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钾纤维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922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无机纤维制造工艺领域。为了制得较长的钛酸钾纤维材料,在工艺过程中采用硅酸盐为助熔剂。该工艺制得的长纤维钛酸钾可用作增强材料、摩擦材料或绝热材料等。(*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钛酸钾纤维制造工艺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纤维制造工艺。钛酸钾纤维是一种无机纤维。用作增强材料,摩擦材料或绝热材料。过去采用下列三种方法制造:(1)熔融法:将TiO2和K2CO3混合,在坩埚中高温熔融(如:JP平1-246139);(2)熔剂法:将TiO2和K2CO3混合,再加入熔剂(降低其熔点),高温熔融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到室温,(如:JP81160327);(3)气相生长法:K2TiF6或KF-TiO2混合物的蒸气相与水蒸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气相反应,生成纤维晶体(K2Ti6O13和K2Ti4O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钛酸钾纤维的长度是一个关键性的性能指标,为了提高纤维长度,有必要选择一种助熔剂,一方面能降低熔点,一方面能加速纤维生长,以获得较长的钛酸钾纤维。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TiO2粉末和K2CO3混合,再加入一种硅酸盐,硅酸盐的重量为TiO2量的1-5%,TiO2/K2O的摩尔比为1.5-3.0,在1000-1200℃下烧结1-3小时,然后以30℃/小时的降温速度冷却到950℃,其后自然冷却到约50℃,将烧结物投入水中浸泡1-5小时,接着用2-10%H2SO4浸泡20-40小时,再经过粉碎、过滤、干燥,并在800-1000℃下热处理1-3小时,得到组成为K2Ti6O13的纤维(直径:1-10μm,长度10-300μm,纤维回收率85-95%)。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的有益效果如下:TiO2和K2CO3混合后加入普通的助熔剂,如KF、B2O3、CaF2、PbO、Bi2O3、K4P2O4、V2O5、KCl和K2MoO4在类似条件下进行加工,得到的纤维长度一般不超过100μm,而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硅酸盐作助熔剂,促进了纤维生长速度,因此最终纤维长度可达到300μm以上,其性能指标明显改善。实施例1TiO222.0g、K2CO315.4g、Na2SiO3·9H2O2.0g和6.0ml水混合均匀置于Al2O3坩埚中,在100℃下干燥,然后在高温电炉中以300℃/小时的升温速度达到1070℃,并保持2小时,随后以30℃/小时的降温速度、降至950℃,此后让其自然冷却到50℃左右,投入500ml水中,浸4小时,再用5%H2SO4溶液200ml浸20小时,除去硅酸盐和多余的K2O,将纤维块用粉碎机分解、过滤、干燥、随后放入高温炉中在850℃热处理2小时。用此法可以得到直径为1-10μm、长度为10-300μm的钛酸钾纤维、-->回收率为90%。实施例2TiO222.0g、K2CO315.4g、K2SiO3·9H2O2.0g和6.0ml水混合均匀置于Al2O3坩埚中,然后放入高温电炉中加热到1070℃并保持2小时随后以30℃/小时的降温速度降至950℃,此后让其自然冷却到50℃左右,投入500ml水中,浸4小时,再用5%H2SO4溶液200ml浸40小时,分解后的纤维在高温炉中在900℃热处理2小时。可以得到直径1-10μm、长度为10-300μm的钛酸钾纤维、回收率为93%。实施例3TiO222.0g、K2CO315.4g、Li2SiO3·9H2O1.0g和6.0ml水混合均匀。以后步骤同实施例1。得到直径1-10μm、长度为10-300μm的纤维。同实施例1比较、短纤维的比例要大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钛酸钾纤维的工艺,其步骤包括TiO↓[2]与K↓[2]CO↓[3]混合,加入助熔剂后烧结、降温、后处理以制得钛酸钾纤维,其特征在于助熔剂为硅酸盐,硅酸盐加入量为TiO↓[2]重量的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造钛酸钾纤维的工艺,其步骤包括TiO2与K2CO3混合,加入助熔剂后烧结、降温、后处理以制得钛酸钾纤维,其特征在于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廷文崔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