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液中油的收集机构及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7967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浓液中油的收集机构及油水分离装置,其用以接收并处理上级处理部生成的浓液,所述的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级处理部的长条状出液口外侧且斜向下延伸的导流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出液口外侧的水仓,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水仓内的集油仓,所述的集油仓与出液口相邻侧的侧板与上级处理部保持预定间隔且该侧板顶部上端沿远离出液口的方向斜上延伸形成有折弯段且该折弯段的上侧边低于导流板的上侧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集成化设置,将破乳、填料、斜板以及油液最终收集和各级过滤处理后的水汇集的水腔为一体,构成箱柜式结构,合理利用空间,实现填料和斜板的最佳配合比例,逐级有效配合,提高整体的除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涂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浓液中油的收集机构及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涂装前处理是重要的工艺生产线,而脱脂是首要的关键工序,为了获得良好的涂装质量,满足涂层抗腐蚀性及外观装饰性的要求,需要对脱脂液进行油水分离,脱脂液超滤膜除油装置由于除油比较彻底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但在使用传统的脱脂液超滤膜除油装置时会存在以下缺点:超滤除油属于循环浓缩的方式,提高废液中的油含量,浓缩倍率一般在30~40倍,最终废液整体排放并作为废液处理;涂装线脱脂液中油含量一般控制在2000~3000PPM,浓缩后的废液中油含量仅有10%~20%,有效成分的脱脂液当成废液物放掉,同时增加了废物处理成本,所以超滤除油的方式不太适合涂装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低运行成本、高效率的油水分离装置。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浓液中油的收集机构,其用以接收并处理上级处理部生成的浓液,所述的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级处理部的长条状出液口外侧且斜向下延伸的导流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出液口外侧的水仓,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水仓内的集油仓,所述的集油仓与出液口相邻侧的侧板与上级处理部保持预定间隔且该侧板顶部上端沿远离出液口的方向斜上延伸形成有折弯段且该折弯段的上侧边低于导流板的上侧边,所述的导流板与折弯段间形成有间隙和/或所述的导流板下端形成有狭槽,浓液进入导流板和折弯段间后上浮的油液溢过折弯段进入集油仓,下沉的水经所述的间隙或狭槽进入水仓并自水仓侧壁上的开槽溢出。所述的水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槽,在所述的开槽处固定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挡水板,所述的挡水板上下可调以调节导流板和折弯段的油水分界面。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热破乳腔、油水分离腔以及所述的收集机构,所述的加热破乳腔底部或侧底部形成有进液口,加热破乳腔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加热破乳后的液体溢流进入油水分离腔,所述的油水分离腔构成 所述的上级处理部,所述的油水分离腔的上浮液作为浓液溢流入收集机构。所述的油水分离腔包括依次溢流设置的填料分离腔和斜板分离腔。包括长方体型壳体,两个竖隔板将壳体内腔体分割成构成加热破乳腔的右腔、构成填料分离腔的中腔,以及左腔,所述的左腔被隔断板分成与填料分离腔溢流连通的斜板分离腔以及清液腔,所述的水仓设置在所述的清液腔内,所述的填料分离腔的底部及斜板分离腔底部分别经管路连接至清液腔的套管,所述的水仓设置有连通至清液腔的通道。所述的斜板与竖隔板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的斜板分离腔内且下端深入至清液腔下方,所述的隔断板包括竖直部、与所述的斜板贴紧的倾斜部以及水平部,所述的套管的外管与水平部固定连接。填料分离腔的出液侧对应地形成有三角形导油液板以将上浮的油液引导至溢流口并进入斜板分离腔。所述的出液口两侧设置有三角形导油板以将油液引导至出液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集成化设置,将破乳、填料、斜板以及油液最终收集和各级过滤处理后的水汇集的水腔为一体,构成箱柜式结构,合理利用空间,实现填料和斜板的最佳配合比例,逐级有效配合,提高整体的除油效率,而且填料和斜板无消耗,只需定期清洗,有效降低除油成本,实现节能减排。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油水分离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油水分离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左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经过撇油器撇出的液体进入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中油水分离装置的设置位置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撇油器收集的液体溢流进入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后的液体水分部分经由泵抽回脱脂槽,另一种是将撇油器收集的液体溢流直接泵入上方的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后的液体水分部分经管路溢流返回脱脂槽。