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4574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2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包括:RJ25接口、模块控制芯片、三端稳压芯片、电机驱动芯片、第一电机接口、以及第二电机接口,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所述RJ25接口通过RJ25连接线连接到主控模块的对应RJ25接口,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固定孔。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可方便安装在主控板上或机器人支架上;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通过RJ25连接线连接至机器人的主控模块,操作方便,连接稳定,可实现精确控制电机的转向和转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
技术介绍
直流电机是依靠直流电驱动的电动机。用户通过直接控制供给电压的大小,来调节直流电机的转速和方向。直流电机的优点是它的输出转矩大,能够与承受一定的过载。可是,普通的直流电机有一定的缺点:它不能够精确控制电机的位置和转速,对于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这是一个限制。在更高的要求下,编码电机出现了。编码电机就是在直流电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光电编码器,对电机进行测速并可以反馈至信号输入端,经过PID控制,电机就可以实现伺服控制。对于普通的直流电机驱动,只需要两个输出端口输出正反大小可以调节的电压,就可以实现电机的转速控制和方向控制。而编码电机由于需要实现伺服控制,则它的电机驱动则相应地要增加数据处理和反馈单元。目前单独的电机驱动模块多采用杜邦线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比较复杂,连接后线路杂乱,使系统稳定性不高,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或者学生,操作难度比较大,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包括:RJ25接口、模块控制芯片、三端稳压芯片、电机驱动芯片、第一电机接口、以及第二电机接口,其中,所述RJ25接口包括引脚一、引脚二、引脚三、引脚四、引脚五、引脚六,所述引脚一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的第28引脚,所述引脚二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的第27引脚,所述引脚三分别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的第3引脚和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14引脚,所述引脚五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的第31引脚,所述引脚六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的第30引脚;所述模块控制芯片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所述第一电机接口和所述第二电机接口分别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和所述电机驱动芯片。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中,所述第一电机接口的第1、2引脚对应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第1、14引脚,所述第一电机接口的第3引脚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电机接口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第一电机接口的第5、6引脚连对应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2、6引脚;所述第二电机接口的第1、2引脚对应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第32、16引脚,所述第二电机接口的第3引脚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第二电机接口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第二电机接口的第5、6引脚对应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8、12引脚。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中,所述RJ25接口的所述引脚三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14引脚;所述RJ25接口的所述引脚三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的第3引脚,所述三端稳压芯片的第3引脚通过并联电容C1和C3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的第1引脚,所述三端稳压芯片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三端稳压芯片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的第4引脚,所述三端稳压芯片的第2引脚通过并联电容C5和C6接地,所述三端稳压芯片的第2引脚连接供电电源。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中,所述模块控制芯片的第23、24、25、26引脚对应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22、21、17、16引脚;所述模块控制芯片的第9、10引脚对应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23、15引脚。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中,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1引脚和第2引脚相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5引脚和第6引脚相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7引脚和第8引脚相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11引脚和第12引脚相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6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2引脚;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6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2引脚;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12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6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8引脚;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12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8引脚。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中,还包括杜邦线接口P1和杜邦线接口P2,所述杜邦线接口P1的第1、2、3、4引脚对应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的第27、28、30、31引脚,所述杜邦线接口P1的第5引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第14引脚,所述杜邦线接口P1的第6引脚通过电容C4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的第29引脚;所述杜邦线接口P2的第1、3、4、5引脚对应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的第16、17、15、29引脚,所述杜邦线接口P2的第2引脚连接供电电源,所述杜邦线接口P2的第6引脚接地。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中,所述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固定孔。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中,所述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所述RJ25接口通过RJ25连接线连接到主控模块的对应RJ25接口。本技术所述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中,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主控模块本身或用于固定所述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固定孔,所述主控模块上的固定孔与所述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固定孔匹配。优选地,所述RJ25接口为6P6C的RJ25接口。实施本技术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包括:RJ25接口、模块控制芯片、三端稳压芯片、电机驱动芯片、第一电机接口、以及第二电机接口,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通过RJ25连接线连接至机器人的主控模块,操作方便,连接稳定,可实现精确控制电机的转向和转速。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RJ25接口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模块控制芯片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电机驱动芯片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电机接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杜邦线接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是本技术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的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包括:RJ25接口103、模块控制芯片201、三端稳压芯片202、电机驱动芯片203、第一电机接口204、以及第二电机接口205,其中,RJ25接口103包括引脚一、引脚二、引脚三、引脚四、引脚五、引脚六,引脚一连接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28引脚,引脚二连接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27引脚,引脚三分别连接三端稳压芯片202的第3引脚和电机驱动芯片203的第14引脚,引脚五连接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31引脚,引脚六连接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30引脚;模块控制芯片201连接电机驱动芯片203,第一电机接口204和第二电机接口205分别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RJ25接口(103)、模块控制芯片(201)、三端稳压芯片(202)、电机驱动芯片(203)、第一电机接口(204)、以及第二电机接口(205),其中,所述RJ25接口(103)包括引脚一、引脚二、引脚三、引脚四、引脚五、引脚六,所述引脚一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28引脚,所述引脚二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27引脚,所述引脚三分别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202)的第3引脚和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03)的第14引脚,所述引脚五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31引脚,所述引脚六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30引脚;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03),所述第一电机接口(204)和所述第二电机接口(205)分别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和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RJ25接口(103)、模块控制芯片(201)、三端稳压芯片(202)、电机驱动芯片(203)、第一电机接口(204)、以及第二电机接口(205),其中,所述RJ25接口(103)包括引脚一、引脚二、引脚三、引脚四、引脚五、引脚六,所述引脚一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28引脚,所述引脚二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27引脚,所述引脚三分别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202)的第3引脚和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03)的第14引脚,所述引脚五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31引脚,所述引脚六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30引脚;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03),所述第一电机接口(204)和所述第二电机接口(205)分别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和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接口(204)的第1、2引脚对应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第1、14引脚,所述第一电机接口(204)的第3引脚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第一电机接口(204)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第一电机接口(204)的第5、6引脚连对应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03)的第2、6引脚;所述第二电机接口(205)的第1、2引脚对应连接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第32、16引脚,所述第二电机接口(205)的第3引脚连接供电电源,所述第二电机接口(205)的第4引脚接地,所述第二电机接口(205)的第5、6引脚对应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03)的第8、12引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RJ25接口(103)的所述引脚三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03)的第14引脚;所述RJ25接口(103)的所述引脚三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202)的第3引脚,所述三端稳压芯片(202)的第3引脚通过并联电容C1和C3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202)的第1引脚,所述三端稳压芯片(202)的第1引脚接地,所述三端稳压芯片(202)的第2引脚连接所述三端稳压芯片(202)的第4引脚,所述三端稳压芯片(202)的第2引脚通过并联电容C5和C6接地,所述三端稳压芯片(202)的第2引脚连接供电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外接直流编码电机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01)的第23、24、25、26引脚对应连接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03)的第22、21、17、16引脚;所述模块控制芯片(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客工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