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胎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4450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3 0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胎冠和基部胶,胎冠由上部冠胶和下部冠胶组成,基部胶的基部位置相对底胶位置的厚度较厚。冠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部分不考虑胶料生热问题,采用高耐磨的胶料,保证轮胎在早期的高耐磨性能;下层部分兼具耐磨性与低生热相结合,比上层部分耐磨性略差一些,生热比上层部分要低一些,但比基部胶或下层胶略高一些,这样轮胎在行驶到中后期耐磨性能保证的同时生热也能降低;基部胶或下层胶不变仍然采用低生热的胶料,确保轮胎不会发生肩空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根本上减少基部胶过厚或过薄造成的产品花纹沟底裂或者肩空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胎面结构,属于轮胎

技术介绍
全钢子午线轮胎胎面结构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胎冠和基部胶结构,另一种是胎冠和下层胶结构。无论是哪种结构均有两种不同配方的胶料组成,即胎冠胶配方和基部胶或下层胶配方。胎冠胶配方具有耐磨性好,抗撕裂性能好等特点,而基部胶或下层胶具有生热低的特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胎冠胶和基部胶或下层胶的尺寸不能完全按照施工生产,或多或少会存在误差。若基部胶或下层胶过厚会造成造成胎面沟底裂质量问题;若基部胶或下层胶过薄会造成肩部生热较大,出现早期肩空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轮胎胎面结构,可以在根本上减少基部胶过厚或过薄造成的产品花纹沟底裂或者肩空质量问题。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胎冠和基部胶,胎冠由上部冠胶和下部冠胶组成,基部胶的基部位置相对底胶位置的厚度较厚。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冠胶厚度为7~8mm,下部冠胶厚度为10~12mm,基部胶的基部位置厚度为4~5mm,基部胶的底胶位置厚度为3~4mm。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冠胶、下部冠胶和基部胶分别采用胶料在三复合挤出机挤出成型、并复合为一个胎面。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冠胶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70~100份烟片胶RSS3、0~25份顺丁橡胶BR9000、0~5份聚氨酯橡胶、48~52份炭黑、3.0~3.5份氧化锌、1.5~2.0份硬脂酸、4.0~5.0份防老剂、1.0~1.2份硫磺、1.2~1.5份促进剂NS、0.1~0.3份防焦剂CTP。所述炭黑采用炭黑N134或炭黑N103。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冠胶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90~100份橡胶SCR5、0~10份钕系顺丁橡胶、25~35份炭黑、20~30份白炭黑、4~6份硅烷偶联剂、2.5~3.0份氧化锌、1.5~2.0份硬脂酸、3.5~40份防老剂、1.5~1.7份硫磺、0.8~1.0份促进剂NS、0.1~0.3份防焦剂CTP。所述炭黑采用炭黑BL201或炭黑HP130。进一步的,所述基部胶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100份橡胶SCR5、33~36份炭黑N330、10~15份白炭黑、2.0~3.0份硅烷偶联剂、4.5~5.0份氧化锌、2.5~3.0份硬脂酸、2.0~2.2份防老剂、0.8~1.0份增粘树脂KORESIN、2.5~2.8份不溶性硫磺OT20、0.8~1.0份促进剂NS、0.1~0.3份防焦剂CTP。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上部冠胶保证了轮胎的高耐磨性能,降低轮胎的早期磨损;(2)本专利技术的下部冠胶兼具耐磨性与低生热相结合,降低轮胎的中期磨损和肩空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基部胶或下层胶具备低生热性能,防止轮胎产生肩空;(4)本专利技术避免了基部胶或下层胶过厚或过薄带来的质量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胎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轮胎胎面结构包括上部冠胶A、下部冠胶B、基部胶C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胎面结构,包括胎冠和基部胶C,胎冠由上部冠胶A和下部冠胶B组成,上部冠胶A、下部冠胶B、基部胶C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胶料配方,出型时采用三复合挤出机挤出复合为一个胎面。实施例1:所述上部冠胶A厚度为7mm,下部冠胶B厚度为10mm,基部胶C的基部位置厚度为4mm,基部胶C的底胶位置厚度为3mm。