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散热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2468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散热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热交换间隙;及与所述热交换间隙一一对应的多个散热部,每个所述散热部均包括两自由端密封设置的多个第一散热管,每个所述第一散热管均下部嵌设于所述热交换间隙内、上部延伸至所述热交换间隙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池单体之间的热交换间隙内设置第一散热管,在第一散热管内设置冷媒,冷媒在吸收电池单体散发的热量后气化流动至第一散热管上部并向空气中散热,散热后液化倒流回至第一散热管下端,冷媒的循环气化、液化将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避免了散热过程中额外消耗能量,节省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散热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散热电池
技术介绍
单体蓄电池一般设置有多个电池单体供电,多个电池单体一般并列设置,易导致其散热性差,从而其内部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出,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增加了其使用的危险性,故现有的单体蓄电池均设置水冷或风冷进行散热,虽然通过风冷或水冷能够较好的进行散热,但是其容易导致能源的浪费,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自动散热电池,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体蓄电池散热浪费能源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自动散热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热交换间隙;及与所述热交换间隙一一对应的多个散热部,每个所述散热部均包括两自由端密封设置的多个第一散热管,每个所述第一散热管均下部嵌设于所述热交换间隙内、上部延伸至所述热交换间隙外。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管均呈U型且由内之外依次排列设置。优选地,所述散热部包括一下部嵌设于所述热交换间隙中部、上部延伸至所述热交换间隙外的第二散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管由内之外依次外设于所述第二散热管。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管包括一嵌设于所述热交换间隙中部的环形管及一端与所述环形管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热交换间隙外的直管。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管和所述第二散热管上部均设置有由下至上依次均匀布置的多个散热极片。优选地,每个所述散热极片均呈环状,且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均为扁平管,且扁平管的两个扁平面分别贴
附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电池单体之间的热交换间隙内设置第一散热管,在第一散热管内设置冷媒,冷媒在吸收电池单体散发的热量后气化流动至第一散热管上部并向空气中散热,散热后液化倒流回至第一散热管下端,冷媒的循环气化、液化将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避免了散热过程中额外消耗能量,节省了能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自动散热电池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的A-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散热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体1,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1之间形成有热交换间隙11;及与所述热交换间隙11一一对应的多个散热部2,每个所述散热部2均包括两自由端密封设置的多个第一散热管21,每个所述第一散热管21均下部嵌设于所述热交换间隙11内、上部延伸至所述热交换间隙11外。具体的,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1之间设置热交换间隙11,第一散热管21嵌设于热交换间隙11中并与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1紧密接触,以便于热量的传递,第一散热管21内的冷媒受热气化流至其上部,由于第一散热管21上部与外部空气接触,冷媒将热量传递给外部空气后液化回流至第一散热管21下部,进而再次气化、液化,在冷媒不断的气化、液化过程中实现了热量的散发。其中,为了增加热量的传递效率,并将电池单体1产生的热量全部分散,本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管21均呈U型且由内之外依次排列设置,具体为,该U型第一散热管21下部内置于热交换间隙11内,其两自由端向上延伸至热交换间隙11外,为了增加多个第一散热管21与电池单体1的接触面积以及散热的均匀性,多个第一散热管21可由内之外依次设置。而为了便于液化后的冷媒能够沿第一散热管21较好的流动,本实施的第一散热管21下部设置为圆滑的弧形。由于电池单体1中部温度相对最高,故中部散热量较大,故本实施例所述散热部2包括一下部嵌设于所述热交换间隙11中部、上部延伸至所述热交换间隙11外的第二散热管22,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管21由内之外依次外设于所述第二散热管22。具体的,所述第二散热管22包括一嵌设于所述热交换间隙11中部的环形管221及一端与所述环形管221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热交换间隙11外的直管222,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散热效果,提高了电池单体1中部的散热效率。冷媒气化后,为了加快气化后的冷媒的液化速率,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散热管21和所述第二散热管22上部均设置有由下至上依次均匀布置的多个散热极片3,该散热极片3增加了第一散热管21和第二散热管22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散热效率。具体的,可将每个所述散热极片3均设置呈环状,且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散热管21和第二散热管22,从而有利于第一散热管21和第二散热管22散热的均衡性。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散热管21和第二散热管22均为扁平管,且扁平管的两个扁平面分别贴附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1,其有利于增加第一散热管21和第二散热管22分别与电池单体1的接触面积,增加热传递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电池单体之间的热交换间隙内设置第一散热管,在第一散热管内设置冷媒,冷媒在吸收电池单体散发的热量后气化流动至第一散热管上部并向空气中散热,散热后液化倒流回至第一散热管下端,冷媒的循环气化、液化将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避免了散热过程中额外消耗能量,节省了能源。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散热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热交换间隙;及与所述热交换间隙一一对应的多个散热部,每个所述散热部均包括两自由端密封设置的多个第一散热管,每个所述第一散热管均下部嵌设于所述热交换间隙内、上部延伸至所述热交换间隙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形成有热交换间隙;及与所述热交换间隙一一对应的多个散热部,每个所述散热部均包括两自由端密封设置的多个第一散热管,每个所述第一散热管均下部嵌设于所述热交换间隙内、上部延伸至所述热交换间隙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管均呈U型且由内之外依次排列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一下部嵌设于所述热交换间隙中部、上部延伸至所述热交换间隙外的第二散热管,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管由内之外依次外设于所述第二散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哲汪建春梁英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