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旭专利>正文

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9194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26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包括外电极、内电极、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套;水套与外电极之间形成外冷却水流通间隙,水套套筒设有连通外冷却水流通间隙的进水嘴和出水嘴;封头设有中心通孔和环绕该中心通孔布置的多个螺栓通孔,上、下环形端盖均设有适配于封头的螺栓通孔布置位置的多个螺栓穿孔,内电极的上、下端部分别穿过两个封头的中心通孔,上环形端盖与上方的封头之间、下环形端盖与下方的封头之间通过穿过螺栓通孔和螺栓穿孔的螺栓和紧固螺母固定,正极接线端子与内电极的上端部电连接,负极接线端子通过上环形端盖与内电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
技术介绍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其在常温常压下,很快自行分解为氧气和单个氧原子,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易与不饱和化合物发生反应,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较强的氧化作用,而且因为它的不稳定性,剩余的臭氧还可被还原成氧气,因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所以臭氧具有良好的杀菌抑菌功效并有利于环保。 人工产生臭氧的方法按原理分为光化学、电化学、原子辐射和电晕放电等几种方式。其中,工业上大多采用电晕放电方法所产生的臭氧源,电晕放电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频高压电场使含氧气体产生电晕放电,电晕中的自由高能电子离解氧分子,经气体碰撞反应又聚合成臭氧分子。电晕放电型臭氧发生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相对能耗最低、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臭氧发生装置,其是采用电晕放电方法生产臭氧的专用设备,而臭氧发生管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件,该放电器件包括外电极、内电极和介电体,其中介电体设置在外电极的外表面上,外电极位于介电体和内电极之间,放电电极与介电体之间具有放电气隙。臭氧的产生和产量以及臭氧发生管的使用寿命与臭氧发生管的电极、介电体和工作时的温度密切相关。 臭氧发生管的放电过程是:当外电极与内电极之间的施加电压逐渐升高时,两电极间的电场也随之增强,尤其是外电极边缘因集肤效应而更为显著,当电场强度增至含氧气体空气或氧气的击穿强度时,由于介电体的绝缘作用,使外电极附近气体发生电晕放电,上述工作状况与电容相似,都是以充放电形式传输能量,充入的电子中一部分用于离解氧原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包括外电极、内电极、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所述外电极的外表面设有介电体,所述内电极具有内冷却水流通管道,所述外电极套在内电极之外,两者之间形成臭氧流通间隙,所述外电极及内电极的上端和下两端安装有封头,封头与外电极、内电极之间设有用于将臭氧流通间隙密闭的密封圈,所述两个封头设有连通所述臭氧流通间隙的进出气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发生管还包括水套;水套由水套套筒和上、下环形端盖组成,水套套筒套在所述外电极之外,上环形端盖焊接在水套套筒和外电极的上端,下环形端盖焊接在水套套筒和外电极的下端,使得水套与外电极之间形成外冷却水流通间隙,水套套筒设有连通外冷却水流通间隙的进水嘴和出水嘴;所述封头设有中心通孔和环绕该中心通孔布置的多个螺栓通孔,所述上、下环形端盖均设有适配于封头的螺栓通孔布置位置的多个螺栓穿孔,所述内电极的上、下端部分别穿过两个封头的中心通孔,所述上环形端盖与上方的封头之间、下环形端盖与下方的封头之间通过穿过所述螺栓通孔和螺栓穿孔的螺栓和紧固螺母固定,所述正极接线端子与内电极的上端部电连接,所述负极接线端子通过上环形端盖与内电极电连接。 为了使产生在臭氧发生管表面的凝露水滴快速排走,以避免臭氧发生管的内、夕卜电极发生短路,使得臭氧发生管能够广泛适应高温高湿等恶劣工作环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封头的外端面环绕所述中心通孔设有槽体深度由内向外逐渐变深的防水凹槽,所述封头的外端面具有围绕所述螺栓通孔布置的环形凸台。 为了使产生在臭氧发生管内部的凝露水滴快速排走,以避免臭氧发生管内部发生短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封头的内端面环绕所述中心通孔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与所述进出气嘴相连通。 为了进一步加快产生在臭氧发生管表面的凝露水滴的排走速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内电极的上、下端部均设有外螺纹,内电极的上、下端部均套装有内电极螺母和防水平垫,所述防水平垫具有底部凹槽,所述内电极螺母适配于所述内电极的外螺纹,内电极螺母将防水平垫压紧在封头的外端面上。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正极接线端子套装在内电极的上端部并位于内电极螺母与防水平垫之间,所述内电极的下端部套装有位于内电极螺母与防水平垫之间的内电极平垫。 为了避免臭氧发生管的内部冷却水在内电极的上端部位置漏水而造成短路事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臭氧发生管还包括冷水弯管和内电极水嘴;所述内电极的下端部设有内螺纹,所述冷水弯管的一端以氩弧焊焊接在内电极的上端部内、另一端伸出到臭氧发生管外侧位置,所述内电极水嘴与内电极的下端部内螺纹适配连接。 为了进一步确保臭氧不泄露,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进出气嘴与封头一体成型,进出气嘴安装有锁环和锁母。 