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飞行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发后推式鸭式旋翼/固定翼复合式垂直起降飞行器。
技术介绍
目前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离地面数米)、低速(从悬停开始)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但直升机存在速度障碍,无法实现高速飞行。目前成熟的垂直起降飞行器,具有以下不足:1、基于倾转旋翼技术的垂直起降飞行器转换控制复杂。2、基于停转旋翼技术的垂直起降飞行器旋翼在平飞模式下是主要承力部件,而旋翼一般展弦比较大,整体结构刚度较一般的固定翼面低,在飞行速度较快时容易发生颤振等气动弹性问题,不利于高速飞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发后推式鸭式旋翼/固定翼复合式垂直起降飞行器,结合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飞行特点,既能获得旋翼飞行器特有的在低空低速条件下灵活机动飞行以及垂直起降、悬停、后飞、侧飞的优异性能,又具备固定翼飞行器的高空、高速、高效、作战半径大等优点。这种设计不仅融合了两种不同种类飞机的飞行性能,提高了各自的飞行包线,而且还具有较低的信号特征值和很好的高速飞行生存性。所述的双发后推式鸭式旋翼/固定翼复合式垂直起降飞行器包括特型旋翼、鸭翼、后翼、矢量推进桨和机身,所述的矢量推进桨对称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后翼的后缘,并且可以相对于机身平面上下转动角度20°。在垂直起降过程中,由特型旋翼提供主要升力,后翼上的两个矢量推进桨通过推力大小和俯仰方向的调整来平衡扭矩;在转换过渡飞行中,飞行器逐渐加速平飞,升力逐渐由鸭翼和后翼产生,特型旋翼逐渐停止旋转并锁定在指定位置,与固定翼平行;在平飞过程中,特型旋翼、鸭翼与后翼 ...
【技术保护点】
双发后推式鸭式旋翼/固定翼复合式垂直起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特型旋翼、鸭翼、后翼、矢量推进桨和机身,所述的矢量推进桨对称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后翼的后缘,并且可以相对于机身平面上下转动角度20°;在垂直起降过程中,由特型旋翼提供升力,后翼上的两个矢量推进桨通过推力大小和俯仰方向的调整来平衡扭矩;在转换过渡飞行中,飞行器逐渐加速平飞,升力逐渐由鸭翼和后翼产生,特型旋翼逐渐停止旋转并锁定在指定位置,与鸭翼和后翼平行;在平飞过程中,特型旋翼、鸭翼与后翼产生升力,两个矢量推进桨产生向前的推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27 CN 20161005581251.双发后推式鸭式旋翼/固定翼复合式垂直起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特型旋翼、鸭翼、后翼、矢量推进桨和机身,所述的矢量推进桨对称设置在所述机身两侧后翼的后缘,并且可以相对于机身平面上下转动角度20°;在垂直起降过程中,由特型旋翼提供升力,后翼上的两个矢量推进桨通过推力大小和俯仰方向的调整来平衡扭矩;在转换过渡飞行中,飞行器逐渐加速平飞,升力逐渐由鸭翼和后翼产生,特型旋翼逐渐停止旋转并锁定在指定位置,与鸭翼和后翼平行;在平飞过程中,特型旋翼、鸭翼与后翼产生升力,两个矢量推进桨产生向前的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后推式鸭式旋翼/固定翼复合式垂直起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特型旋翼安装于机身中部上方,为双叶片布局,叶片的平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叶片长宽比6-10,梢根比0.6,选用相对厚度8%-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崇文,鲍蕊,张啸迟,葛昕怡,严德,王耀坤,李道春,万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