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管状工件的双工位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8896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2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管状工件的双工位上料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竖直的主支架,主支架上设有相对主支架上下滑动的横梁架,横梁架的下部设有一个装载平台,装载平台的两侧底部分别设有用于将工件装载后并将其转移至加工夹具上的工件装载器。该装置能够准确地将圆管状的工件由送料管道拾取,然后转移到加工夹具处,并将该工件上载到加工夹具内,实现了上料的自动化操作。该装置上料迅速准确,可根据加工夹具的位置实现多工位供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圆管状工件的双工位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半自动化在经济各行业的普及深入,自动送料装置已成为生产制造线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通过震动送料盘的送料后,工件通过送料管输送至加工夹具处,但是进行逐一加工的夹具并不能直接将工件进行夹取,这就需要一个上料装置将工件逐一地上载至加工夹具上,而目前没有针对圆管状工件相关的上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圆管状工件的双工位上料装置。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圆管状工件的双工位上料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竖直的主支架,主支架上设有相对主支架上下滑动的横梁架,横梁架通过上下驱动器与主支架滑动连接;横梁架的下部设有一个装载平台,装载平台的两侧底部分别设有用于将工件装载后并将其转移至加工夹具上的工件装载器,工件装载器包括外侧的承载部和位于承载部内侧的卸载部,承载部内设有用于承载工件的承载腔,承载腔为水平设置,承载腔贯通承载部内外两侧,承载腔的一端开口朝向外侧,另一端的开口朝向卸载部,卸载部包括顶杆和气缸,顶杆与承载腔相配,且顶杆与承载腔内侧开口位置对应,顶杆在承载腔内作往复运动,在顶杆往复运动过程中,顶杆的部分或全部置于承载腔内。优选的,工件装载器的顶部与装载平台的底部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相对横梁架的前后方向。优选的,装载平台的底部设有滑轨,工件装载器顶部设有与滑轨相配的滑轨驱动器。优选的,承载部上设有定位感应器,定位感应器位于承载部的外侧面或位于承载部的顶部。优选的,承载腔内壁设有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包括设于承载腔内壁上的限位孔、限位孔内的限位弹簧和位于限位弹簧上且部分位于限位孔外部的限位滚珠。优选的,限位器为2个,且关于承载腔内壁对称设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能够准确地将圆管状的工件由送料管道拾取,然后转移到加工夹具处,并将该工件上载到加工夹具内,实现了上料的自动化操作。该装置上料迅速准确,可根据加工夹具的位置实现多工位供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件装载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工件装载器处的仰视图。图中:1底座,2主支架,3横梁架,4装载平台,5工件装载器,6承载部,7卸载部,8承载腔,9顶杆,10气缸,11定位感应器,12上下驱动器,13滑轨,14滑轨驱动器,限位器,16限位孔,17限位弹簧,18限位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如果无特殊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实施例:一种圆管状工件的双工位上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竖直的主支架2,主支架2上设有相对主支架2上下滑动的横梁架3,横梁架3通过上下驱动器12与主支架2滑动连接;横梁架3的下部设有一个装载平台4,装载平台4的两侧底部分别设有用于将工件装载后并将其转移至加工夹具上的工件装载器5,如图2所示,工件装载器5包括外侧的承载部6和位于承载部6内侧的卸载部7,承载部6内设有用于承载工件的承载腔8,承载腔8为水平设置,承载腔8贯通承载部6内外两侧,承载腔8的一端开口朝向外侧,另一端的开口朝向卸载部7,卸载部7包括顶杆9和气缸10,顶杆9与承载腔8相配,且顶杆9与承载腔8内侧开口位置对应,顶杆9在承载腔8内作往复运动,在顶杆9往复运动过程中,顶杆9的部分或全部置于承载腔8内。承载部6上设有定位感应器11,定位感应器11位于承载部6的外侧面或位于承载部6的顶部。如图3所示,工件装载器5的顶部与装载平台4的底部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相对横梁架3的前后方向,装载平台4的底部设有滑轨13,工件装载器5顶部设有与滑轨13相配的滑轨驱动器14。承载腔8内壁设有限位器15,限位器15为2个,且关于承载腔8内壁对称设置,所述限位器15包括设于承载腔8内壁上的限位孔16、限位孔16内的限位弹簧17和位于限位弹簧17上且部分位于限位孔16外部的限位滚珠18。在实际生产中,工件被上一步的设备推入到承载部6的承载腔8中,限位器15对其进行有限的限位,防止其自动滑出,然后主支架2上的上下驱动器12和工件装载器5上的滑轨驱动器14的作用下,并配以定位感应器11调整位置,将承载腔8的出口与加工夹具对应,然后在卸载部7中的气缸10的作用下,促使顶杆9推动工件从承载腔8向夹具中移动,实现自动上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圆管状工件的双工位上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管状工件的双工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竖直的主支架(2),主支架(2)上设有相对主支架(2)上下滑动的横梁架(3),横梁架(3)通过上下驱动器(12)与主支架(2)滑动连接;横梁架(3)的下部设有一个装载平台(4),装载平台(4)的两侧底部分别设有用于将工件装载后并将其转移至加工夹具上的工件装载器(5),工件装载器(5)包括外侧的承载部(6)和位于承载部(6)内侧的卸载部(7),承载部(6)内设有用于承载工件的承载腔(8),承载腔(8)为水平设置,承载腔(8)贯通承载部(6)内外两侧,承载腔(8)的一端开口朝向外侧,另一端的开口朝向卸载部(7),卸载部(7)包括顶杆(9)和气缸(10),顶杆(9)与承载腔(8)相配,且顶杆(9)与承载腔(8)内侧开口位置对应,顶杆(9)在承载腔(8)内作往复运动,在顶杆(9)往复运动过程中,顶杆(9)的部分或全部置于承载腔(8)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管状工件的双工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竖直的主支架(2),主支架(2)上设有相对主支架(2)上下滑动的横梁架(3),横梁架(3)通过上下驱动器(12)与主支架(2)滑动连接;横梁架(3)的下部设有一个装载平台(4),装载平台(4)的两侧底部分别设有用于将工件装载后并将其转移至加工夹具上的工件装载器(5),工件装载器(5)包括外侧的承载部(6)和位于承载部(6)内侧的卸载部(7),承载部(6)内设有用于承载工件的承载腔(8),承载腔(8)为水平设置,承载腔(8)贯通承载部(6)内外两侧,承载腔(8)的一端开口朝向外侧,另一端的开口朝向卸载部(7),卸载部(7)包括顶杆(9)和气缸(10),顶杆(9)与承载腔(8)相配,且顶杆(9)与承载腔(8)内侧开口位置对应,顶杆(9)在承载腔(8)内作往复运动,在顶杆(9)往复运动过程中,顶杆(9)的部分或全部置于承载腔(8)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管状工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平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品耀机器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