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奕春专利>正文

气冷式臭氧产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766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气冷式臭氧产生器,该装置采用同心相隔的内电极管与外电极管,在内电极管外壁与外电极管内壁之间形成一轴端封闭的环状空间,使压缩空气流经环状空间,接受高压放电以产生臭氧输出;上述内、外电极管固定于一相同轴向的壳体内,此壳体其中一轴端开口装设一风扇,以驱使外界空气流通过内电极管内壁与外电极管外壁,达到散热效果,并且降低了臭氧的热分解现象。(*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冷式臭氧产生器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冷式臭氧产生器,特别是指一种臭氧产生器固定于一相同轴向的壳体内,此壳体其中一轴端开口装设一风扇,以驱使外界空气流通过臭氧产生器内外侧。臭氧具有杀菌、漂白、氧化、脱色等用途,不论是运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医院、办公大楼、汽车、农业养殖与废水处理等,皆有极大的功效。现有的臭氧产生器方面,请参阅图1,该臭氧产生器采用同心相隔的内电极管10、外电极管11,该内电极管10两轴端皆为封闭状态,在内电极管10外壁及外电极管内壁之间形成一环状空间12,使空气经由外壳13的入口14、出口15流通于上述环状空间12,进一步接受高压放电,产生臭氧输出。上述臭氧产生器以高压放电产生臭氧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热量;然而空气仅流经内电极管10外壁及外电极管11内壁,无法大幅度降低臭氧产生器的温度,以致长期连续使用之下,封闭式内电极管10的温度甚高,热胀冷缩更为严重,容易破裂损坏;并且高温会增加臭氧的热分解现象,令制造厂商与使用者深感困扰,但却又束手无策,无法加以有效解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臭氧产生器的内电极管无法达到散热效果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臭氧产生器,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并且降低臭氧的热分解现象,其整体装置结构简单,符合实际使用需要。本技术提供的气冷式臭氧产生器,包括有同心相隔的内电极管30、外电极管40,在内电极管30外壁及外电极管40内壁形成一供压缩空气流通的环状放电空间45;该臭氧产生器固定于一相同轴向的壳体60内,此壳体60与内电极管30的两轴端各设一开口,在壳体60其中一轴端开口66内预设一风扇70,驱使外界空气流通过内电极管30内壁及外电极管40外壁空间。该气冷式臭氧产生器的壳体两轴端开口的孔径大于臭氧-->产生器的外径。下面通过一可行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加以说明。图式说明:图1:现有臭氧产生器使用状态剖视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图2的立体分解图。图4:图2的剖视图。图5:图4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0-内电极管  11-外电极管  12-环状空间  13-外壳14-入口  15-出口  20-臭氧产生器  30-内电极管  31-电极网  32-电源线  40-外电极管  41-电极片  42-电源线43-入口  44-出口  45-环状空间  50-胶体  60-壳体61-上壳  62-下壳  63-定位柱  64-定位柱  65-螺钉66-开口  67-通孔  68-通孔  69-支板  70-风扇  80-空气管  81-空气管首先,请参阅图2、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与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臭氧产生器20采用同心相隔的内电极管30、外电极管40,该内电极管30、外电极管40置于一由上壳61、下壳62所组成的壳体60内部,进一步被壳体60内部两端上下处的支板69所支持,臭氧产生器20与壳体60为相同的轴向,而壳体60其中一轴端开口66内装设一风扇70,以驱使外界空气流通过内电极管30内壁与外电极管40外壁,达到散热效果。请参阅图3、4所示,臭氧产生器20采用同心相隔的内电极管30、外电极管40,在内电极管30外壁与外电极管40内壁之间形成两轴端以胶体50封闭的环状空间45,而外电极管40两端则设径向的入口43、出口44,并穿出壳体60相对处的通孔67、68,进一步套接空气管80、81。壳体60的上壳61、下壳62内部具有立式相对的中空定位柱63、64,借由螺钉65旋锁,使臭氧产生器20、壳体60与风扇70等定位。-->上述内电极管30采用玻璃管,在玻璃管外避固定一层电极网31,其电源线32接至壳体60外的变压器(图中未示)高电压输出端(阳极)。外电极管40亦采用玻璃管,在玻璃管外壁包覆固定一层电极片41,其电源线42接地(阴极)。请参阅图5,本技术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压缩空气经由外电极管40的入口43、出口44而流通过环状空间45,借内电极管30的电极网31对空气进行高压放电电击,以产生臭氧输出。与之同时,风扇70持续动作,驱使外界空气自壳体60其中一轴端开口66进入,强制流通过内电极管30内壁与外电极管40外壁,达到散热效果。上述壳体60两轴端开口66的孔径大于臭氧产生器20的外径,以便空气流通。有关臭氧产生器20与风扇70的电气控制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内电极管两轴端设计为开口,配合风扇,驱使外界空气流通过内电极管内壁与外电极管外壁,达到散热效果,提高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臭氧的热分解现象,其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冷式臭氧产生器,包括有同心相隔的内电极管(30)、外电极管(40),在内电极管(30)外壁及外电极管(40)内壁形成一供压缩空气流通的环状放电空间(45);其特征在于:该臭氧产生器固定于一相同轴向的壳体(60)内,此壳体(60)与 电极管(30)的两轴端各设一开口,在壳体(60)其中一轴端开口(66)内预设一风扇(7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气冷式臭氧产生器,包括有同心相隔的内电极管(30)、外电极管(40),在内电极管(30)外壁及外电极管(40)内壁形成一供压缩空气流通的环状放电空间(45);其特征在于:该臭氧产生器固定于一相同轴向的壳体(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奕春
申请(专利权)人:邱奕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