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驱动系统及气缸连接管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2899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驱动系统,包括气缸、电磁阀、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电磁阀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且该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气缸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两端分离并包括至少一个并接段;在并接段处,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以轴线平行的方式并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并接在一起,一次拉管即可完成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连接,大大降低了管路连接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动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缸驱动系统及气缸连接管
技术介绍
气缸是气动机械元件,用于实现机械运动或动作,其通过压缩空气来驱动。气缸驱动系统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迅速普及。目前,气缸已成为国内外工业生产领域中PTP(Point To Point)搬运的主流执行器之一。电磁阀是控制气缸气路的电动阀门,用来切换和控制气路的开闭,即控制压缩空气作用到气缸,使气缸产生运动和动作。如图1所示,为实现对气缸11动作控制,在气缸11和电磁阀12之间连接有第一气管13和第二气管14。目前,第一气管13和第二气管14相互独立,这使得在气管连接时需要拉两次气管,工作量较大。并且,由于两根气管相互独立且两根气管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连接时很容易插错接口。此外,独立的气管还使得整个自动化设备气管较多,连接凌乱、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气缸连接管连接麻烦、容易接错等的问题,提供一种气缸驱动系统及气缸连接管。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缸驱动系统,包括气缸、电磁阀、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电磁阀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且该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另一端分别气缸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两端分离并包括至少一个
并接段;在并接段处,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以轴线平行的方式并接在一起。在本技术所述的气缸驱动系统中,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气路相互独立,且在并接段处通过将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外壁胶粘或热压方式实现并接。在本技术所述的气缸驱动系统中,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在制造时一体挤出成型,且连接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第一气管的管壁的厚度。在本技术所述的气缸驱动系统中,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包括多个并接段,且相邻的并接段之间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分离。在本技术所述的气缸驱动系统中,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具有不同颜色,或者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管壁上具有不同的标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气缸连接管,包括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电磁阀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且该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气缸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包括至少一个并接段;在并接段处,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以轴线平行的方式并接在一起。在本技术所述的气缸连接管中,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气路相互独立,且在并接段处通过将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外壁胶粘或热压方式实现并接。在本技术所述的气缸连接管中,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在制造时一体挤出成型,且连接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第一气管的管壁的厚度。在本技术所述的气缸连接管中,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包括多个并接段,且相邻的并接段之间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分离。在本技术所述的气缸连接管中,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具有不同颜色,或者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管壁上具有不同的标记。本技术的气缸驱动系统及气缸连接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并接在一起,一次拉管即可完成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连接,
大大降低了管路连接的工作量。并且,本技术通过为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设置标记,大大降低了接错管的几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气缸驱动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气缸驱动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气缸连接管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气缸连接管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气缸连接管中并接段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气缸驱动系统实施例的示意图,该气缸驱动系统可应用在自动化设备中,实现部件驱动。本实施例中的气缸驱动系统包括气缸21、电磁阀22、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其中第一气管23的两端分别连接电磁阀22的第一气口和气缸21的第一气口,第二气管24的两端分别连接气缸21的第二气口和电磁阀22的第二气口。上述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的两端相分离、中间部分并接在一起(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内部的气流通道独立),且该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的并接部分的轴线平行,即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整体为双“Y”形结构。上述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结构相同,因此在连接电磁阀22和气缸21时,不限定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与电磁阀22和气缸21的气口的对应关系。上述气缸驱动系统通过将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并接在一起,一次拉线即可完成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两根管的连接,大大降低了管路连接的工作量。特别地,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的中间部分可由一个并接段构成,如图4所示。此外,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的中间部分也可包括多个并接段,且
相邻并接段之间的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分离,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的气路相互独立,并通过将两者的外壁胶粘或热压方式实现并接段处的并接。在使用时,可根据使用环境,将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从端部撕开,以方便将端部连接到不同的接口。此外,上述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也可在制造时一体挤出成型。在连接段处,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之间的连接部25的厚度可小于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的管壁的厚度,如图5所示,从而方便将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进行分离。当然,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的连接部25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达到易于分离的目的。此外,为避免接错线,可使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具有不同颜色,例如第一气管23使用白色,第二气管24使用黑色。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区分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例如在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的管壁上设置不同的标记,该标记具体可以是颜色、图案或标号等(由于电磁阀的气口一般标号为A和B,因此可在第一气管23和第二气管24上分别打上标号A和B)。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气缸驱动系统中使用的连接管,该连接管包括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上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电磁阀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且该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气缸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其中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并接在一起,且该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轴线平行。在使用时,只需将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两端撕开即可。此外,上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也可部分并接,即包括多个并接段,且在并接段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以轴线平行的方式并接在一起。在使用时,只需将所需长度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从分离段处剪开即可。在该结构中,无需将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分离,即可将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分别连接气缸的对应的口,避免因撕开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而降低管的强度。在上述的气缸连接管中,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气路相互独立并通过将并接段处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外壁胶粘或热压方式实现并接。当然,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也可在制造时一体挤出成型。为方便将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分离,在并接段处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管壁的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气缸驱动系统及气缸连接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驱动系统,包括气缸、电磁阀、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电磁阀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且该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气缸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两端分离并包括至少一个并接段;在并接段处,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以轴线平行的方式并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驱动系统,包括气缸、电磁阀、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电磁阀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且该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气缸的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两端分离并包括至少一个并接段;在并接段处,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以轴线平行的方式并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气路相互独立,且在并接段处通过将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外壁胶粘或热压方式实现并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在制造时一体挤出成型,且连接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连接部的厚度小于第一气管的管壁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包括多个并接段,且相邻的并接段之间的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具有不同颜色,或者所述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的管壁上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深博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