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柱塞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2484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0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易泄露方便保养的四级油缸,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接的活塞杆、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第一内缸筒和外缸筒,外缸筒的底部通过缸底封闭,所述外缸筒的下端设有进油口;外缸筒、第一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三内缸筒均包括缸体,缸体的上端内壁设有密封装置和与缸体为一体结构的上挡圈,活塞杆、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一内缸筒的下端外周面上均设有外挡圈,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一内缸筒的下端内壁均设有内挡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挡圈与缸体为一体结构,强度高不易损害,不漏油、易保养;第一缸筒上的外挡圈与第一缸筒为一体结构,可承受较大的冲击;锁紧装置可锁住提手与外缸筒,使油缸在提运时不会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缸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四级柱塞油缸
技术介绍
一般的多级柱塞油缸的伸长使活塞与缸体的挡圈受力较大,如果挡圈为活动挡圈容易损坏漏油,需要经常保养更换。油缸通过提手提运时容易晃动,打到腿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不易泄露方便保养的四级油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四级柱塞油缸,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接的活塞杆、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第一内缸筒和外缸筒,所述外缸筒的底部通过缸底封闭,所述外缸筒的下端设有进油口;所述外缸筒、第一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三内缸筒均包括缸体,缸体的上端内壁设有密封装置和与缸体为一体结构的上挡圈,所述密封装置设于上挡圈上方;所述活塞杆、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一内缸筒的下端外周面上均设有外挡圈,所述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一内缸筒的下端内壁均设有内挡圈。优选的,所述第一缸筒上的外挡圈与第一缸筒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缸筒、第三缸筒和活塞杆的外挡圈为外钢丝圈,所述内挡圈为内钢丝圈。优选的,所述外缸筒的上端设有提手。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三个密封圈。优选的,所述提手的两个下端分别铰接在外缸筒的两侧,所述外缸筒上设有用于卡住提手的锁紧装置,所述提手的下端设有两个内凹的卡槽,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均铰接在转轴上的卡板和拉杆,所述卡板上设有可分别与提手下端两卡槽卡合的两个卡柱,所述卡板与拉杆之间设有拉簧。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上挡圈与缸体为一体结构,强度高不易损害,不漏油、易保养;第一缸筒上的外挡圈与第一缸筒为一体结构,可承受较大的冲击;锁紧装置可锁住提手与外缸筒,使油缸在提运时不会晃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伸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锁紧装置松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锁紧装置锁紧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活塞杆11;第三内缸筒12;第二内缸筒13;第一内缸筒14;外缸筒15;进油口151;缸底2;内挡圈3;外挡圈4;上挡圈5;密封装置6;提手7;卡槽71;锁紧装置8;卡板81;卡柱811;拉杆82;转轴83;拉簧8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四级柱塞油缸,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接的活塞杆11、第三内缸筒12、第二内缸筒13、第一内缸筒14和外缸筒15,所述外缸筒15的底部通过缸底2封闭,所述外缸筒15的下端设有进油口151;所述外缸筒15、第一内缸筒14、第二内缸筒13和第三内缸筒12均包括缸体,缸体的上端内壁设有密封装置6和与缸体为一体结构的上挡圈5,所述密封装置6设于上挡圈5上方;所述活塞杆11、第三内缸筒12、第二内缸筒13和第一内缸筒12的下端外周面上均设有外挡圈4,所述第三内缸筒12、第二内缸筒13和第一内缸筒14的下端内壁均设有内挡圈3。油缸伸展时,第一缸筒14上升直至其外挡圈4被外缸筒15的上挡圈5挡住;第二缸筒13上升直至其外挡圈4被第一缸筒14的上挡圈5挡住;第三缸筒12上升直至其外挡圈4被第二缸筒13的上挡圈5挡住;活塞杆11上升直至其外挡圈4第三缸筒12的上挡圈5挡住。