本技术以泵入油水分离装置为例进行示范性说明,如图1-3所示,所 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热破乳腔、油水分离腔以及收集机构,所述的加热破乳腔底部或侧底部形成有进液口,加热破乳腔2内部设置有加热器21;加热破乳后的液体自顶部溢流进入油水分离腔,油水分离腔的上浮液溢流入收集机构,所述的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油水分离腔的上浮液的长条状出液口侧且斜向下延伸的导流板62,固定设置在出液口侧的水仓8,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水仓内的集油仓9,所述的集油仓与出液口相邻侧的侧板与分离腔保持预定间隔且该侧板顶部上端沿远离出液口的方向斜上延伸形成有折弯段91且该折弯段的上侧边比导流板的上侧边低预定距离,如5mm,所述的导流板62与折弯段间形成有间隙和/或所述的导流板下端形成有狭槽,上浮液进入导流板和折弯段间后上浮的油液溢过折弯段进入集油仓9最终经排油管92排出集中处理,下沉的水经所述的间隙或狭槽进入水仓并自水仓侧壁上上的通道,如开槽溢出。所述的有水分离腔可采用重力式沉降分离腔、离心式分离、电分离、吸附分离、气浮分离等任意形式。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该实施例中收集机构作为整个油水分离装置的一个部件出现以便陈述,但是其可用于任何油水分离系统的末端,如可将其用于超滤膜处理装置的末端,对其最终排放进行再次分离,同样能提到提高废液中油的含量,减少脱脂液浪费的目的。本技术的油水分离装置,在进行初步油水分离后,针对上浮液的排出再次进行筛分处理,在水仓的稳流下利用出口处的导流板和折弯段构成一个缓流腔池,上浮液缓慢进入油液上浮在表面,水在下部并逐步从狭槽或者间隙流下并实现油水最终分离,而积聚在上层的油液会逐步变厚,在水仓排水液面与出液口液面两者之间液面差的作用下。该液面差一般在2-8mm,如5mm,上面的油液逐步漫过折弯段进入集油仓,这样能保证进入集油仓内的液体中油的含量在90%以上。而且,在导流板上的狭槽设置,有效避免上浮液进入缓流腔池时产生紊流等情况,保持油水分离面稳定。所述的水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槽,在所述的开槽处固定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挡水板81,所述的挡水板上下可调以调节导流板和折弯段的油水分界面。优选地,所述的油水分离腔包括依次溢流设置的填料分离腔3和斜板分离腔4,填料如鲍尔环、阶梯环等,破乳后的液体首先进入填料分离腔,在液体缓慢下沉通过的同时,小的油滴在填料表面停留、汇集成大油滴、然后上浮并汇集成上浮液缓慢溢流至斜板分离腔,经过填料分离腔处理,90%的处理后的清液 回流,10%左右的上浮液进入斜板分离腔4,进入到斜板分离腔后的液体在浅池原理下,再次实现油水分离,斜板分离腔的上浮液最终经上述的收集机构而实现最终的油收集。同时,为提高整体相配合的处理效果,填料分离腔和斜板分离腔的容积比为3-6,优选为4,这样将各级处理能力有效结合,保证整体的处理效果。其中,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油水分离装置把包括长方体型壳体1,两个竖隔板将壳体内腔体分割成构成左右相邻的加热破乳腔2的右腔、构成填料分离腔3的中腔,以及左腔,所述的左腔6被隔断板5分成与填料分离腔溢流连通的前后设置的斜板分离腔4和清液腔7,所述的水仓8设置在所述的清液腔7内,所述的填料分离腔的底部及斜板分离腔底部分别经管路连接至水仓的套管,其中,所述的隔断板5包括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浓液中油的收集机构及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浓液中油的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其用以接收并处理上级处理部生成的浓液,所述的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级处理部的长条状出液口外侧且斜向下延伸的导流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出液口外侧的水仓,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水仓内的集油仓,所述的集油仓与出液口相邻侧的侧板与上级处理部保持预定间隔且该侧板顶部上端沿远离出液口的方向斜上延伸形成有折弯段且该折弯段的上侧边低于导流板的上侧边,所述的导流板与折弯段间形成有间隙和/或所述的导流板下端形成有狭槽,浓液进入导流板和折弯段间后上浮的油液溢过折弯段进入集油仓,下沉的水经所述的间隙或狭槽进入水仓并自水仓侧壁上的开槽溢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液中油的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其用以接收并处理上级处理部生成的浓液,所述的收集机构包括设置在上级处理部的长条状出液口外侧且斜向下延伸的导流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出液口外侧的水仓,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的水仓内的集油仓,所述的集油仓与出液口相邻侧的侧板与上级处理部保持预定间隔且该侧板顶部上端沿远离出液口的方向斜上延伸形成有折弯段且该折弯段的上侧边低于导流板的上侧边,所述的导流板与折弯段间形成有间隙和/或所述的导流板下端形成有狭槽,浓液进入导流板和折弯段间后上浮的油液溢过折弯段进入集油仓,下沉的水经所述的间隙或狭槽进入水仓并自水仓侧壁上的开槽溢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槽,在所述的开槽处固定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挡水板,所述的挡水板上下可调以调节导流板和折弯段的油水分界面。3.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热破乳腔、油水分离腔以及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集机构,所述的加热破乳腔底部或侧底部形成有进液口,加热破乳腔内部设置有加热器;加热破乳后的液体溢流进入油水分离腔,所述的油水分离腔构成所述的上级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