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5607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转向助力系统,所述转向助力系统包括转向助力泵、储油器以及转向器,所述转向助力泵、所述储油器、所述转向器通过转向油管依次首尾连接;以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散热器,至少部分所述转向油管邻近所述散热器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转向助力系统的油温较低,行车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长时间驾驶车辆会造成转向助力系统油温过高、机油的抗氧化性能变差、导致油品失效,甚至会导致转向失效,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而且增加了车辆的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降低转向助力系统油温、行车安全性高的汽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包括:转向助力系统,所述转向助力系统包括转向助力泵、储油器以及转向器,所述转向助力泵、所述储油器、所述转向器通过转向油管依次首尾连接;以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散热器,至少部分所述转向油管邻近所述散热器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转向助力系统的油温较低,行车安全性较高。可选地,所述转向油管包括:第一油管,所述储油器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向助力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第二油管,所述转向助力泵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向器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油管连接;以及第三油管,所述转向器的出油口与所述储油器的进油口通过第三油管连接,所述第三油管邻近所述散热器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三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出管段、中间管段、回引管段,所述引出管段与所述转向器连接,所述回引管段与所述储油器连接,所述引出管段、所述回引管段位于所述散热器的侧部,所述中间管段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端。可选地,所述汽车具有进风格栅,所述中间管段位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进风格栅之间,所述中间管段的形状与所述进风格栅的进风口的轮廓形状相一致且在前后方向上正对。可选地,所述中间管段在与前后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延伸。可选地,所述中间管段具有多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具有过渡圆角。可选地,所述第三油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软管与转向器、储油器连接。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三油管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支架。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车身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三油管卡接连接。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卡孔,所述卡孔内设有弹性缓冲垫,所述第三油管穿过所述卡孔且与所述弹性缓冲垫相止抵。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第三油管、软管以及固定支架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汽车100,储油器10,转向器20,散热器30,第三油管40,引出管段41,中间管段42,弯折部421,回引管段43,软管50,固定支架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和图2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100包括:转向助力系统以及发动机冷却系统。转向助力系统包括转向助力泵(图中未示出)、储油器10以及转向器20,转向助力泵、储油器10、转向器20通过转向油管依次首尾连接,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散热器30,至少部分转向油管邻近散热器30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100,通过将转向助力系统的转向油管设置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器30附近,以利用发动机冷却系统对转向油管进行降温,使转向助力系统的油温较低,避免油液因温度过高发生失效,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向油管包括:第一油管(图中未示出)、第二油管(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三油管40。储油器10的出油口与转向助力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转向助力泵的出油口与转向器20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油管连接,转向器20的出油口与储油器10的进油口通过第三油管40连接,第三油管40邻近散热器30设置。由此,转向助力系统工作时,转向助力泵将储油器10中的油液泵出,油液经第一油管进入转向助力泵内,并从第二油管流向转向器20以带动转向器20执行相应操作,转向器20内的油液经第三油管40回流至储油器10内,由此通过上述液压转向助力系统实现了车辆的转向助力,结构简单紧凑,反应灵敏。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油管40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出管段41、中间管段42、回引管段43。引出管段41与转向器20连接,回引管段43与储油器10连接,引出管段41、回引管段43位于散热器30的侧部,中间管段42位于散热器30的前端。由此,中间管段42设置在散热器30的前端,使第三油管40的散热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汽车100具有进风格栅,中间管段42位于散热器30与进风格栅之间,中间管段42的形状与进风格栅的进风口的轮廓形状相一致且在前后方向上正对。这样,在避免中间管段42外露的前提下,增大了进风量,使第三油管40的散热效果更好。有利地,中间管段42在与前后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延伸。可选地,中间管段42具有多个弯折部421,弯折部421具有过渡圆角。由此,进一步增大了中间管段42的散热面积,使第三油管40的散热效果更好。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油管40的两端分别通过软管5050与转向器20、储油器10连接。具体地,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第三油管40均为硬管。由此,直接将软管5050外套在第三油管40上,提高了管路拆装的便利性。如图2所示,还包括用于将第三油管40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支架60。由此,避免了行车过程中引第三油管40晃动造成的与散热器30和进风格栅发生碰撞的现象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架60与车身固定连接且与第三油管40卡接连接。由此,管路拆装更快捷。进一步地,固定支架60具有卡孔,卡孔内设有弹性缓冲垫(图中未示出),第三油管40穿过卡孔且与弹性缓冲垫相止抵。由此,弹性缓冲垫不仅使第三油管40与固定支架60连接更紧密,而且避免了固定支架60与第三油管40刚性接触对管路造成的碰撞损伤。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助力系统,所述转向助力系统包括转向助力泵、储油器以及转向器,所述转向助力泵、所述储油器、所述转向器通过转向油管依次首尾连接;以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散热器,至少部分所述转向油管邻近所述散热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助力系统,所述转向助力系统包括转向助力泵、储油器以及转向器,所述转向助力泵、所述储油器、所述转向器通过转向油管依次首尾连接;以及发动机冷却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散热器,至少部分所述转向油管邻近所述散热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油管包括:第一油管,所述储油器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向助力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油管连接;第二油管,所述转向助力泵的出油口与所述转向器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油管连接;以及第三油管,所述转向器的出油口与所述储油器的进油口通过第三油管连接,所述第三油管邻近所述散热器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出管段、中间管段、回引管段,所述引出管段与所述转向器连接,所述回引管段与所述储油器连接,所述引出管段、所述回引管段位于所述散热器的侧部,所述中间管段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壮壮马向辉袁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