为了增强臭氧发生管的机械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臭氧发生管还包括环形加强圈;所述环形加强圈设有适配于封头的螺栓通孔布置位置的多个螺栓穿孔,该环形加强圈适应安装在螺栓与下方封头的下端面之间。 为了便于负极接线端子接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臭氧发生管还包括支架;每一根所述螺栓均套装有弹垫和平垫,螺栓将弹垫和平垫压紧在所述上环形端盖上,所述负极接线端子和支架套装在其中一根螺栓上,其中,负极接线端子位于弹垫与平垫之间,支架位于上环形端盖与弹垫之间。 为了确保臭氧流通间隙的密闭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密封圈包括内电极外侧密封圈、内电极内侧密封圈和端盖密封圈;所述封头的中心通孔孔壁外侧端部和内侧端部分别设有安装槽,封头的内端面设有适配于外冷却水流通间隙的环形安装槽,所述内电极外侧密封圈、内电极内侧密封圈和端盖密封圈分别安装在封头的中心通孔孔壁外侧端部安装槽、中心通孔孔壁内侧端部安装槽和内端面环形安装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能够使产生在臭氧发生管表面和内部的凝露水滴快速排走,避免臭氧发生管的内、外电极发生短路,使得臭氧发生管能够广泛适应高温高湿等恶劣工作环境,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包括水套1、外电极2、内电极3、正极接线端子4、负极接线端子5和支架20。 本技术的内电极3具有内冷却水流通管道3a,外电极2的外表面设有介电体,外电极2套在内电极3之外,外电极2与内电极3之间形成臭氧流通间隙。水套I由水套套筒101和上、下环形端盖102、103组成,水套套筒101套在外电极2之外,上环形端盖102焊接在水套套筒101和外电极2的上端,下环形端盖103焊接在水套套筒101和外电极2的下端,使得水套I与外电极2之间形成外冷却水流通间隙,水套套筒101设有连通外冷却水流通间隙的进水嘴7和出水嘴8。 本技术的外电极2及内电极3的上端和下两端安装有封头6,封头6设有中心通孔和环绕该中心通孔布置的多个螺栓通孔,上述水套I的上、下环形端盖102、103均设有适配于封头6的螺栓通孔布置位置的多个螺栓穿孔,内电极3的上、下端部分别穿过两个封头6的中心通孔,上环形端盖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包括外电极(2)、内电极(3)、正极接线端子(4)和负极接线端子(5),所述外电极(2)的外表面设有介电体,所述内电极(3)具有内冷却水流通管道(3a),所述外电极(2)套在内电极(3)之外,两者之间形成臭氧流通间隙,所述外电极(2)及内电极(3)的上端和下两端安装有封头(6),封头(6)与外电极(2)、内电极(3)之间设有用于将臭氧流通间隙密闭的密封圈,所述两个封头(6)设有连通所述臭氧流通间隙的进出气嘴(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发生管还包括水套(1);水套(1)由水套套筒(101)和上、下环形端盖(102、103)组成,水套套筒(101)套在所述外电极(2)之外,上环形端盖(102)焊接在水套套筒(101)和外电极(2)的上端,下环形端盖(103)焊接在水套套筒(101)和外电极(2)的下端,使得水套(1)与外电极(2)之间形成外冷却水流通间隙,水套套筒(101)设有连通外冷却水流通间隙的进水嘴(7)和出水嘴(8);所述封头(6)设有中心通孔和环绕该中心通孔布置的多个螺栓通孔,所述上、下环形端盖(102、103)均设有适配于封头(6)的螺栓通孔布置位置的多个螺栓穿孔,所述内电极(3)的上、下端部分别穿过两个封头(6)的中心通孔,所述上环形端盖(102)与上方的封头(6)之间、下环形端盖(103)与下方的封头(6)之间通过穿过所述螺栓通孔和螺栓穿孔的螺栓(9)和紧固螺母(10)固定,所述正极接线端子(4)与内电极(3)的上端部电连接,所述负极接线端子(5)通过上环形端盖(102)与内电极(3)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可靠性高的内外水冷型臭氧发生管,包括外电极(2)、内电极(3)、正极接线端子(4)和负极接线端子(5),所述外电极(2)的外表面设有介电体,所述内电极(3)具有内冷却水流通管道(3a),所述外电极⑵套在内电极(3)之外,两者之间形成臭氧流通间隙,所述外电极(2)及内电极(3)的上端和下两端安装有封头(6),封头(6)与外电极(2)、内电极(3)之间设有用于将臭氧流通间隙密闭的密封圈,所述两个封头(6)设有连通所述臭氧流通间隙的进出气嘴(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发生管还包括水套(I);水套(I)由水套套筒(101)和上、下环形端盖(102、103)组成,水套套筒(101)套在所述外电极(2)之外,上环形端盖(102)焊接在水套套筒(101)和外电极(2)的上端,下环形端盖(103)焊接在水套套筒(101)和外电极(2)的下端,使得水套(I)与外电极(2)之间形成外冷却水流通间隙,水套套筒(101)设有连通外冷却水流通间隙的进水嘴(7)和出水嘴⑶;所述封头(6)设有中心通孔和环绕该中心通孔布置的多个螺栓通孔,所述上、下环形端盖(102、103)均设有适配于封头(6)的螺栓通孔布置位置的多个螺栓穿孔,所述内电极(3)的上、下端部分别穿过两个封头(6)的中心通孔,所述上环形端盖(102)与上方的封头(6)之间、下环形端盖(103)与下方的封头(6)之间通过穿过所述螺栓通孔和螺栓穿孔的螺栓(9)和紧固螺母(10)固定,所述正极接线端子(4)与内电极(3)的上端部电连接,所述负极接线端子(5)通过上环形端盖(102)与内电极(3)电连接。2.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的外端面环绕所述中心通孔设有槽体深度由内向外逐渐变深的防水凹槽(6a),所述封头¢)的外端面具有围绕所述螺栓通孔布置的环形凸台¢01)。3.所述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的内端面环绕所述中心通孔设有弧形凹槽(6b),弧形凹槽^b)与所述进出气嘴(14)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臭氧发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3)的上、下端部均设有外螺纹,内电极(3)的上、下端部均套装有内电极螺母(11)和防水平垫(12),所述防水平垫(12)具有底部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张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