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737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深厚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加固结构,包括待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非湿陷性黄土层、注水孔和注水增湿体系;湿陷性黄土层位于非湿陷性黄土层上方,湿陷性黄土层内设置注水孔;所述注水孔深度小于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所述注水增湿体系包括拼装式注水管、分水管、输水管和增压水泵;所述的拼装式注水管放置于注水孔轴线上,并在拼装式注水管与注水孔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填孔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拼装式注水管由若干个注水长管和注水短管通过螺纹接头管依次拼接而成,可根据工程要求适应不同处理深度的湿陷性黄土地基,有效消除深厚黄土层的湿陷性,同时管壁均匀布满透水孔能够使浸水渗透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厚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地基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深厚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东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开展了大量的工程建设活动,使得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形势更加严峻,导致深厚湿陷性黄土区域被大面积开发利用,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结构物大幅度沉降、开裂、倾斜,甚至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因此,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一定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黄土湿陷对建筑基础或路基基础产生危害。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减小土的渗水性、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部分或全部消除它的湿陷性。常用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有:素土桩挤密法、重锤夯实及强夯法、灰土或素土垫层、注水增湿处理等。重锤夯实及强夯法因工艺简单、经济高效的特点,在加固多孔隙、粗颗粒和天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厚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待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1)、非湿陷性黄土层(2)、注水孔(3)和注水增湿体系;湿陷性黄土层(1)位于非湿陷性黄土层(2)上方,湿陷性黄土层(1)内设置注水孔(3);所述注水孔(3)深度小于湿陷性黄土层(1)的厚度;所述注水增湿体系包括拼装式注水管(4)、分水管(5)、输水管(6)和增压水泵(8);所述的拼装式注水管(4)放置于注水孔(3)轴线上,并在拼装式注水管(4)与注水孔(3)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填孔材料(14);所述的拼装式注水管(4)由若干个注水长管(9)和注水短管(10)通过螺纹接头管(7)拼接,并与底端封闭的注水底管(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厚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待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层(1)、非湿陷性黄土层(2)、注水孔(3)和注水增湿体系;湿陷性黄土层(1)位于非湿陷性黄土层(2)上方,湿陷性黄土层(1)内设置注水孔(3);所述注水孔(3)深度小于湿陷性黄土层(1)的厚度;所述注水增湿体系包括拼装式注水管(4)、分水管(5)、输水管(6)和增压水泵(8);所述的拼装式注水管(4)放置于注水孔(3)轴线上,并在拼装式注水管(4)与注水孔(3)形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填孔材料(14);所述的拼装式注水管(4)由若干个注水长管(9)和注水短管(10)通过螺纹接头管(7)拼接,并与底端封闭的注水底管(16)连接形成整体;所述注水长管(9)和注水短管(10)沿管深均匀间隔设置喷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建彬徐建陇刘洋宋涛秦鹏郭利红刘晓锋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