所述上部冠胶A采用高耐磨胶料,上部冠胶A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70份烟片胶RSS3、25份顺丁橡胶BR9000、5份聚氨酯橡胶、48份炭黑N134、3.0份氧化锌、1.5份硬脂酸、4.0份防老剂、1.0份硫磺、1.2份促进剂NS、0.1份防焦剂CTP。所述下部冠胶B需要兼顾耐磨又要求生热低,一般采用炭黑N234等“2”字头炭黑。所述下部冠胶B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90份橡胶SCR5、10份钕系顺丁橡胶、25份炭黑BL201、20份白炭黑、4份硅烷偶联剂、2.5份氧化锌、1.5份硬脂酸、3.5份防老剂、1.5份硫磺、0.8份促进剂NS、0.1份防焦剂CTP。基部胶C主要是要求生热低,尽可能大的减少肩空,补强材料一般选用炭黑N326或N330与白炭黑组合。所述基部胶C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100份橡胶SCR5、36份炭黑N330、15份白炭黑、3.0份硅烷偶联剂、5.0份氧化锌、3.0份硬脂酸、2.2份防老剂、1.0份增粘树脂KORESIN、2.8份不溶性硫磺OT20、1.0份促进剂NS、0.3份防焦剂CTP。实施例2:所述上部冠胶A厚度为8mm,下部冠胶B厚度为12mm,基部胶C的基部位置厚度为5mm,基部胶C的底胶位置厚度为4mm。所述上部冠胶A采用高耐磨胶料,上部冠胶A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 100份烟片胶RSS3、52份炭黑N103、3.5份氧化锌、2.0份硬脂酸、5.0份防老剂、1.2份硫磺、1.5份促进剂NS、0.3份防焦剂CTP。所述下部冠胶B需要兼顾耐磨又要求生热低,一般采用炭黑N234等“2”字头炭黑。所述下部冠胶B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100份橡胶SCR5、35份炭黑HP130、30份白炭黑、6份硅烷偶联剂、3.0份氧化锌、2.0份硬脂酸、40份防老剂、1.7份硫磺、1.0份促进剂NS、0.3份防焦剂CTP。基部胶C主要是要求生热低,尽可能大的减少肩空,补强材料一般选用炭黑N326或N330与白炭黑组合。所述基部胶C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100份橡胶SCR5、33份炭黑N330、10份白炭黑、2.0份硅烷偶联剂、4.5份氧化锌、2.5份硬脂酸、2.0份防老剂、0.8份增粘树脂KORESIN、2.5份不溶性硫磺OT20、0.8份促进剂NS、0.1份防焦剂CTP。实施例3:所述上部冠胶A厚度为7.5mm,下部冠胶B厚度为11mm,基部胶C的基部位置厚度为4.5mm,基部胶C的底胶位置厚度为3.5mm。所述上部冠胶A采用高耐磨胶料,上部冠胶A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80份烟片胶RSS3、10份顺丁橡胶BR9000、2份聚氨酯橡胶、50份炭黑N134、3.4份氧化锌、1.6份硬脂酸、4.5份防老剂、1.1份硫磺、1.4份促进剂NS、0.2份防焦剂CTP。所述下部冠胶B需要兼顾耐磨又要求生热低,一般采用炭黑N234等“2”字头炭黑。所述下部冠胶B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95份橡胶SCR5、5份钕系顺丁橡胶、30份炭黑BL201、25份白炭黑、5份硅烷偶联剂、2.6份氧化锌、1.6份硬脂酸、3.6份防老剂、1.6份硫磺、0.9份促进剂NS、0.2份防焦剂CTP。基部胶C主要是要求生热低,尽可能大的减少肩空,补强材料一般选用炭黑N326或N330与白炭黑组合。所述基部胶C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100份橡胶SCR5、35份炭黑N330、12份白炭黑、2.5份硅烷偶联剂、4.6份氧化锌、2.6份硬脂酸、2.1份防老剂、0.9份增粘树脂KORESIN、2.6份不溶性硫磺OT20、0.9份促进剂NS、0.2份防焦剂CTP。本专利技术所述轮胎胎面结构,包括上部冠胶、下部冠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胎胎面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胎冠和基部胶(C),胎冠由上部冠胶(A)和下部冠胶(B)组成,基部胶(C)的基部位置相对底胶位置的厚度较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胎冠和基部胶(C),胎冠由上部冠胶(A)和下部冠胶(B)组成,基部胶(C)的基部位置相对底胶位置的厚度较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部冠胶(A)厚度为7~8mm,下部冠胶(B)厚度为10~12mm,基部胶(C)的基部位置厚度为4~5mm,基部胶(C)的底胶位置厚度为3~4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部冠胶(A)、下部冠胶(B)和基部胶(C)分别采用胶料在三复合挤出机挤出成型、并复合为一个胎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部冠胶包括以下组份,组份比例按重量份数计:70~100份烟片胶RSS3、0~25份顺丁橡胶BR9000、0~5份聚氨酯橡胶、48~52份炭黑、3.0~3.5份氧化锌、1.5~2.0份硬脂酸、4.0~5.0份防老剂、1.0~1.2份硫磺、1.2~1.5份促进剂NS、0.1~0.3份防焦剂CTP。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胎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玉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