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16911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0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该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包括进油管、空压机、空压机齿轮、惰齿轮总成、曲轴齿轮、齿轮室和机油模块总成等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发动机后端增加空压机和传动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集成了空压机装配、齿轮传动和润滑油路的布置,满足整车需求的同时,没有增加整机尺寸,同时解决润滑机构的问题,将空气压缩机和齿轮系统集成在一个润滑管路中进行润滑,节省了零部件数量,简化了发动机的结构布置,有效的节约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内燃机
,特别属于柴油机的润滑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柴油机构造,尤其是商用车,都是匹配空气压缩机(以下简称空压机),对整车提供制动辅助动力的。同时传动机构由于输出扭矩较大,一般都采用齿轮或链轮传动。空压机需要机油辅助润滑,同样齿轮系统也需要润滑油辅助工作。所以柴油机的润滑系统通常需要独立布置空压机的润滑管路和齿轮室的润滑油道。现有的发动机布局,由于发动机前端已经完成了附件系统和链轮传动系统的布置,链轮传动系统包括燃油泵链轮、惰轮、凸轮轴链轮等结构,附件系统包括发电机、水泵、动力转向泵、空调、风扇等机构,如果在发动机前端继续增加空压机齿轮,则会导致发动机水平方向尺寸加大,因而后续无法再增加传动齿轮。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内燃机
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柴油机前端链轮系统及附件系统布置已经锁定,在发动机后端增加空压机和传动系统,同时解决润滑机构的问题。本技术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集成了空压机装配、齿轮传动和润滑油路的布置,满足整车需求的同时,没有增加整机尺寸,同时简化了发动机零部件数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包括总进油管、空压机、空压机齿轮、惰齿轮总成、曲轴齿轮、齿轮室、机油模块总成和两个冷却喷嘴;总进油管的一端与机油模块总成的出油口相连通;总进油管的另一端与三通式铰接头的进油口相连通;空压机齿轮、惰齿轮总成和曲轴齿轮均设于齿轮室内;惰齿轮总成的一侧与空压机齿轮相啮合,另一侧与曲轴齿轮相啮合;惰齿轮总成的惰齿轮轴中心处设有通孔;铰接头的一个出油口通过空压机进油管与空压机的进油口相连;铰接头的另一个出油口与齿轮室的油孔的进油端相连通,齿轮室的油孔的出油端与通孔的一端相连通,通孔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冷却喷嘴的进油端相连通;两个冷却喷嘴的出油端分别设置在惰齿轮总成与空压机齿轮啮合处、惰齿轮总成与曲轴齿轮啮合处;铰接螺栓与铰接头通过螺纹紧固并连接,铰接螺栓作为阀芯用于控制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及流量;即铰接螺栓与铰接头一起形成三通阀;空压机的润滑油出口与齿轮室相连。进一步,优选的是惰齿轮轴通过螺栓固定在齿轮室中。进一步,优选的是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所用材质均需满足GB/T 30512《汽车禁用物质要求》。进一步,优选的是惰齿轮轴与两个冷却喷嘴为一体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发动机后端增加空压机和传动系统,同时解决润滑机构的问题。(2)本技术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集成了空压机装配、齿轮传动和润滑油路的布置,满足整车需求的同时,没有增加整机尺寸,同时简化了发动机零部件数量。(3)本技术将柴油机的空气压缩机和齿轮系统集成在一个润滑管路中进行润滑,节省了零部件数量,简化了发动机的结构布置,有效的节约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惰齿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箭头方向为润滑油流向;图5是去掉齿轮轮系后发动机前端视图以及齿轮室油孔剖视图。