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7334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9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包括上剪力墙、下剪力墙、抗剪键、抗剪键槽,上剪力墙、下剪力墙上分别设有抗剪键和抗剪键槽,所述的上剪力墙与下剪力墙通过抗剪键、抗剪键槽契合插入连接,上剪力墙上设有预留孔洞、预埋钢筋,预留孔洞内置有螺旋箍筋,下剪力墙上设有待插入钢筋,当所述上剪力墙与下剪力墙连接时,待插入钢筋插入所述预留孔洞内,预留孔洞内通过灌浆料将待插入钢筋、预埋钢筋、螺旋箍筋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能够较好发挥上下剪力墙混凝土与钢筋的协同抗剪能力,更好的实现预制剪力墙的抗剪能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同时这种连接方式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尤其是一种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能够适应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的需要并符合绿色、低碳理念,近年来得到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前景广阔。剪力墙结构是多高层住宅建筑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因此开发适合于产业化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是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研究预制剪力墙构件的核心问题在于墙体采用的连接方式,预制剪力墙构件如何传递力、构造做法、是否可以协同工作关系到整体结构的承载性能。只有采用合理的连接方式实现受力的合理传导,才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目前,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方式有很多,其中,预留孔浆锚搭接是国内工程中主要采用的连接方式之一,但是采用这种连接方式连接的预制剪力墙在接缝处主要是依靠钢筋和灌浆料来抵抗剪力,并没有考虑混凝土的抗剪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采用预留孔浆锚搭接的预制剪力墙在接缝处仅依靠钢筋和灌浆料来抵抗剪力,并没有考虑混凝土的抗剪能力的缺陷,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本技术所提供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能够较好发挥上下剪力墙混凝土与钢筋的协同抗剪能力,更好的实现预制剪力墙的抗剪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包括上剪力墙、下剪力墙、抗剪键、抗剪键槽、预留孔洞、待插入钢筋、预埋钢筋、螺旋箍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剪力墙、下剪力墙上分别设有抗剪键和抗剪键槽,所述的上剪力墙与下剪力墙通过抗剪键、抗剪键槽契合插入连接,所述上剪力墙上设有预留孔洞、预埋钢筋,预留孔洞内置有螺旋箍筋,所述下剪力墙上设有待插入钢筋,当所述上剪力墙与下剪力墙连接时,所述待插入钢筋插入所述预留孔洞内,所述预留孔洞内通过灌浆料将待插入钢筋、预埋钢筋、螺旋箍筋连接在一起。进一步,所述的抗剪键和抗剪键槽分别布于上剪力墙和下剪力墙的端部;所述的预留孔洞、待插入钢筋、预埋钢筋间距根据预制剪力墙预留孔浆锚搭接布置。进一步,所述的上剪力墙和下剪力墙中设有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所述的抗剪键和抗剪键槽的尺寸对应相同。进一步,所述的抗剪键和抗剪键槽的单个跨度为剪力墙跨度的1/2或1/4,并依次顺序布置。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剪力墙尺寸及布筋、预留孔洞、待插入钢筋和预埋钢筋均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置,抗剪键及抗剪键槽在上下剪力墙连接端交错布置,上下剪力墙连接端的抗剪键与抗剪键槽契合插入,最后通过灌注灌浆料成为一个整体。该连接方式能够较好发挥上下剪力墙混凝土与钢筋的协同抗剪能力,更好的实现预制剪力墙的抗剪能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2)本技术的一种考虑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方式,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上剪力墙结构示意图;图2为下剪力墙结构示意图;图3为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结合图1、图2和图3,一种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包括上剪力墙1、下剪力墙2、抗剪键3、抗剪键槽4、预留孔洞5、待插入钢筋6、预埋钢筋7、螺旋箍筋8。上剪力墙1和下剪力墙2尺寸及布筋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置,且上剪力墙1与下剪力墙2主要通过抗剪键3、抗剪键槽4、预留孔洞5、待插入钢筋6、预埋钢筋7、螺旋箍筋8和灌浆料连接,预留孔洞5、待插入钢筋6、预埋钢筋7和螺旋箍筋8间距及连接根据工程需要按照预制剪力墙预留孔浆锚搭接方式布置,所述的预留孔洞5与待插入钢筋6通过灌浆料连接,抗剪键3和抗剪键槽4分别布于上剪力墙1和下剪力墙2的端部,所述的抗剪键3和抗剪键槽4的尺寸对应相同,单个跨度为剪力墙跨度的1/2或1/4,并依次顺序布置,所述的抗剪键3与抗剪键槽4通过契合插入、预留孔洞5、待插入钢筋6和灌浆料连接,抗剪键3和抗剪键槽4的设置是为了考虑混凝土的抗剪能力,进而考虑了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抗剪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上下剪力墙的整体性能。实际使用时,剪力墙尺寸及布筋、预留孔洞、待插入钢筋、预埋钢筋和螺旋箍筋均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设置,抗剪键及抗剪键槽在上下剪力墙连接端交错布置,上下剪力墙连接端的抗剪键与抗剪键槽契合插入,最后通过灌注灌浆料成为一个整体。该连接方式能够较好发挥上下剪力墙混凝土与钢筋的协同抗剪能力,更好的实现预制剪力墙的抗剪能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考虑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方式,能够较好发挥上下剪力墙混凝土与钢筋的协同抗剪能力,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便于推广使用。以上示意性的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包括上剪力墙(1)、下剪力墙(2)、抗剪键(3)、抗剪键槽(4)、预留孔洞(5)、待插入钢筋(6)、预埋钢筋(7)、螺旋箍筋(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剪力墙(1)、下剪力墙(2)上分别设有抗剪键(3)和抗剪键槽(4),所述的上剪力墙(1)与下剪力墙(2)通过抗剪键(3)、抗剪键槽(4)契合插入连接,所述上剪力墙(1)上设有预留孔洞(5)、预埋钢筋(7),预留孔洞(5)内置有螺旋箍筋(8),所述下剪力墙(2)上设有待插入钢筋(6),当所述上剪力墙(1)与下剪力墙(2)连接时,所述待插入钢筋(6)插入所述预留孔洞(5)内,所述预留孔洞(5)内通过灌浆料将待插入钢筋(6)、预埋钢筋(7)、螺旋箍筋(8)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协同抗剪的预制剪力墙间竖向连接结构,包括上剪力墙(1)、下剪力墙(2)、抗剪键(3)、抗剪键槽(4)、预留孔洞(5)、待插入钢筋(6)、预埋钢筋(7)、螺旋箍筋(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剪力墙(1)、下剪力墙(2)上分别设有抗剪键(3)和抗剪键槽(4),所述的上剪力墙(1)与下剪力墙(2)通过抗剪键(3)、抗剪键槽(4)契合插入连接,所述上剪力墙(1)上设有预留孔洞(5)、预埋钢筋(7),预留孔洞(5)内置有螺旋箍筋(8),所述下剪力墙(2)上设有待插入钢筋(6),当所述上剪力墙(1)与下剪力墙(2)连接时,所述待插入钢筋(6)插入所述预留孔洞(5)内,所述预留孔洞(5)内通过灌浆料将待插入钢筋(6)、预埋钢筋(7)、螺旋箍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郑七振谢思昱彭超凡冯军骁罗恒乐利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