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构型模块单电机驱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6909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变构型模块单电机驱动连接装置,主要涉及变构型航天器模块之间连接的问题,航天器变构型模块一般具有多个面,根据任务需求,任意两个面可能需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使用单电机控制的,具有占用空间少,使变构型模块任意面能够实现连接锁死的装置,目的是解决了提供有限控制单元,有限安装空间的变构型模块的连接问题。主要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结构,传感器,同型异构的装置布局,在需要完成连接的模块表面上安装此连接装置,任意两个模块能够通过此装置完成连接,避免公母型的设计方案,具有尺寸小,执行器少,功耗低,冗余度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构型模块单电机驱动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于空间对接
,用于变构型航天器的模块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系统的数量、水平及能力不断提高,空间操作日益复杂、多样。随着分系统、有效载荷数量和质量的增加,原本巨大的航天器构型日趋复杂多样,多数有效载荷为满足实现预定功能的需要,对总体构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星敏感器、形态测量分系统、机械臂、连接机构、武器载荷等均要求安装于航天器设计方案的+X面等)。而面向具体任务的传统航天器构形单一,有效载荷安装面积有限,空间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航天器在轨执行任务空间的扩展,而变构型航天器能够通过改变自身的构型,改变应用载荷的姿态与位置,实现星载载荷的不同阵列方式,变构型航天器的模块化设计。其次,变构型航天器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由相同的模块组成复杂的构型,,变构型航天器模块之间不仅能进行相对位置的变化,而且能够自主的完成断开与连接,现有的连接装置有电磁式连接、机械式连接等,电磁式连接方式是在铁芯上缠绕线圈,通过控制电流的通断,控制连接机构的磁性,在目标模块的相应位置安装有铁块,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吸引与释放,为了确保目标在磁场范围内,这样方式要求装置铁芯和电流足够的大,这样会增大整个装置的重量和功耗。第三,现有的机械连接装置有螺纹旋进式等,螺纹旋进式要求装置的轴向长度比较大,这样会占用模块化航天器内部宝贵的空间,因此设计方案要求要尽量节省空间。第四,由于太空中能源有限,使用尽量少的驱动单元,配合巧妙地机构设计完成模块之间的连接,可以节省对能源的使用。第五,变构型模块有很多个连接面,在模块与模块连接过程中,为了使两个模块的任意两个面能够实现连接,主动连接单元和被连接单元应设计成相同构型。基于以上六点,本专利技术利用直流电机、齿轮以及机械爪,设计一种变构型模块单电机驱动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利用直流电机、齿轮以及机械爪,设计一种变构型模块单电机驱动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变构型模块单电机驱动连接装置,包括两个相同的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包括基座、电机14、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0、第四齿轮11、长距传动轴13、短距传动轴17和四个连接卡爪16;基座上开有供连接卡爪16运动的矩形孔以及用于与另一连接模块的连接卡爪16配合的梯形孔;基座一面开有安装红外传感器的槽孔,另一面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4;电机14上设有电机抱闸15;电机14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齿轮框7和第二齿轮框8;电机14输出端与处于第一齿轮框7内的第一齿轮9连接,电机14另一端依次连接短距传动轴17和处于第二齿轮框8内的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与第三齿轮10相互啮合,第一齿轮9与第四齿轮11相互啮合;第三齿轮10和第四齿轮11分别安装在长距传动轴13两端;连接卡爪16的一端开有转轴孔,四个连接卡爪通过各自的转轴孔分别与四个齿轮配合,且齿轮能够带动对应连接卡爪同步转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连接卡爪16未开有转轴孔的一端为镰刀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基座中心开有一圆形槽和一环形槽,且两槽同心;槽内设有孔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一对矩形孔之间设有齿轮框固定沉孔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卡爪16与齿轮之间为花键配合。本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此机构通过支撑圆盘周边的孔固定安装在空间每个载体(变构型模块)上,当两个载体(变构型模块)需要进行连接时,首先,两个载体相互靠近,使安装在两个载体上的此连接机构相互靠近,使两个机构的支撑圆盘面接近平行和同轴心,之后,通过载体本身的运动,使一个对接机构的连接卡抓与另外一个机构的梯形孔粗对准,因为此机构为对称分布,所以此时,该对接机构的梯形孔与另外一个机构的连接卡爪实现了粗对齐,然后通过支撑圆盘中心的红外传感器,实现精确对准。之后,两个机构的电机同时工作,电机驱动齿轮转动,继而实现连接卡爪绕轴心的转动,卡爪透过对方机构的梯形孔抓对方机构的支撑圆盘的背面,实现两个机构同时对彼此的抓捕。连接卡爪前尖后宽,截面为梯形,在透过梯形孔的抓取对方机构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冗余度,梯形框根部的宽度略大于卡爪根部的宽度,因此能够实现牢靠的连接。连接完成后,将电机断电,抱闸工作,实现整个传动机构的锁死,从而实现了整个机构的锁死。