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尾矿库和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5126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尾矿库和应用,涉及尾矿库处理技术领域。该排渗系统通过在排渗管内不同的密闭腔室内设置多根虹吸导水管,可利用虹吸导水管导渗,并利用渗水段的多个密闭腔室分段排水,实现分段压力控制,可有效避免排水不及引起的压力传导至坝前,同时,设置多个密闭腔室,即使某一密闭区域如发生断管现象时,其它密闭腔室仍可正常工作,解决了排渗管断裂后失效的问题;另外,通过在排渗管内形成多个密闭腔室,以及排渗管的出口端与液封结构连接,可防止空气进入排渗管内,改善了空气进入引起化学於堵而导致的排渗管失效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尾矿库,包括上述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尾矿库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尾矿库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尾矿库和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尾矿库排渗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铺设渗水管、排渗盲沟、排渗席垫等,取得了一定的排渗效果,但其排渗设施的施工均需在库区硬滩上进行。而在软弱滩面上,机械设备无法进场,施工难度大,并且软滩大多处于欠固结状态,不均匀变形大、排渗设施易断裂,也无法开挖沟壑或者架设排渗设施,因此开发一种能在软弱滩面上具有可实施性的排渗技术迫在眉睫。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存在的排渗设施施工复杂、难度大、排渗设施易断裂失效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矿库。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包括排渗管和液封结构,所述排渗管位于软弱滩面上,所述排渗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液封结构连接;沿所述排渗管长度方向将其划分为渗水段和导水段,所述渗水段对应的排渗管上开设有排渗孔,所述排渗管内设置若干密封件和若干虹吸导水管,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渗水段并将渗水段分隔为若干密闭腔室,若干所述虹吸导水管沿所述排渗管轴向设置,若干所述虹吸导水管贯穿所述密封件并伸入到不同的密闭腔室内,以使每个密闭腔室均布设有虹吸导水管的进水端,所述虹吸导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液封结构连接。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虹吸导水管的管径为3.0-4.5mm;优选的,所述虹吸导水管为虹吸导水软管。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液封结构标高低于排渗管安装最大标高5-10m。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液封结构为V形液封结构;优选的,所述液封结构与尾矿库坝面排水沟连接。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排渗管的管径为30-300mm;所述导水段对应的排渗管外侧套设有伸缩套管。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渗水段对应的排渗管外侧包裹有排渗材料;优选的,所述排渗材料包括土工布、尼龙网或白钢网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渗水段对应的排渗管在软弱滩面上呈直线或曲线布置。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还包括浮体,所述浮体位于所述排渗管外侧并沿排渗管长度方向设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尾矿库,包括上述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在尾矿处理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包括排渗管和液封结构,沿排渗管长度方向将其划分为渗水段和导水段,渗水段对应的排渗管上开设有排渗孔,排渗管内设置若干密封件和若干虹吸导水管,密封件位于渗水段并将渗水段分隔为若干密闭腔室,若干虹吸导水管沿排渗管长度方向设置,若干虹吸导水管贯穿密封件并伸入到不同的密闭腔室内,以使每个密闭腔室均布设有虹吸导水管的进水端,虹吸导水管的出水端与液封结构连接;该排渗系统通过在排渗管内不同的密闭腔室设置多根虹吸导水管,一方面可利用虹吸导水管导渗,另一方面利用渗水段的多个密闭腔室分段排水,实现分段压力控制,可有效避免排水不及引起的压力传导至坝前,从而防止坝前发生管涌破坏,同时,设置多个密闭腔室,即使某一密闭区域如发生断管现象时,其它密闭腔室仍可正常工作,解决了排渗管断裂后失效的问题;另外,通过在排渗管内形成多个密闭腔室,以及排渗管的出口端与液封结构连接,可防止空气进入排渗管内,改善了空气进入引起化学於堵而导致的排渗管失效问题。(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尾矿库,包括上述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鉴于该排渗系统所具有的优势,使得其可作为一种预先排渗设施,可以快速排水,加速滩面固结,在后期可以深度控制尾矿库坝体浸润线。(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的应用,鉴于上述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所具有的优势,使得其在尾矿库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附图标记:1-初期坝;2-堆积坝;3-软弱滩面;4-浸润线;10-排渗管;11-渗水段;12-导水段;13-密封件;14-虹吸导水管;15-伸缩套管;20-液封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该排渗系统可布设在初期坝1上,也可布设在堆积坝2上,具体包括排渗管10和液封结构20,排渗管10位于软弱滩面上,排渗管10的出水端与液封结构20连接。沿排渗管10长度方向将其划分为渗水段11和导水段12,渗水段11对应的排渗管10上开设有排渗孔(图中未示出),排渗管10内设置若干密封件13和若干虹吸导水管14,密封件13位于渗水段11并将渗水段11分隔为若干密闭腔室,若干虹吸导水管14沿排渗管10长度方向设置,若干虹吸导水管14贯穿密封件13并伸入到不同的密闭腔室内,以使每个密闭腔室均布设有虹吸导水管14的进水端,虹吸导水管14的出水端与液封结构20连接。具体的,将排渗管10沿排渗管10长度方向划分为渗水段11和导水段12。排渗管10的长度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其轴向方向。渗水段11主要是靠近排渗管10的进水端,导水段12主要是靠近排渗管10的出水端。渗水段11对应的排渗管10上开设有排渗孔,渗水段11通过密封件13分隔成多个密闭腔室。在排渗管10内沿排渗管10长度方向设置多根虹吸导水管14,虹吸导水管14的进水端贯穿密封件13进入到渗水段11的不同密闭腔室内,虹吸导水管14的出水端位于导水段12并与液封结构20连通。也就是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渗管和液封结构,所述排渗管位于软弱滩面上,所述排渗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液封结构连接;/n沿所述排渗管长度方向将其划分为渗水段和导水段,所述渗水段对应的排渗管上开设有排渗孔,所述排渗管内设置若干密封件和若干虹吸导水管,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渗水段并将渗水段分隔为若干密闭腔室,若干所述虹吸导水管沿所述排渗管轴向设置,若干所述虹吸导水管贯穿所述密封件并伸入到不同的密闭腔室内,以使每个密闭腔室均布设有虹吸导水管的进水端,所述虹吸导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液封结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渗管和液封结构,所述排渗管位于软弱滩面上,所述排渗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液封结构连接;
沿所述排渗管长度方向将其划分为渗水段和导水段,所述渗水段对应的排渗管上开设有排渗孔,所述排渗管内设置若干密封件和若干虹吸导水管,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渗水段并将渗水段分隔为若干密闭腔室,若干所述虹吸导水管沿所述排渗管轴向设置,若干所述虹吸导水管贯穿所述密封件并伸入到不同的密闭腔室内,以使每个密闭腔室均布设有虹吸导水管的进水端,所述虹吸导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液封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导水管的管径为3.0-4.5mm;
所述虹吸导水管为虹吸导水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结构标高低于排渗管安装最大标高5-1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矿库软弱滩面排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封结构为V形液封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旋周汉民韩亚兵郄永波高鹏飞李云飞张树茂薛强刘晓非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