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99494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5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容压缩机、冷凝器、闪蒸器和蒸发器,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管路,第一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冷凝器和闪蒸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一控制管路的第二端与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第一控制管路中设置有第一阀门;和/或,第二控制管路,第二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闪蒸器和蒸发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二控制管路的第二端与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第二控制管路中设置有第二阀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销钉的两侧的压差较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变容压缩机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气缸能够通过高、低压实现控制气缸是否进行压缩的切换,从而改变处于工作状态中的气缸的数量,实现压缩机的变容控制。变容压缩机的气缸中设置有滑片,在滑片上设置一个缺口,销钉设置在滑片的下方,销钉下方设置有弹簧。销钉头部一直处于高压或低压,通过气缸切换通道输入的高压或低压作用于销钉的背面,使销钉的头部和背面产生压力差,此压力差可以压缩弹簧(例如,压力差为0.1MPa),使销钉离开滑片上的缺口,使气缸处于工作状态,或者压力差小于弹簧的弹性力,在弹力的作用下使销钉锁死滑片,使气缸不工作。目前变容压缩机控制中的缸体切换,一般是通过引入高压或低压来切换缸体的数量,从而达到压缩机变容的效果。目前变容压缩机主要是通过变容压缩机的吸气管路引入低压、排气管路引入高压,配合二通阀、单向阀、三通阀等阀门控制,实现引入压力的控制。然而,由于压缩机振动、管路振动、应力等因素,从吸气管、排气管接管时,用于引入高压或低压的控制管路较短且与冷媒管路形成三角形结构,从而导致管路整体的刚度较大,硬化了整套管路不利于吸收振动,同时由于由压缩机的排气管路引入的压力较大也增加了振动,该连接管应力、振动较大,有断管隐患。进一步地,由变容压缩机的排气管路引入的高压远大于驱动销钉的弹簧的弹力,且由变容压缩机的吸气管路引入的低压远小于弹簧的弹力,导致销钉的两侧的压差较大,对零部件的寿命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销钉的两侧的压差较大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容压缩机、冷凝器、闪蒸器和蒸发器,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管路,第一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冷凝器和闪蒸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一控制管路的第二端与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第一控制管路中设置有第一阀门;和/或,第二控制管路,第二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闪蒸器和蒸发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二控制管路的第二端与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第二控制管路中设置有第二阀门。进一步地,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的四个端口分别连接变容压缩机的排气口、变容压缩机的吸气口、冷凝器和蒸发器,第一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冷凝器和闪蒸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一控制管路的第二端与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第一控制管路中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蒸发器和四通阀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二控制管路的第二端与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第二控制管路中设置有第二阀门。进一步地,冷凝器和闪蒸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组件,第一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冷凝器和第一节流组件之间的管路连接。进一步地,冷凝器和闪蒸器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组件,第一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一节流组件和闪蒸器之间的管路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四通阀,四通阀的四个端口分别连接变容压缩机的排气口、变容压缩机的吸气口、冷凝器和蒸发器,第一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四通阀和冷凝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一控制管路的第二端与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第一控制管路中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闪蒸器和蒸发器之间的管路连通,第二控制管路的第二端与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第二控制管路中设置有第二阀门。进一步地,闪蒸器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组件,第二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闪蒸器与第二节流组件之间的管路连通。进一步地,闪蒸器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组件,第二控制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节流组件和蒸发器之间的管路连通。进一步地,第一控制管路和/或第二控制管路中设置有气液分离器。进一步地,包括第一控制管路和第二控制管路,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汇合管路,第一控制管路的第二端和第二控制管路的第二端均与汇合管路的进口连通,汇合管路的出口与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汇合管路中设置有气液分离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进一步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冷凝器与闪蒸器之间的管路中的压力低于变容压缩机的排气管中的压力,利用该压力作为高压驱动销钉以实现变容压缩机工作状态的改变,降低了销钉两侧的压力差。由于闪蒸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中的压力高于变容压缩机的吸气口的压力,因此将该压力作为低压引入变容压缩机,也可以起到降低销钉的两侧的压力差的效果,有利于降低销钉及滑片的损伤,有利于提高其寿命。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控制管路或第二控制管路连接于远离变容压缩机的位置,降低了管路系统的整体刚度,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振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冷媒循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冷媒循环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冷媒循环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第一控制管路;11、第一阀门;12、第一虚线;2、冷凝器;3、闪蒸器;4、第二控制管路;41、第二阀门;42、第二虚线;5、蒸发器;6、四通阀;71、第一节流组件;72、第二节流组件;8、压缩机;9、气液分离器;10、补气管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容压缩机8、冷凝器2、闪蒸器3和蒸发器5。冷媒循环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变容压缩机8压缩后的冷媒输送至冷凝器2,在冷凝器2中冷媒放热冷凝,冷凝后的冷媒输送至闪蒸器3的进口,闪蒸器3还具有气态冷媒出口和液态冷媒出口,气态冷媒出口与变容压缩机8的增焓补气进口通过增焓补气管路10连接,闪蒸器3的液态冷媒出口与蒸发器5连通,闪蒸器3中分离出的气态冷媒经增焓补气管路10输送至变容压缩机8,闪蒸器3中分离出的液态冷媒输送至蒸发器5,在蒸发器5中液态冷媒蒸发以吸收热量。本实施例中,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管路1和第二控制管路4。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的第一端与冷凝器2和闪蒸器3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中设置有第一阀门11。或,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的第一端与闪蒸器3和蒸发器5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中设置有第二阀门41。采用冷凝器2和闪蒸器3之间的管路中引出的冷媒作为控制变容压缩机8的高压,在第一阀门11处于打开状态时,变容压缩机8进入多缸工作模式;或,采用闪蒸器3和蒸发器5之间的管路中引出的冷媒作为低压,在第二阀门41处于打开状态时,变容压缩机进入双缸工作模式。冷凝器2与闪蒸器3之间的管路中的压力低于变容压缩机8的排气管中的压力,利用该压力作为高压驱动销钉以实现变容压缩机工作状态的改变,降低了销钉两侧的压力差。由于闪蒸器3与蒸发器5之间的管路中的压力高于变容压缩机8的吸气口的压力,因此将该压力作为低压引入变容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容压缩机(8)、冷凝器(2)、闪蒸器(3)和蒸发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管路(1),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的第一端与冷凝器(2)和闪蒸器(3)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中设置有第一阀门(11);和/或,第二控制管路(4),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的第一端与闪蒸器(3)和蒸发器(5)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中设置有第二阀门(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容压缩机(8)、冷凝器(2)、闪蒸器(3)和蒸发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管路(1),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的第一端与冷凝器(2)和闪蒸器(3)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中设置有第一阀门(11);和/或,第二控制管路(4),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的第一端与闪蒸器(3)和蒸发器(5)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中设置有第二阀门(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通阀(6),所述四通阀(6)的四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变容压缩机(8)的排气口、所述变容压缩机(8)的吸气口、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蒸发器(5),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的第一端与冷凝器(2)和闪蒸器(3)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中设置有第一阀门(11);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的第一端与蒸发器(5)和四通阀(6)之间的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的第二端与所述变容压缩机的控制冷媒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控制管路(4)中设置有第二阀门(4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闪蒸器(3)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组件(71),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第一节流组件(71)之间的管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媒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和所述闪蒸器(3)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组件(71),所述第一控制管路(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组件(71)和所述闪蒸器(3)之间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锐东陈姣林金煌邹云辉罗波黄志辉张永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