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活性炭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芦苇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活性炭是一种人造材料,又称为碳分子筛。它具有丰富的内部孔隙结果,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是一种优良的吸附材料。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耐酸耐碱,能承受水湿、高压和高温,可再生。作为一种循环经济型材料,活性炭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不仅与制备方法密切相关,还受原材料的影响。因此,选择恰当的原材料对生产优质活性炭非常重要。制备活性炭的原材料主要有植物、矿物和农林废弃物等。目前普遍认为果壳是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原料,但我国果壳资源十分有限,且不易集中、存,价格昂贵。近年来,国内外对各种价格较低、来源广泛的废弃物相继进行了制备活性炭的试验,但其吸附性能不高,实际应用较少。我国湿生植物资源丰富、有机碳含量高,然而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大量的生物质资源白白浪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芦苇已被广泛的用于建造湿地,进行污水处理。如果芦苇在生长时期结束时没有收割,就会有大量腐烂的树叶和干枯稻秆落入水环境中,这可能会影响污水中污染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芦苇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芦苇,烘干、破碎,得到芦苇干粉;步骤2,以重量份计,将芦苇干粉10份与乙酸2‑6份、磷酸0.4‑1.2份、海藻酸钠0.05‑0.1份、水10‑20份混合,30‑40℃浸渍12‑24h,干燥,得到改性干粉;步骤3,以重量份计,将改性干粉10份与碳酸钠0.5‑1.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1‑0.6份混合,分散,升温至100‑120℃保温10‑20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所得混合物在氮气氛围中升温至700‑800℃炭化120‑200min,冷却,研磨,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芦苇基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芦苇,烘干、破碎,得到芦苇干粉;步骤2,以重量份计,将芦苇干粉10份与乙酸2-6份、磷酸0.4-1.2份、海藻酸钠0.05-0.1份、水10-20份混合,30-40℃浸渍12-24h,干燥,得到改性干粉;步骤3,以重量份计,将改性干粉10份与碳酸钠0.5-1.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1-0.6份混合,分散,升温至100-120℃保温10-20min,得到混合物;步骤4,将所得混合物在氮气氛围中升温至700-800℃炭化120-200min,冷却,研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萍,叶孙龙,周敦满,
申请(专利权)人:句容市百诚活性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