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6693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8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其中,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充填式生态毯和设于所述充填式生态毯上的种子层,所述充填式生态毯固定的铺设于坡面上,且所述充填式生态毯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充填袋,所述充填袋内填充充填料。基于该边坡生态修复系统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S1,在坡面上铺设充填式生态毯,并采用锚杆固定;S2,向充填式生态毯内填充充填料;S3,在完成填充的充填式生态毯上设置种子层。该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大大降低了施工的成本,有益于在大面积坡面的生态修复工作中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采石(矿)场的开采和关停坑口,公路和铁路开通后遗留下来的边坡等,形成的这些边坡普遍存在冲刷侵蚀、水土流失和浅层局部滑坡现象,边坡植被在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难以恢复。裸露的边坡与宛延起伏山体的自然景观不相一致,也与森林植被的绿色景观不相协调,更与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不相融合,边坡修复刻不容缓。传统的边坡和沟道治理方式如浆砌石挡墙、混凝土护坡等方式存在着造价成本高、生态环境景观不协调、植被恢复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人工生态修复边坡,一般在生态修复初期,植物生长旺盛,水土保持效果良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群落就会出现衰退现象,复绿植被趋向单一化,最终难以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并且现有的边坡的修复方法在施工时成本相对较高,工程技术条件比较苛刻,不利于大面积的工程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边坡修复方法成本较高,施工条件苛刻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
包括充填式生态毯和设于所述充填式生态毯上的种子层,所述充填式生态毯固定的铺设于坡面上,且所述充填式生态毯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充填袋,所述充填袋内填充充填料。其中,所述充填式生态毯还设有安全绳,所述坡面上设有锚杆,所述安全绳与所述锚杆配合将所述充填式生态毯固定铺设于坡面上。其中,所述充填袋由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且充填袋的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相邻的两个充填袋的袋体缝合连接。其中,还包括土工格栅和保护层,所述土工格栅设于坡面与所述充填式生态毯之间,所述保护层铺设于所述种子层的上表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包括步骤S1,在坡面上铺设充填式生态毯,并采用锚杆固定;S2,向充填式生态毯内填充充填料;S3,在完成填充的充填式生态毯上设置种子层。其中,在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1,对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保证坡面平整;S02,在完成稳定化处理的坡面上铺设土工格栅。其中,所述步骤S2中充填料包括发酵污泥、轻质基质、土壤和保水剂,所述发酵污泥、所述轻质基质及所述土壤按体积份数进行混合,所述充填料中的发酵污泥的体积份数用A表示,所述充填料中的轻质基质的体积份数用B表示,所述充填料中的土壤的体积份数用C表示,且A=35%,20%≤B≤40%,25%≤C≤45%,所述保水剂的添加量为300~500g。其中,所述步骤S3中的种子层包括轻质基质、土壤、粘合剂和植物种子,所述种子层中的轻质基质与所述土壤按体积份数进行混合,所述种子层中的轻质基质的体积份数用D表示,所述种子层中的土壤的体积份数用E表示,D=50%,E=50%,所述粘合剂的含量为10~12g/m2,所述植物种子的含量为20~25g/m2。其中,所述轻质基质包括农作物秸秆粉碎物、农作物果壳和木材
加工废弃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还包括步骤S4,在种子层上铺设保护层。(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充填式生态毯和设于充填式生态毯上种子层,充填式生态毯固定的设于坡面上,且充填式生态毯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充填袋,充填袋内填充充填料。该生态修复系统中充填式生态毯和种子层的设置较为简单,充填材料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有利于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2)充填式生态毯内的充填料采用发酵污泥、轻质基质、土壤和保水剂的混合物,原料的来源较广,利用率较低,其中发酵污泥和轻质基质一般被当做是废弃物,单独堆存或焚烧处理对周围环境具有一定的污染,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固体废料的资源化利用,使其变废为宝,降低了植被恢复的工程成本。(3)充填袋的材料采用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能够适用于土质边坡、岩石边坡或者是金属矿山废弃物堆场的使用,有效的隔离了种子层和边坡,起到了快速回复植被的效果。(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态修复方法,首先在坡面上铺设充填式生态毯,并用锚杆将充填式生态毯固定,然后向充填式生态毯内填充充填料,最后再完成充填的充填式生态毯上设置种子层,该修复方法施工工艺较为简单,施工成本低,有益于在大面积坡面的生态修复工作中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边坡生态修复系统的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充填式生态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边坡;2:土工格栅;3:副锚杆;4:充填式生态毯;5:主锚杆;6:种子层;7:保护层;8:充填袋;9:主安全绳;10:副安全绳;11:充填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边坡1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充填式生态毯4和设于充填式生态毯4上的种子层6,充填式生
态毯4固定的铺设于坡面上,如图2所示,充填式生态毯4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充填袋8,充填袋8内填充充填料11。在本实施例中充填袋8的数量为8个。该生态修复系统中充填式生态毯4和种子层6的设置结构较为简单,利用充填材料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有利于坡面植被的快速恢复。进一步地,充填式生态毯4还设有主安全绳9和副安全绳10,主安全绳9和副安全绳10均为高强玻纤绳,主安全绳9设于生态毯的上端,副安全绳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副安全绳10分别设于充填式生态毯4两端的两个充填袋8的袋体上,主安全绳9和副安全绳10用于将充填式生态毯4固定铺设于坡面上。具体地,使用时在待修复的坡面上设置锚杆,将主安全绳9和副安全绳10分别绑在锚杆上,进而将充填式生态毯4固定铺设于坡面上。主安全绳9和副安全绳10的数量总和一般为10~15根,在本实施例中,主安全绳9的数量为10根,副安全绳10的数量为6根,10根主安全绳9分别设于8个充填袋8的上端,6根副安全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填式生态毯和设于所述充填式生态毯上的种子层,所述充填式生态毯固定的铺设于坡面上,且所述充填式生态毯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充填袋,所述充填袋内填充充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填式生态毯和设于所述充填式生态毯上的种子层,所述充填式生态毯固定的铺设于坡面上,且所述充填式生态毯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充填袋,所述充填袋内填充充填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填式生态毯还设有安全绳,所述坡面上设有锚杆,所述安全绳与所述锚杆配合将所述充填式生态毯固定铺设于所述坡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填袋由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且充填袋的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相邻的两个充填袋的袋体缝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土工格栅和保护层,所述土工格栅设于坡面与所述充填式生态毯之间,所述保护层铺设于所述种子层的上表面。5.一种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在坡面上铺设充填式生态毯,并采用锚杆固定;S2,向充填式生态毯内填充充填料;S3,在完成填充的充填式生态毯上设置种子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坡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1,对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保证坡面平整;S02,在完成稳定化处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