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94915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31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气液分离器和第一管路组件,闪蒸器串接在节流装置所在的液态冷媒管段上,闪蒸器的喷气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进液口,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压缩机的补气口;第一管路组件包括串接有第一电磁阀的第一排液管和串接有第二电磁阀的第二排液管;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经第一排液管单向连通至闪蒸器的一端,以及经第二排液管单向连通至闪蒸器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使压缩机不会发生回液,提升了压缩机运行的安全性,从而保障了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提升空调系统的性能,目前通常会采用给压缩机补气的方式来提升过冷度。现有的压缩机的补气方式通常为:在冷媒循环回路中增加闪蒸器,闪蒸器的喷气口直接给压缩机的补气口补气,由于闪蒸器的喷气口喷出的气体中依然混有部分的液态制冷剂,因此,通过该种方式为压缩机补气时,依然会有部分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中,这样很容易造成压缩机产生液击现象,造成压缩机损坏,影响空调系统的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旨在避免压缩机的补气口发生回液,保障空调系统的运行的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气液分离器和第一管路组件,所述闪蒸器串接在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液态冷媒管段上,所述闪蒸器的喷气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串接有第一电磁阀的第一排液管和串接有第二电磁阀的第二排液管;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经所述第一排液管单向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一端,以及经所述第二排液管单向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液管上还串接有在所述出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排液管上还串接有在所述出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的第二单向阀。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还包括第四单向阀,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经所述第四单向阀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排液管和所述第二排液管,所述第四单向阀在所述出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优选地,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部件和第二节流部件,所述第一节流部件连接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部件连接在所述闪蒸器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管路组件,所述压缩机的储液罐上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二管路组件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液态冷媒管段,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在所述排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三排液管,所述第三排液管上串接有第三电磁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三排液管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液态冷媒管段。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闪蒸器对液态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进行第一次分离,分离出气态冷媒后再采用气液分离器对闪蒸器中分离的气态冷媒进行二次气液分离,将经过二次气液分离后得到的气态冷媒送入压缩机的补气口,给压缩机补气,提高空调系统制冷或制热的效率;由于送入补气口的气态冷媒是从闪蒸器中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再经过气液分离器的二次气液分离得到,因此送入压缩机的补气口的气态冷媒中含液态冷媒量极少,不会使压缩机发生回液,提升了压缩机运行的安全性,从而保障了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可靠性;并且,气液分离器分离留下的液态冷媒从第一排液管或第二排液管流回到液态冷媒管段中,使空调系统中的冷媒量不会减少,又防止气液分离器中积存过多冷媒造成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排液。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空调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压缩机 20 四通阀 30 室内换热器 40 节流装置 50 室外换热器 60 闪蒸器 70 气液分离器 90 第二管路组件 11 补气口 12 储液罐 41 第一节流部件 42 第二节流部件 61 喷气口 62 第一端 63 第二端 71 进液口 72 出气口 73 出液口 81 第一排液管 82 第二排液管 91 第三排液管 121 排液口 W1 第一电磁阀 W2 第二电磁阀 W3 第三电磁阀 D1 第一单向阀 D3 第三单向阀 D2 第二单向阀 D4 第四单向阀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空调系统一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空调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首先参照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该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内换热器30、节流装置40和室外换热器50,即上述五个部件(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内换热器30、节流装置40和室外换热器5050)构成基本的空调系统。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60、气液分离器70和第一管路组件(未标号);闪蒸器60串接在节流装置40所在的液态冷媒管段(即节流装置40所在的位于室内换热器30与室外换热器50之间的冷媒管段)上,即液态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均需流经闪蒸器60,液态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从闪蒸器60一端的液态口流入,从闪蒸器60另一端的液态口流出;闪蒸器60的喷气口61连接气液分离器70的进液口72,气液分离器70的出气口71连接压缩机10的补气口11;第一管路组件包括串接有第一电磁阀W1的第一排液管81和串接有第二电磁阀W2的第二排液管82;气液分离器70的出液口73经第一排液管81单向连通至闪蒸器60的一端(记为“第一端62”,本实施方案中第一端62以闪蒸器60靠近室内换热器30的一端为例,则闪蒸器60的另一端为靠近室外换热器50的一端),以及经第二排液管82单向连通至闪蒸器60的另一端(记为“第二端63”);即气液分离器70的出液口73能经第一排液管81和第二排液管82向液态冷媒管段流出冷媒,而液态冷媒管段内的冷媒却不能从第一排液管81、第二排液管82逆流冷媒到气液分离器70中。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运行时,冷媒在冷媒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液态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流经闪蒸器60时,液态冷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气液分离器和第一管路组件,所述闪蒸器串接在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液态冷媒管段上,所述闪蒸器的喷气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串接有第一电磁阀的第一排液管和串接有第二电磁阀的第二排液管;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经所述第一排液管单向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一端,以及经所述第二排液管单向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气液分离器和第一管路组件,所述闪蒸器串接在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液态冷媒管段上,所述闪蒸器的喷气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串接有第一电磁阀的第一排液管和串接有第二电磁阀的第二排液管;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经所述第一排液管单向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一端,以及经所述第二排液管单向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另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液管上还串接有在所述出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排液管上还串接有在所述出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的第二单向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还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