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态挡土墙榫卯结构,包括底部砌块和顶部砌块,该底部砌块具有基座、定位空间、定位凸台及衔接槽和衔接块;该定位空间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定位空间和第二定位空间;该定位凸台包括有第一定位凸台和第二定位凸台,该第一定位凸台与第一定位空间相匹配,该第二定位凸台与第二定位空间相匹配;该衔接块与衔接槽相匹配;该顶部砌块也具有与上述第一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一定位空间以及与第二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二定位空间,并于顶部砌块前端设有衔接槽,后端设有与之匹配的衔接块。藉此,通过于底部砌块和顶部砌块上设置定位空间、定位凸台及衔接块和衔接槽,从而,在竖向上和横向上均提高砌块咬合稳固性,提高挡土墙整体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挡土结构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生态挡土墙榫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广泛采用了河道岸坡衬砌、池塘塘岸衬砌以及渠道衬砌技术,该技术采用的衬砌结构须能够安全地挡土和可靠地防渗。而今,常采用挡土墙来实现挡土的功能,用以构建挡土墙的挡土块种类繁多,结构也各异。现有常见的挡土墙用砌块彼此咬合稳固性不够,在遇到恶劣气候时,挡土墙很容易因水流过大或地质变化造成挡土墙坍塌,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应对现有挡土用砌块进行改进,以增强砌块之间彼此咬合强度,从而提高挡土墙整体抗破坏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挡土墙榫卯结构,通过于底部砌块上设置第一、第二定位空间及第一、第二定位凸台,于顶部砌块上也设置第一、第二定位空间,于底部砌块和顶部砌块前后端设置衔接块和衔接槽,从而,在竖向上和横向上均提高砌块咬合稳固性,提高挡土墙整体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挡土墙榫卯结构,其包括用于相互叠加垒高的底部砌块和位于底部砌块最上方的顶部砌块,该底部砌块具有基座、贯穿设置于基座下端的定位空间、设置于基座上端的定位凸台以及设置于基座前端用于衔接的衔接槽和设置于基座后端的衔接块;该定位空间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定位空间和位于内侧的第二定位空间,该第一定位空间和第二定位空间彼此连通;该定位凸台包括有第一定位凸台和设置于第一定位凸台上端的第二定位凸台,该第一定位凸台与第一定位空间相匹配,该第二定位凸台与第二定位空间相匹配;该衔接块与衔接槽相匹配;该顶部砌块也具有与上述第一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一定位空间以及与第二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二定位空间,并于顶部砌块前端也设置有衔接槽,后端设置有衔接块,该顶部砌块前端衔接槽和后端衔接块相匹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部砌块之第二定位凸台顶部平行设置有两定位凸条;于底部砌块和顶部砌块之第二定位空间顶部平行设置有两与定位凸条相匹配的定位槽,定位凸条嵌入于定位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部砌块上定位凸条和定位槽及顶部砌块上定位槽均贯穿整个砌块。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衔接槽和衔接块均为方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部砌块和顶部砌块侧壁均设置有用于提高美观性的倒角斜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底部砌块上设置第一、第二定位空间及第一、第二定位凸台,于顶部砌块上也设置第一、第二定位空间,从而,提高了砌块上下层之间咬合面积及咬合稳固性,并于底部砌块和顶部砌块前后端设置衔接块和衔接槽,提高砌块前后连接紧密性。因此,采用该底部砌块和顶部砌块垒砌的挡土墙,在竖向上和横向上均结合紧密,咬合稳固,提高了挡土墙的整体强度。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底部砌块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底部砌块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顶部砌块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之顶部砌块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之砌块垒砌的挡土墙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底部砌块 11、基座12、定位空间 121、第一定位空间122、第二定位空间 1221、定位槽13、定位凸台 