油缸收缩时,活塞杆11在自重的作用下开始下降直至其外挡圈4抵住第三缸筒12的内挡圈3并推动第三缸筒12下降,第三缸筒12下降直至其外挡圈4抵住第二缸筒13的内挡圈3并推动第二缸筒13下降,第二缸筒13下降直至其外挡圈4抵住第一缸筒14的内挡圈3并推动第一缸筒14下降,第一缸筒14下降直至缸底2。所述第一缸筒14上的外挡圈4与第一缸筒14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缸筒13、第三缸筒12和活塞杆11的外挡圈4为外钢丝圈,所述内挡圈3为内钢丝圈;第一缸筒14在油缸伸展时受力最大,其外挡圈4与缸体为一体结构强度更好,减少钢丝圈的更换。所述外缸筒15的上端设有提手7,方便提动油缸。所述密封装置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三个密封圈,三个密封圈,密封效果好,不漏油。实施例2:如图3-图5所示,本技术四级柱塞油缸,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接的活塞杆11、第三内缸筒12、第二内缸筒13、第一内缸筒14和外缸筒15,所述外缸筒15的底部通过缸底2封闭,所述外缸筒15的下端设有进油口151;所述外缸筒15、第一内缸筒14、第二内缸筒13和第三内缸筒12均包括缸体,缸体的上端内壁设有密封装置6和与缸体为一体结构的上挡圈5,所述密封装置6设于上挡圈5上方;所述活塞杆11、第三内缸筒12、第二内缸筒13和第一内缸筒12的下端外周面上均设有外挡圈4,所述第三内缸筒12、第二内缸筒13和第一内缸筒14的下端内壁均设有内挡圈3。油缸伸展时,第一缸筒14上升直至其外挡圈4被外缸筒15的上挡圈5挡住;第二缸筒13上升直至其外挡圈4被第一缸筒14的上挡圈5挡住;第三缸筒12上升直至其外挡圈4被第二缸筒13的上挡圈5挡住;活塞杆11上升直至其外挡圈4第三缸筒12的上挡圈5挡住。油缸收缩时,活塞杆11在自重的作用下开始下降直至其外挡圈4抵住第三缸筒12的内挡圈3并推动第三缸筒12下降,第三缸筒12下降直至其外挡圈4抵住第二缸筒13的内挡圈3并推动第二缸筒13下降,第二缸筒13下降直至其外挡圈4抵住第一缸筒14的内挡圈3并推动第一缸筒14下降,第一缸筒14下降直至缸底2。所述第一缸筒14上的外挡圈4与第一缸筒14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缸筒13、第三缸筒12和活塞杆11的外挡圈4为外钢丝圈,所述内挡圈3为内钢丝圈;第一缸筒14在油缸伸展时受力最大,其外挡圈4与缸体为一体结构强度更好,减少钢丝圈的更换。所述外缸筒15的上端设有提手,方便提动油缸。所述密封装置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三个密封圈,三个密封圈,密封效果好,不漏油。所述提手7的两个下端分别铰接在外缸筒15的两侧,所述外缸筒15上设有用于卡住提手7的锁紧装置8,所述提手7的一端的下端设有两个内凹的卡槽71,所述锁紧装置8包括均铰接在转轴83上的卡板81和拉杆82,所述卡板81上设有可分别与提手7下端两卡槽71卡合的两个卡柱811,所述卡板81与拉杆82之间设有拉簧84。提手7上转时其下端可推动拉杆82转动,拉杆82通过拉簧84拉动卡板81转动,直至卡板81的两个卡柱811卡入提手7的两个卡槽71中,将提手7与外缸筒15锁紧;防止外缸筒15晃动。反方向掰动卡板81就可松开提手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四级柱塞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接的活塞杆、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第一内缸筒和外缸筒,所述外缸筒的底部通过缸底封闭,所述外缸筒的下端设有进油口;所述外缸筒、第一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三内缸筒均包括缸体,缸体的上端内壁设有密封装置和与缸体为一体结构的上挡圈,所述密封装置设于上挡圈上方;所述活塞杆、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一内缸筒的下端外周面上均设有外挡圈,所述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一内缸筒的下端内壁均设有内挡圈。

【技术特征摘要】
1.四级柱塞油缸,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接的活塞杆、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第一内缸筒和外缸筒,所述外缸筒的底部通过缸底封闭,所述外缸筒的下端设有进油口;所述外缸筒、第一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三内缸筒均包括缸体,缸体的上端内壁设有密封装置和与缸体为一体结构的上挡圈,所述密封装置设于上挡圈上方;所述活塞杆、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一内缸筒的下端外周面上均设有外挡圈,所述第三内缸筒、第二内缸筒和第一内缸筒的下端内壁均设有内挡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级柱塞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筒上的外挡圈与第一缸筒为一体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祖铨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市山力工程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