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锦泉专利>正文

往复式扭力运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168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往复式扭力运动器,尤指一种可供臂力、腕力及具有按摩效果的运动器具,一圆形本体及其两侧分设的第一及第二握把组成,圆形本体由第一及第二两个中空壳体相对盖合而成,两相中空壳体内设的轴管上套设一扭力弹簧,第一握把与第一中空壳体间的连接件上亦设有一压缩弹簧,在两个中空壳体间的接合处环设有一具若干凸粒的按摩轮圈,令使用者可依实际需要进行臂力及腕力的训练,并可提供按摩的多功能作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煅炼臂力和腕力的往复式运动器。目前社会由於工商业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没有太多的时间及场地可供运动,这就造成人们体能状况不佳,且极易生病,甚至由於疏於运动容易受到运动伤害,因此为了使现代人可以有效的运动获得健康,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运动健身中心及家庭用健身器材。然而利用运动健身中心仍需要固定的场地,且要另外拨出时间,而无法随心所欲的运用时间,再者长期到运动中心健身,亦需要花费一笔可观的费用,而一般的小型健身器材,通常均仅具单一功能,而无法同时提供使用者多样化的训练。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可供使用者随心所欲的运用的健身器材,提供使用者多样化的训练,是目前运动器材业界所极欲发展的。本技术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种往复式扭力运动器,可供使用者训练臂力及腕力,同时还可用以提供按摩作用。本技术的构成包括包括一圆形本体及其两侧分别设有的第一及第二握把,其特征在于圆形本体由第一及第二两个中空壳体所构成,两个中空壳体中心分别形成有一具贯孔的轴管及套柱,轴管可插设於套柱的贯孔内,两个中空壳体分别相对设有一相邻之导片及导槽,导片分别设於两个中空壳体的导槽内,套柱柱外缘套设一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两端的两制动杆适可同时设置於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的导片两侧缘,第一中空壳体利用一滑动栓锁设於第一握把上,滑动栓外穿套设有一弹簧,第二握把则利用一螺栓螺固锁定於第二中空壳体的侧面。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系本技术横向剖视图;图4系本技术纵向剖视图5系本技术拉伸动作的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扭转动作的示意图;图7系本技术反向扭转动作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圆形本体10,在其两侧延圆弧延伸分别设有第一及第二握把50、55,该圆形本体10由第一及第二中空圆罩状壳体20、30相对盖合而成,且於圆形本10的第一及第二中空圆罩状壳体20、30相对盖合的连接处设有一轮圈40,而构成一往复式扭力健康运动器。圆形本体10第一及第二中空圆罩状壳体20、30的外表面周缘设有两对应的穿孔200、300,如图1、2及图3所示,以分别供第一及第二握把50、55穿设,且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相对周缘处分别形成一凹槽201、301,以供轮圈40嵌设限制,第一中空壳体20内面中心处向内凸设有一具贯孔201的轴管21,其中贯孔210相对於第二中空壳体30的一端形成一沉孔211(如图3所示),另外於第二中空壳体30相对应於第一中空壳体20的相对位置,向内凸设有一具贯孔310的套柱31,且贯孔310中段凸伸设有一凸缘311(如图3所示),使第一中空壳体20的轴管21可插设於第二中空壳体30的贯孔310内,并可抵顶於贯孔310的凸缘311上,且当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相对盖合时,其连接处可形成一适当间隙38,以供轮圈40套设(如图3所示)。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的沉孔211及贯孔310的相异端可分别套设一胶质套塞22、32(如图3所示);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内面的轴管21及套柱31周缘分别形成一导槽23、33,其中第一中空壳体20的导槽23直径略大於第二中空壳体30的导槽33,第一中空壳体20的导槽23内缘处凸伸设有一端部具凸片241的导片24,其中导片24上的凸片241可插设於第二中空壳体30的导槽33内(如图3所示);第二中空壳体30的导槽33内相对应於第一中空壳休20导片24处亦凸伸设有一端部具凸片341的导片34,其中凸片341可插设於第一中空壳体20的导槽23内(如图3所示)。