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内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164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内臭氧发生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在反应器本体上密封可拆卸成对连接有板式电极和喷嘴电极,板式电极的板端和喷嘴电极的喷嘴端均位于反应器本体内,位于反应器本体内的喷嘴电极上套有绝缘套,反应器本体的一端的底部设有进水口,反应器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与反应器本体下部相通的臭氧水室,臭氧水室的体积小于反应器的体积,臭氧水室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每个喷嘴电极的喷嘴上设有隔套,隔套的顶端设有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喷嘴电极的喷嘴上增加隔套,臭氧的产气量提高了30%,并且增设臭氧水室,使得臭氧水在出去之前提速,使得臭氧与水充分混合均匀,出去后的臭氧水速度快,有利于臭氧水与污水在离心射流装置中的充分混合。(*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体内臭氧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内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日益严重,水污染控制,水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现在用臭氧处理污水的技术得到专家们的青睐,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由于它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所以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以降解水中多种杂质和杀灭多种致病菌、霉菌、病毒以及杀死诸如饰贝科软体动物幼虫(达98%)及水生物如剑水蚤、寡毛环节动物、水蚤轮虫等。臭氧水处理之所以在世界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不只是由于其有效的去杂与杀菌能力,而且在于经它处理后在水中不产生二次污染(残毒),多余的臭氧也会较快分解为氧气而不似氯剂在水中形成氯氨、氯仿等致癌物质,因而被世界公认为最安全的消毒剂。目前,臭氧发生器都是水上发生器,产生臭氧后,将臭氧通过增压,然后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水体内,与水混合。能耗高、噪音大,运营费用高。还可能造成臭氧泄露事件的发生。专利技术人早期申请了 的专利,专利号为ZL200610054528,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臭氧发生器,包括电抗器、调压变压器、高压变压器、高压硅堆空气开关、反应器、限流电阻、隔离开关、该发生器电源线的火线与一个电抗器的一端串联,该电抗器的另一端与调压变压器的一个输出端连接,电源线的零线与调压变压器的另一输入端连接诶,调压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于高压变压器的两个输入端连接,高压变压器的以输出端与一个高压硅堆的负极、一个空气开关的一端、另一个电抗器的一端、反应器上的各板式电极的一端连接后接地,一个限流电阻的一端与一个电容器的一端串联后,一个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高压变压器的另一输出端连接,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格力开关的一端连接……。在反应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当各板式电极和喷嘴电极在反应器中进行脉冲放电时,产生冲击波,强紫外线,高温、高压、空化流和大量自由基,由于空气或氧气喷射进板式电极和喷嘴电极之间(等离子体通道内),产生大量臭氧,在它们瞬间联合作用下,完成杀灭菌以及对有机物的降解,同时与现有的臭氧处理系统相比能够降低能耗和噪声。经过专利技术人的长期实践,虽然该装置可以通过增加反应器内的电级对来增加臭氧的产气量,但是这样就能耗大,也就是说该装置还存在臭氧产生率较低的这样一个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气量更大的水体内臭氧发生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内臭氧发生器,包括反应器本体、在反应器本体上密封可拆卸成对连接有板式电极和喷嘴电极,每个喷嘴电极包括导电金属管和该导电金属管一端密封固定连接的导电金属喷嘴,所述板式电极的板端和喷嘴电极的喷嘴端均位于反应器本体内,每个板式电极的板端与一个喷嘴电极的喷嘴对应,位于反应器本体内的喷嘴电极上套有绝缘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一端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反应器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与反应器本体下部相通的臭氧水室,所述臭氧水室的体积小于反应器的体积,所述臭氧水室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每个所述喷嘴电极的喷嘴上设有隔套,所述隔套的顶端设有出气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专利号为ZL200610054528的基础上,在喷嘴电极上增加一个隔套,减少进入隔套内的水的量,更有利于气体的喷出,经过实践发现,通过这样的改进后,在相同对数的电极下,臭氧的产气量比之前提高了 30%。在反应器本体的另一端增设一个体积小于反应器本体的臭氧水室,使得臭氧水在流出前加速,一方面使得臭氧与水更均匀的混合,另一方面,该加速的臭氧水在出去后与污水在离心射流装置内混合得更充分,更均匀。