131、第一定位凸台132、第二定位凸台 1321、定位凸条14、衔接槽 15、衔接块16、倒角斜面 20、顶部砌块21、第一定位空间 22、第二定位空间221、定位槽 23、衔接槽24、衔接块 25、倒角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生态挡土墙榫卯结构,包括有用于相互叠加垒高的底部砌块10和位于底部砌块10最上方的顶部砌块20,其中:该底部砌块10具有基座11、贯穿设置于基座11下端的定位空间12、设置于基座11上端的定位凸台13以及设置于基座11前端用于衔接的衔接槽14和设置于基座11后端的衔接块15;该定位空间12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定位空间121和位于内侧的第二定位空间122,该第一定位空间121和第二定位空间122彼此连通;该定位凸台13包括有第一定位凸台131和设置于第一定位凸台131上端的第二定位凸台132,该第一定位凸台131与第一定位空间121相匹配,该第二定位凸台132与第二定位空间122相匹配;该衔接块15与衔接槽14相匹配;该顶部砌块20也具有与上述第一定位凸台131相匹配的第一定位空间21以及与第二定位凸台132相匹配的第二定位空间22,并于顶部砌块20前端也设置有衔接槽23,后端设置有衔接块24,该顶部砌块20前端衔接槽23和后端衔接块24相匹配,该顶部砌块20和底部砌块10上的衔接槽23和衔接块24均为方形。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砌块之间彼此咬合稳固性,于底部砌块10之第二定位凸台132顶部平行设置有两定位凸条1321;于底部砌块10和顶部砌块20之第二定位空间22顶部平行设置有两与定位凸条1321相匹配的定位槽1221、221,定位凸条1321嵌入于定位槽1221、221中;并且该底部砌块10上定位凸条1321和定位槽1221及顶部砌块20上定位槽221均贯穿整个砌块;而且,为了提高挡土墙整体美观性,分别于底部砌块10和顶部砌块20侧壁均设置有倒角斜面25。本技术砌块累加方式如下:第一层底部砌块10之第一、第二定位空间121、122与土壤结合,第二层底部砌块10之第一、第二定位空间121、122和定位槽1221分别对应与第一层底部砌块10之第一、第二定位凸台131、132和定位凸条1321相结合,第三层、第四层等与之类似;顶部砌块20之第一、第二定位空间21、22和定位槽221对应与最上层底部砌块10之第一、第二定位凸台131、132和定位凸条1321相结合,垒成后的挡土墙体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底部砌块上设置第一、第二定位空间及第一、第二定位凸台,于顶部砌块上也设置第一、第二定位空间,从而,提高了砌块上下层之间咬合面积及咬合稳固性,并于底部砌块和顶部砌块前后端设置衔接块和衔接槽,提高砌块前后连接紧密性。因此,采用该底部砌块和顶部砌块垒砌的挡土墙,在竖向上和横向上均结合紧密,咬合稳固,提高了挡土墙的整体强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挡土墙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相互叠加垒高的底部砌块和位于底部砌块最上方的顶部砌块,该底部砌块具有基座、贯穿设置于基座下端的定位空间、设置于基座上端的定位凸台以及设置于基座前端用于衔接的衔接槽和设置于基座后端的衔接块;该定位空间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定位空间和位于内侧的第二定位空间,该第一定位空间和第二定位空间彼此连通;该定位凸台包括有第一定位凸台和设置于第一定位凸台上端的第二定位凸台,该第一定位凸台与第一定位空间相匹配,该第二定位凸台与第二定位空间相匹配;该衔接块与衔接槽相匹配;该顶部砌块也具有与上述第一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一定位空间以及与第二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二定位空间,并于顶部砌块前端也设置有衔接槽,后端设置有衔接块,该顶部砌块前端衔接槽和后端衔接块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挡土墙榫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相互叠加垒高的底部砌块和位于底部砌块最上方的顶部砌块,该底部砌块具有基座、贯穿设置于基座下端的定位空间、设置于基座上端的定位凸台以及设置于基座前端用于衔接的衔接槽和设置于基座后端的衔接块;该定位空间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定位空间和位于内侧的第二定位空间,该第一定位空间和第二定位空间彼此连通;该定位凸台包括有第一定位凸台和设置于第一定位凸台上端的第二定位凸台,该第一定位凸台与第一定位空间相匹配,该第二定位凸台与第二定位空间相匹配;该衔接块与衔接槽相匹配;该顶部砌块也具有与上述第一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一定位空间以及与第二定位凸台相匹配的第二定位空间,并于顶部砌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美玲,黄颖红,张创兴,
申请(专利权)人:双威建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