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焚烧容器,特别是一种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技术背景农业副产品稻壳的数量巨大,仅我国每年就有超过400万吨。但到目前为止,稻壳仍未找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途径。稻壳中含有大约12%的二氧化硅,如果燃烧稻壳时能够保持这种二氧化硅的无定形状态,则将形成一种宝贵的可再生的纳米矿物资源。目前的一些稻壳利用技术将稻壳主要用作热源,在燃烧稻壳时鼓入空气,尽量提高燃烧温度。这样得到的稻壳灰,由于焚烧时的温度太高,其二氧化硅呈结晶状态,基本已无实际利用价值。1993年8月26日日本人杉田修一在中国申请了“生产活性稻壳灰的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93116790.6),其公开的间歇式焚烧装置,简单易行,不需要电、燃气或任何其它燃烧热源,是一种可较大规模实现工业化生产稻壳灰的方法。但这一技术方案事实上存在有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稻壳堆积碳化和灰化时,其中的热量没有得到有效地导出,积聚在内部造成焚化温度仍然过高,达700~750℃,大量研究表明,稻壳焚烧温度超过600℃时,其化学活性是不高的;二是为了避免热量大量积聚,稻壳堆积的锥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焚烧容器的一端上部设有与稻壳库连接的物料孔,焚烧容器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连接烟囱的出烟口;焚烧容器内设置使物料从物料孔移到出料口的螺旋推动器,所述螺旋推动器的中心轴为空心轴;焚烧容器外套有连接液体供给装置的热交换外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稻壳烧制纳米二氧化硅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焚烧容器的一端上部设有与稻壳库连接的物料孔,焚烧容器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连接烟囱的出烟口;焚烧容器内设置使物料从物料孔移到出料口的螺旋推动器,所述螺旋推动器的中心轴为空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芳,胡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