、301为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废 水输入口、 302为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处理水输出口、 303为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反冲水输入口、 304为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反冲水输出口、 305为第一级、306为第二级、307为第三级、308 为精细过滤层、4为含油废水输入管、5为清水输出管、6为排油污管、7为反冲水输入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 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实施例,它包括絮凝沉降罐l、粗粒化罐2、 多极精细过滤罐3、含油废水输入管4、清水输出管5、排油污管6、反冲水输入管7。含油废水输入管4与絮凝沉降罐的废水输入口 IOI联通,絮凝沉降罐的处理水输出口 102 与粗粒化罐的废水输入口 201联通,粗粒化罐的处理水输出口 202与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废水 输入口 301联通,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处理水输出口 302与清水输出管5联通;絮凝沉降罐1、 粗粒化罐2、多极精细过滤罐3的排油污口与排油污管6联通。反冲水输入管7与粗粒化罐的反冲水输入口 203、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反冲水输入口 303 联通,粗粒化罐的反冲水输出口 204、多极精细过滤罐3的反冲水输出口 304与排油污管6 联通。如图3所示,图中的箭头方向为含油废水的行走方向,絮凝沉降罐1包括泵105,罐内 设有斜板沉淀区103、混合区104,絮凝沉降罐的废水输入口 101设置在罐底部,絮凝沉降罐 的处理水输出口 102设置在斜板沉淀区103上方,絮凝沉降罐的排油污口 106设置在絮凝沉 降罐的处理水输出口 102上方。絮凝沉降罐1的工作原理为含油废水输入管4通过泵105将含油废水和药物(20mg/L 的聚合氯化铝)送入混合区104,使含油废水和药物充分混合,从下方进入斜板沉淀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体化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絮凝沉降罐(1)、粗粒化罐(2)、多极精细过滤罐(3)、含油废水输入管(4)、清水输出管(5)、排油污管(6);含油废水输入管(4)与絮凝沉降罐的废水输入口(101)联通,絮凝沉降罐的处理水输出口(102)与粗粒化罐的废水输入口(201)联通,粗粒化罐的处理水输出口(202)与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废水输入口(301)联通,多极精细过滤罐的处理水输出口(302)与清水输出管(5)联通;絮凝沉降罐(1)、粗粒化罐(2)、多极精细过滤罐(3)的排油污口与排油污管(6)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吴建锋于健卢家喜夏士斌赵云雁刘教瑜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