其中,1、总进油管;2、空压机;3、铰接螺栓;4、铰接头;5、空压机齿轮;6、惰齿轮总成;7、冷却喷嘴;8、曲轴齿轮;9、齿轮室;10、机油模块总成;11、空压机进油管;12、惰齿轮轴;13、通孔;14、空压机的进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连接关系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连接关系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仪器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包括总进油管1、空压机2、空压机齿轮5、惰齿轮总成6、曲轴齿轮8、齿轮室9、机油模块总成10和两个冷却喷嘴7;总进油管1的一端与机油模块总成10的出油口相连通;总进油管1的另一端与三通式铰接头4的进油口相连通;空压机齿轮5、惰齿轮总成6和曲轴齿轮8均设于齿轮室9内;惰齿轮总成6的一侧与空压机齿轮5相啮合,另一侧与曲轴齿轮8相啮合;惰齿轮总成6的惰齿轮轴12中心处设有通孔13;铰接头4的一个出油口通过空压机进油管11与空压机的进油口14相连;铰接头4的另一个出油口与齿轮室9的油孔的进油端相连通,齿轮室9的油孔的出油端与通孔13的一端相连通(见图5剖视图部分),通孔13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冷却喷嘴7的进油端相连通;两个冷却喷嘴7的出油端分别设置在惰齿轮总成6与空压机齿轮5啮合处、惰齿轮总成6与曲轴齿轮8啮合处;即可分别通过两个冷却喷嘴7对惰齿轮总成6与空压机齿轮5啮合处、惰齿轮总成6与曲轴齿轮8啮合处进行润滑和冷却。铰接螺栓3与铰接头4通过螺纹紧固并连接,铰接螺栓3作为阀芯用于控制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及流量;即铰接螺栓3与铰接头4一起形成三通阀;空压机2的润滑油出口与齿轮室9相连;空压机2的润滑油出口位于空压机2的齿轮侧的下端,连接后,与齿轮室9形成密封空间,见图5。优选的是惰齿轮轴12通过螺栓固定在齿轮室9中,惰齿轮轴12与两个冷却喷嘴7为一体件。本技术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所用材质均需满足GB/T 30512《汽车禁用物质要求》。润滑油被机油泵加压后通过机油模块总成10的滤清和冷却,通过总进油管1到达三通式铰接头4,然后通过截面尺寸约束进行分流,一部分通过空压机进油管11进入到空压机2中,另一部分依次经过齿轮室9的油孔、惰齿轮轴12中心处的通孔13到达冷却喷嘴7,然后分别对惰齿轮总成6与空压机齿轮5啮合处、惰齿轮总成6与曲轴齿轮8啮合处进行润滑和冷却,润滑和冷却后的润滑油受重力作用落入到齿轮室9底部;进入空压机2的润滑油通过空压机2的润滑油出口,回流到齿轮室9的底部,润滑油从齿轮室9内侧流到油底壳。本技术通过一个进油管路和铰接螺栓,实现了两个关键零部件的润滑。利用管路和齿轮室油道孔尺寸大小,自动实现润滑油分配。本技术在发动机后端布置空压机及传动齿轮系,这种方式能满足整车需求,同时也不会增加发动机水平方向尺寸。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总进油管、空压机、空压机齿轮、惰齿轮总成、曲轴齿轮、齿轮室、机油模块总成和两个冷却喷嘴;总进油管的一端与机油模块总成的出油口相连通;总进油管的另一端与三通式铰接头的进油口相连通;空压机齿轮、惰齿轮总成和曲轴齿轮均设于齿轮室内;惰齿轮总成的一侧与空压机齿轮相啮合,另一侧与曲轴齿轮相啮合;惰齿轮总成的惰齿轮轴中心处设有通孔;铰接头的一个出油口通过空压机进油管与空压机的进油口相连;铰接头的另一个出油口与齿轮室的油孔的进油端相连通,齿轮室的油孔的出油端与通孔的一端相连通,通孔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冷却喷嘴的进油端相连通;两个冷却喷嘴的出油端分别设置在惰齿轮总成与空压机齿轮啮合处、惰齿轮总成与曲轴齿轮啮合处;铰接螺栓与铰接头通过螺纹紧固并连接,铰接螺栓作为阀芯用于控制润滑油的流动方向及流量;空压机的润滑油出口与齿轮室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集成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总进油管、空压机、空压机齿轮、惰齿轮总成、曲轴齿轮、齿轮室、机油模块总成和两个冷却喷嘴;总进油管的一端与机油模块总成的出油口相连通;总进油管的另一端与三通式铰接头的进油口相连通;空压机齿轮、惰齿轮总成和曲轴齿轮均设于齿轮室内;惰齿轮总成的一侧与空压机齿轮相啮合,另一侧与曲轴齿轮相啮合;惰齿轮总成的惰齿轮轴中心处设有通孔;铰接头的一个出油口通过空压机进油管与空压机的进油口相连;铰接头的另一个出油口与齿轮室的油孔的进油端相连通,齿轮室的油孔的出油端与通孔的一端相连通,通孔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东崔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