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摆线桨和螺旋桨协同工作的新型自适应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机是一种以无线电遥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为主的不载人的飞行器。它的研制成功和战场运用揭开了以远距离攻击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性战争的新篇章。与载人飞行器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因此,世界各主要军事国家都在加紧进行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研制工作。与此同时,机体微型化、综合集成化和机体隐身化将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重要发展方向。微小型无人驾驶飞行器有着常规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所不具有的优点:目标小,噪音低,雷达可视信号弱,高度灵活性,能侦查卫星和侦察机不能探测的死角等。国内对微小型无人飞行器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三类:旋翼型、固定翼型、扑翼型。与常规的微小型无人飞行器不同,本专利技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采用摆线桨与螺旋桨的合理配合来对飞行器进行控制。早在100年前,就有人提出了摆线桨飞行器的概念,所谓摆线型螺旋桨,是指将几个叶片安装在一个旋转的圆柱形框架的边缘,当每个叶片在空中运动起来时,将会产生升力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自适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动力装置、能源装置、控制系统、支架系统;所述的机身包括大椭圆框架(3)和小椭圆框架(5),大椭圆框架(3)可通过转动轴(7)绕小椭圆框架(5)进行360度自由旋转;所述的动力装置由两个摆线桨和两个螺旋桨组成,两个螺旋桨位于大椭圆框架(3)外部且对称分布,两个摆线桨位于小椭圆框架(5)的内部,两个摆线桨共轴且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的能源装置位于小椭圆框架(5)的内部对称分布;小椭圆框架(5)上均布有四个支架系统可以进行收放运动;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两个子控制系统(6),子控制系统(6)位于小椭圆框架(5)的内部对称分布,每个子控制系统(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适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动力装置、能源装置、控制系统、支架系统;所述的机身包括大椭圆框架(3)和小椭圆框架(5),大椭圆框架(3)可通过转动轴(7)绕小椭圆框架(5)进行360度自由旋转;所述的动力装置由两个摆线桨和两个螺旋桨组成,两个螺旋桨位于大椭圆框架(3)外部且对称分布,两个摆线桨位于小椭圆框架(5)的内部,两个摆线桨共轴且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的能源装置位于小椭圆框架(5)的内部对称分布;小椭圆框架(5)上均布有四个支架系统可以进行收放运动;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两个子控制系统(6),子控制系统(6)位于小椭圆框架(5)的内部对称分布,每个子控制系统(6)控制一个螺旋桨以及一个摆线桨的转速及转向,同时还控制相邻的两个支架系统的收放运动,每个子控制系统(6)还控制相邻旋转轴(7),使大椭圆框架(3)可以在旋转轴(7)作用下绕小椭圆框架(5)自由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适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桨包括三叶桨(9)以及小型发动机(8),三叶桨(9)与小型发动机(8)连接,小型发动机(8)通过固定支架(13)固定在大椭圆框架3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自适应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线桨包括叶片(12)、偏心轮(15)、控制杆(14)、叶片驱动杆(16)、驱动轴(4),驱动轴(4)与叶片驱动杆(16)连接,叶片驱动杆(16)与叶片(12)连接,驱动轴(4)还与偏心轮(15)连接,偏心轮(15)与控制杆(14)连接,控制杆(14)与叶片(12)连接,驱动轴(4)与小椭圆框架(5)连接,两个摆线桨的驱动轴(4)共轴且旋转方向相反;两个摆线桨由驱动轴(4)带动叶片驱动杆(16),最叶片驱动杆(16)带动叶片(12)进行相应的旋转运动,同时驱动轴(4)带动偏心轮(15)运动,偏心轮(15)带动控制杆(14)运动,
\t控制杆(14)带动叶片(12),进而改变叶片(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明,张明利,张冬梅,荣克林,贾亮,侯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