作为优选:所述喷嘴电极的导电金属管的外径为10_15mm,内径为1.5-2.5mm,所述喷嘴内有一同轴圆孔和锥角为10° -26°的锥孔组成的通孔,所述喷嘴的锥孔端外形成锥台体,每一个板式电极的导电金属板的面积为与其对应的喷嘴电极的喷嘴的锥台体端面面积的80-120倍,所述板式电极的导电金属板的厚度为5-8mm。作为优选:所述隔套的出气口设置在隔套顶端的中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喷嘴电极的喷嘴上增加隔套,臭氧的产气量提高了 30%,并且增设臭氧水室,使得臭氧水在出去之前提速,使得臭氧与水充分混合均匀,出去后的臭氧水速度快,有利于臭氧水与污水在离心射流装置中的充分混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原理图;图3为喷嘴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3 中:1-反应器本体,2-板式电极,3-喷嘴电极,3-1导电金属管,3-2导电金属喷嘴,4-绝缘套,5-进水口,6-臭氧水室,7-出水口,8-隔套,9-电抗器,10-调压变压器,11-高压变压器,12-限流电阻,13-电容器,14-隔离开关,15-高压娃堆,16-空气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水体内臭氧发生器在反应器本体I上密封可拆卸成对连接有板式电极2和喷嘴电极3,根据用户的需要,还是可以在反应器本体I内配对几对或几十对或几百对喷嘴电极3和板式电极2,以满足用户需要的臭氧量,从每小时处理几吨到几千吨水。每个喷嘴电极3包括导电金属管3-1和该导电金属管3-1 —端密封固定连接的导电金属喷嘴3-2,所述板式电极2的板端和喷嘴电极3的喷嘴端均位于反应器本体I内,每个板式电极2的板端与一个喷嘴电极3的喷嘴3-2对应,位于反应器本体I内的喷嘴电极3上套有绝缘套4,所述喷嘴电极3的导电金属管3-1的外径为10-15_,内径为1.5-2.5mm,所述喷嘴3-2内有一同轴圆孔和锥角为10° -26°的锥孔组成的通孔,所述喷嘴3-2的锥孔端外形成锥台体,每一个板式电极2的导电金属板的面积为与其对应的喷嘴电极3的喷嘴3-2的锥台体端面面积的80-120倍,所述板式电极2的导电金属板的厚度为5-8_。所述反应器本体I的一端的底部设有进水口 5,以上板式电极2和喷嘴电极3等的结构与ZL200610054528相同,本技术的电路原理也与ZL200610054528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I的另一端设有与反应器本体I下部相通的臭氧水室6,所述臭氧水室6的体积小于反应器本体I的体积,所述臭氧水室6的底部设有出水口 7,每个所述喷嘴电极3的喷嘴上设有隔套8,所述隔套8的顶端的中部设有出气口。使用时,经过臭氧处理的洁净水从进水口进入反应器本体I内,空气或氧气从喷嘴电极3的导电金属管3-1进入喷嘴3-2内,形喷嘴3-2喷出,然后从隔套8的出气口喷出(隔套8可以阻止液体的进入),达到两个电极之间,放电时,在喷嘴电极3和平板电极2之间形成等离子通道,产生高温(20000-30000K)、高压(500-1000MPa)、强紫外线、臭氧、空化流、冲击波和大量的自由基;在紫外线的催化作用下臭氧和自由基的氧化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处理废水的效果。产生的臭氧和自由基直接溶解在水中,然后臭氧水进入臭氧水室6,在进入臭氧水室6时,由于体积突然变小而被加速,加速的臭氧水再从出水口 7出去,进入离心射流装置与污水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污水进入反应室反应,从而杀灭污水中的病菌和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以上详细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体内臭氧发生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在反应器本体(1)上密封可拆卸成对连接有板式电极(2)和喷嘴电极(3),每个喷嘴电极(3)包括导电金属管(3‑1)和该导电金属管(3‑1)一端密封固定连接的导电金属喷嘴(3‑2),所述板式电极(2)的板端和喷嘴电极(3)的喷嘴端均位于反应器本体(1)内,每个板式电极(2)的板端与一个喷嘴电极(3)的喷嘴(3‑2)对应,位于反应器本体(1)内的喷嘴电极(3)上套有绝缘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的一端的底部设有进水口(5),所述反应器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与反应器本体(1)下部相通的臭氧水室(6),所述臭氧水室(6)的体积小于反应器本体(1)的体积,所述臭氧水室(6)的底部设有出水口(7),每个所述喷嘴电极(3)的喷嘴上设有隔套(8),所述隔套(8)的顶端设有出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内臭氧发生器,包括反应器本体(1)、在反应器本体(1)上密封可拆卸成对连接有板式电极(2)和喷嘴电极(3),每个喷嘴电极(3)包括导电金属管(3-1)和该导电金属管(3-1) —端密封固定连接的导电金属喷嘴(3-2),所述板式电极(2)的板端和喷嘴电极(3)的喷嘴端均位于反应器本体(1)内,每个板式电极(2)的板端与一个喷嘴电极(3)的喷嘴(3-2)对应,位于反应器本体(1)内的喷嘴电极(3)上套有绝缘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本体(1)的一端的底部设有进水口(5),所述反应器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与反应器本体(1)下部相通的臭氧水室出),所述臭氧水室出)的体积小于反应器本体(1)的体积,所述臭氧水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良春廖振方邓清玉廖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优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