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孔薄膜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纤细的双组份皮芯结构纤维铺网经薄膜化处理而形成的微孔薄膜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微孔薄膜已经广泛应用各个领域,如空气净化、水处理用的过滤膜、气体交换膜、内脏透析膜、电池隔膜等。微孔薄膜分薄膜基材和无纺布基材,薄膜基材的微孔薄膜制造方法主要有填料法、冷拉伸法、微晶转化法,提取法等,薄膜基材的微孔薄膜制造成本高,设备复杂,投资大,而且微孔孔径及孔隙率一般相对固定,可调整空间小。无纺布基材的微孔薄膜制造方法有:纺粘法、电纺法、热轧法、熔喷法等,相比薄膜基材的微孔薄膜,无纺布基材的微孔薄膜空隙率高,透气性好,特别是在应用于电池隔膜时,因为具有三维孔结构,安全性能好,保液率高,而且其制造方法简单,设备成本低,无污染,是未来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是无纺布基材的微孔薄膜也有一些显著的缺点,比如由于固结点少,抗拉强度小;微孔直径偏大,无法用做超滤膜等,在应用于电池隔膜时,虽然能提高电池倍率性能,但较大的孔径易造成电池微短路,为了改善无纺布基材微孔薄膜的缺点,公布号为CN103928649A专利提出了一种方法: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孔薄膜,其特征在于:由纤维和包裹在所述纤维表面上的、熔点低于所述纤维的熔点至少15℃的热塑性树脂组成,所述的纤维表面上的热塑性树脂之间相互粘连,形成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孔薄膜,其特征在于:由纤维和包裹在所述纤维表面上的、熔点低于所述纤维的熔点至少15℃的热塑性树脂组成,所述的纤维表面上的热塑性树脂之间相互粘连,形成具有微孔结构的薄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的直径小于5μ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的直径小于3μ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占所述的薄膜的重量百分比为20%至8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的成分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聚乙烯、聚酰亚胺、聚酯、聚苯硫醚以及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乙烯醇以及聚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薄膜的孔径为0.01μm~1μ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薄膜的厚度为8μm到100μ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孔薄膜的孔隙率为20%至80%。10.一种微孔薄膜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步骤1、双组份熔喷工序:将纤维的表面层热塑性树脂加入一螺杆挤出机中,熔融、过滤并挤出至喷丝头组件中;将构成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加入另一螺杆挤出机中,熔融、过滤并挤出至喷丝头组件中;所述纤维的表面层热塑性树脂和构成所述纤维的热塑性树脂在喷丝头组件中相遇,经过喷丝口挤出、纺丝形成双组份纤维;所述的双组份纤维在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琦清,谢继华,曾进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和洁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厦门延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