两导片24、34的两侧边缘分别弯折形成一L形的抵顶片240、340,(如图4所示),另套柱31外缘处套设有一扭力弹簧37,该扭力弹簧37两端形成有两抵靠於两导片24、34上的抵顶片240、340的制动杆370、372,且两制动杆370、372同时相对弯折设有一限止端371、373,用以限制包覆往两导片24、34的抵顶片240、340。以使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不论在正、反轮的情况下,扭力弹簧37均呈紧缩状的回复弹力,以增加扭力运动器的使用功能。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的内侧面形成若干对称的中空套圈25、35,该套圈25、35内形成若干对称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供设置等数的配重块26、36,以增加圆形本体10的整体重量,以提高训练的效率。当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相对盖合时,其连接处可形成一适当间隙38,以供轮圈40套设(如图3所示),该轮圈40周缘外表面环设若干凸粒41,以供使用者进行按摩,且轮圈40内面设有一凸滑缘42,该凸滑缘42可嵌入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周缘的间隙38,且轮圈40与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之间分别设有一配重滑动环43、44,该配重滑动环43、44可设置於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之凹槽201、301内,以供轮圈40相对转动。第一及第二握把50、55系延圆形本体10的圆弧延伸对应的弧杆状,且第一及第二握把60、55於内侧两端分别设有螺孔51、56,第一中空壳体20可利用一套设有弹簧53的滑动柱52在穿入穿孔200的同时,使滑动柱52螺接锁固定位於第一握把50的螺孔51中,使第一握把50可利用滑动柱52及弹簧53相对於第一中空壳体20作往复伸缩拉动的动作,而第二中空壳体30则利用一螺栓57螺接锁固定位於第二握把55的螺孔56中,使第二握把55可螺接锁固定位於第二中空壳体30上。将第一及第二握把50、55分别锁固定位於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休20、30的外侧面,并将扭力弹簧37套设於第二中空壳体30的套柱31上,同时使扭力弹簧37两端的制动杆370、372设置於导片34的抵顶片340两侧,另在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的凹槽201、301内分别套设两配重滑动环43、44,接着将第一中空壳体20以轴管21插设於套柱31上,并抵顶於凸缘311上,使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间形成一间隙38,同时将第一中空壳体20的导片24亦插置於扭力弹簧37的两制动杆370、372之间,并使两导片24、34的凸片241、341同时设於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的导槽23、33内,使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可利用导片24、34与导槽23、33产生相对转动。紧接着利用一具垫片391的固定栓39穿经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的贯孔210、310,并利用一螺帽390螺接锁固定位於固定栓39的端部,使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20、30间形成一间隙38的圆形本体10,此时利用胶质套塞22、32分别套住贯孔210、310的端部,以掩饰固定栓39,并将胶质的轮圈40套设於圆形本体10的周缘,且将轮圈40的凸滑缘42嵌入圆形本体10的间隙38中,轮圈40的两侧跨设於两配重滑动环43、44上,使轮圈40可相对圆形本体10转动,从而构成一往复式扭力健康运动器。本技术操作时,首先当使用者欲进行手臂扭力训练时,(如图1、3、5所示),使用者双手分别握住第一及第二握把50、55,并由两侧向外水平方向用力拉动,此时第一及第二握把50、55内的滑动柱52将压缩弹簧53形成反作用力,当使用者放松拉力时,第一及第二握把50、55受弹簧53回复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往复式扭力运动器,主要包括一圆形本体及其两侧分别设有的第一及第二握把,其特征在于圆形本体由第一及第二两个中空壳体所构成,两个中空壳体中心分别形成有一具贯孔的轴管及套柱,轴管可插设於套柱的贯孔内,两个中空壳体分别相对设有一相邻之导片及导槽,导片分别设於两个中空壳体的导槽内,套柱柱外缘套设一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两端的两制动杆适可同时设置於第一及第二中空壳体的导片两侧缘,第一中空壳体利用一滑动栓锁设於第一握把上,滑动栓外穿套设有一弹簧,第二握把则利用一螺栓螺固锁定於第二中空壳体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泉
申请(专利权)人:黄锦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