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杯纺纱机分梳腔体的防磨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874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4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杯纺纱机分梳腔体的防磨损结构,包括下腔体、下通道、底板和下腔体嵌件,下腔体上部沿壁设有开口并与下通道中的输纤通道端口对应连接,下腔体的排杂区有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上平面上设有下沉式安装孔,所述下平面与底板紧密贴合,所述下腔体嵌件一端插入下沉式安装孔,与下沉式安装孔过盈配合,另一端紧贴底板,与底板压紧限位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分梳腔体在纺制化纤类、毛类等产品时分梳下腔体排杂区域磨损的缺陷,嵌件与配合部位尺寸控制到位,对纱线品质有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纱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分梳腔体的防磨损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转杯纺纱机分梳腔体防磨损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纺纱器分梳腔体的结构和分梳原理为:纤维条子从喂棉口进入分梳区,经过分梳辊分梳后,纤维通过转移区进入输纤通道至转杯,而比重较大的杂质,在分梳辊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甩入排杂区(排杂导流块为固定结构),被排杂风机产生的负压气流从排杂口吸走。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抽气式转杯纺纱机的分梳腔体结构,在纺纱过程中,特别是纺制化纤类、毛类等产品时,被梳理纤维及杂质长期高速摩擦下通道的入口和下腔体排杂区域而产生锯齿状缺口,大大缩短了分梳下腔体的寿命,产生挂花或输送不匀问题,造成纱线断头率高及纱线品质低下,导致客户更换成本高。现有市场上针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在下腔体排杂区嵌入整体圆柱形,将有部分圆柱面凸出下腔体内腔圆弧,与下腔体内腔圆弧不能匹配,会影响气流及纤维转移,此方案使下腔体部位磨损严重,不能保证产品持续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方案的弊端,设计一种形状简单、配合精度容易控制、嵌件与结合部位匹配度较高、持续有效的转杯纺纱机分梳腔体防磨损结构。为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6/201620571707.html" title="一种转杯纺纱机分梳腔体的防磨损结构原文来自X技术">转杯纺纱机分梳腔体的防磨损结构</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杯纺纱机分梳腔体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下腔体、下通道、底板和下腔体嵌件,下腔体上部沿壁设有开口并与下通道中的输纤通道端口对应连接,下腔体的排杂区有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上平面上设有下沉式安装孔,所述下平面与底板紧密贴合,所述下腔体嵌件一端插入下沉式安装孔,与下沉式安装孔过盈配合,另一端紧贴底板,与底板压紧限位装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杯纺纱机分梳腔体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下腔体、下通道、底板和下腔体嵌件,下腔体上部沿壁设有开口并与下通道中的输纤通道端口对应连接,下腔体的排杂区有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上平面上设有下沉式安装孔,所述下平面与底板紧密贴合,所述下腔体嵌件一端插入下沉式安装孔,与下沉式安装孔过盈配合,另一端紧贴底板,与底板压紧限位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杯纺纱机分梳腔体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体嵌件为圆柱体,底面直径为3mm~5mm,高度为28mm~3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杯纺纱机分梳腔体的防磨损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勇李显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多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