当连接需要断开时,电机反向转动,卡爪从对面梯形孔内收回。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机构采用模块化对称分布布局,避免了连接机构的“公母型”设计,使任意安装此机构的载体间都能实现连接,可以辅助实现空间变构型模块间自主的连接与断开。在整个机构中只使用一个电机,实现了单一驱动装置下的连接与锁死,而且机构高度较小,解决了变构型模块内部空间较小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连接模块第一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连接模块第二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卡爪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圆盘;2—矩形孔;3—梯形孔;4—连接装置固定沉孔;5—齿轮框固定沉孔;6—安装传感器沉孔;7-一号齿轮框;8—二号齿轮框;9—第一齿轮;10—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第二齿轮;13—长距传动轴;14—直流电机;15—电机抱闸;16—连接卡爪;17—短距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4示,一种变构型模块单电机驱动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支撑圆盘1、安装抱闸的直流电机14、两对齿轮、两个齿轮框、两对连接卡爪16、长距传动轴13一根、短距传动轴17一根、连接支撑盘1上可供红外传感器安装的孔。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撑盘1为圆形,直径为118mm,其周围均匀分布8个沉孔,离圆盘中心为55mm,用于将连接装置安装在模块主体上;在圆盘1上面每隔90°均匀分布两对矩形孔2,两矩形框的中间有两个条形孔,用于固定安装齿轮框;圆盘中间有下沉的同心的圆和圆环,用于安装传感器。齿轮框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圆盘矩形框之间的螺孔位置上,齿轮箱一7内部有第一齿轮9、第三齿轮10,第一齿轮9与电机轴相连,第三齿轮10与长距传动轴13相连,传动轴的直径为3mm,通过轴承与齿轮框定位,齿轮箱二8内部有第四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四齿轮11与长距传动轴相连,第二齿轮12与短距传动轴17相连,短距传动轴17直径为3mm,当电机轴旋转是,四个齿轮同时转动。两对连接卡爪16分别与两对齿轮固定在一起,齿轮转动时卡爪通过连接圆盘的矩形孔可以旋转到圆盘的另外一侧,通过探入目标连接圆盘的梯形框内从而抓取目标,抓手的设计为前尖后宽,与梯形孔3配合,提高了连接的冗余度。梯形孔3与卡爪连接处有倒角,避免连接过程中两个部件的干涉。直流电机安装有抱闸机构,当电机工作,带动齿轮和连接卡爪旋转抓取目标之后,电机失电,抱闸工作,将电机锁死。圆盘1的外侧有下铣的圆与圆环,在上面安装有红外传感器,圆内有一个,圆环上均匀分布四个,当与目标进行连接时,传感器通过感应目标的对应传感器判断是否进行连接。整个机构最大直径处为118mm,安装在模块化机构内部,最大占用深度仅为18mm,只用单个电机执行器,完成连接锁死的整个过程。支撑圆盘1可以安装在变构型模块用于连接的每个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变构型模块单电机驱动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构型模块单电机驱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同的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包括基座、电机(14)、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0)、第四齿轮(11)、长距传动轴(13)、短距传动轴(17)和四个连接卡爪(16);基座上开有供连接卡爪(16)运动的矩形孔以及用于与另一连接模块的连接卡爪(16)配合的梯形孔;基座一面开有安装红外传感器的槽孔,另一面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4);电机(14)上设有电机抱闸(15);电机(14)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齿轮框(7)和第二齿轮框(8);电机(14)输出端与处于第一齿轮框(7)内的第一齿轮(9)连接,电机(14)另一端依次连接短距传动轴(17)和处于第二齿轮框(8)内的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与第三齿轮(10)相互啮合,第一齿轮(9)与第四齿轮(11)相互啮合;第三齿轮(10)和第四齿轮(11)分别安装在长距传动轴(13)两端;连接卡爪(16)的一端开有转轴孔,四个连接卡爪通过各自的转轴孔分别与四个齿轮配合,且齿轮能够带动对应连接卡爪同步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构型模块单电机驱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同的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包括基座、电机(14)、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2)、第三齿轮(10)、第四齿轮(11)、长距传动轴(13)、短距传动轴(17)和四个连接卡爪(16);基座上开有供连接卡爪(16)运动的矩形孔以及用于与另一连接模块的连接卡爪(16)配合的梯形孔;基座一面开有安装红外传感器的槽孔,另一面上固定安装有电机(14);电机(14)上设有电机抱闸(15);电机(14)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齿轮框(7)和第二齿轮框(8);电机(14)输出端与处于第一齿轮框(7)内的第一齿轮(9)连接,电机(14)另一端依次连接短距传动轴(17)和处于第二齿轮框(8)内的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与第三齿轮(10)相互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晓奎郭明马卫华袁建平杨冬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