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14310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态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潜水湖泊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修复区、以及筑于所述修复区外围的围坝,所述围坝内壁、及外壁均设有围隔,所述围隔由木桩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取材方便,能直接随意地圈定区域进行生态修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潜水湖泊的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大型湖泊生态修复成功与否,风浪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子,其主要是基于三方面的影响一是风浪对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的冲击;二是风浪对底泥的扰动,特别是浅水湖泊底泥的扰动更加明显,导致水体悬浮物大量增加、透明度下降,且加速了底泥营养盐的释放;三是水深限制了沉水植物的生长。传统生态修复中对底泥的处理主要是人工移除、异位处理,其成本高昂,且施工难度大。现有关于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技术,一般都是选定范围,在选定水域的外围打下木桩固定,再辅以沙包、土包等材料夯实筑坝,而后再在选定水域进行生态修复,所需成本较高,且耗时耗力。同时,所筑围坝因为材料的原因无法更好的利用,仅作为围栏圈定范围作用,而无法进行资源再利用。另外,也有一部分生态修复技术是利用现有条件,选定水域尽量选择已筑有长提,同时在另一侧再围栏筑坝,之后在选定水域范围内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节省部分成本的目的。然而,这种技术无法更一步扩大范围的利用,假使一块预定水域范围较大,现有长提或大坝无法满足生态修复需求,不利于生态修复范围的扩大,仅局限于特定水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取材方便,能直接随意地圈定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修复区、以及筑于所述修复区外围的围坝,所述围坝内壁、及外壁均设有围隔,所述围隔由木桩固定。可选地,所述围坝表层设有栽种区。可选地,所述木桩均勻布设于所述围坝内壁、及外壁。可选地,所述围隔上设有防渗层。优选地,所述防渗层为土工布层。优选地,所述防渗层为草席层。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修复区、以及筑于修复区外围的围坝,该生态修复系统取材方便, 能直接随意地圈定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在选定修复区后,直接采用底泥填充于修复区外围以构筑围坝,围坝通过在内壁及外壁设围隔固定,而围隔由木桩稳固。本技术取材方3便,节约成本,并且可以省时省力,提高了生态修复的效率。在围坝表层设栽种区,对围坝内的底泥进行再利用,使所布植物充分吸收底泥中所含的养分,待养分吸收完毕后,底泥即成干土,进一步稳固围坝,加强生态修复系统的整体性;在围隔上设防渗层,防止填充于围坝中的底泥渗漏。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生态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系统的实施例,包括修复区100、 以及筑于修复区100外围的围坝200,围坝200内壁、及外壁均设有围隔201,围隔201由木桩300固定。本实施例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修复区100、以及筑于修复区100外围的围坝200, 该生态修复系统取材方便,能直接随意地圈定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在选定修复区100后,直接采用底泥填充于修复区100外围以构筑围坝200,围坝200通过在内壁及外壁设围隔201 固定,而围隔201由木桩300稳固。该生态修复系统取材方便,节约成本,并且可以省时省力,提高了生态修复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移除或异位处理等传统生态修复方法产生的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另外,本实施例不限定生态修复范围,不局限于特定的水域,可圈定一块区域进行修复,也可同时圈定多块区域进行修复。本实施例中,仅圈定一块区域进行生态修复。在圈定的范围内完成生态修复后,还可以逐步向外延伸修复区域,直到该区域生物种群契合自然状态且稳定成型后再将围隔201拆除。实际使用操作时,在围坝200表层设栽种区202,对围坝200内的底泥进行再利用, 使所布植物充分吸收底泥中所含的养分,改善底泥淤泥的营养状态,待养分吸收底泥中的养分后,底泥即成干土,进一步稳固围坝200,加强生态修复系统的整体性;在充分利用围坝200资源的同时,栽种区202还可以使本生态修复系统更具景观性。并且,用于固定围隔201的木桩300均勻布设于围坝200的内壁及外壁,采用均勻布设的方式,使木桩300在承受荷载时受力均勻,比不规则的木桩布设方式更能稳固围隔 201,从而更进一步稳固围坝200。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生态修复系统的操作流程可参照如下步骤1、规划所需修复的水域,并勘察水底地形;2、从周边湖底挖出底泥构筑围坝;3、在选定水域外围的围坝的内壁及外壁打入围隔,并用木桩排列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打入两排木桩300,其相隔的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4、待填充围坝的底泥的水分稍微减少(即稍微干燥)后,布上植物栽种带(栽种区20 ,以对底泥进行再利用;待植物充分吸收底泥中的养分后,底泥即成干土 ;5、围坝所圈定的水域范围即为修复区域,调节水位,用以进行生态修复工程,栽种水生植物。实施例2:同样可参照图1,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系统的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围隔201上设防渗层,防止填充于围坝200中的底泥渗漏。该防渗层的选材多样,可以为土工布层。土工布又称土工织物,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具有优秀的过滤、排水、隔离、防渗、防护等作用,具有重量轻、抗拉强度高、渗透性好、耐高温、抗冷冻、耐老化、耐腐蚀等特点。由此,更进一步增强本实施例生态修复系统的实用性。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如还可以为草席层。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修复区、以及筑于所述修复区外围的围坝,所述围坝内壁、及外壁均设有围隔,所述围隔由木桩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围坝表层设有栽种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木桩均勻布设于所述围坝内壁、及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围隔上设有防渗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防渗层为土工布层。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防渗层为草席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水生态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潜水湖泊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修复区、以及筑于所述修复区外围的围坝,所述围坝内壁、及外壁均设有围隔,所述围隔由木桩固定。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取材方便,能直接随意地圈定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文档编号E02B3/04GK202023173SQ20112007357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专利技术者张光生, 王九江 申请人:无锡市智者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修复区、以及筑于所述修复区外围的围坝,所述围坝内壁、及外壁均设有围隔,所述围隔由木桩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九江张光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智者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