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3518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2 0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包括试验台、设置在所述试验台上部的固定支架、喷淋及鼓风系统和手刹动作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下部的前轮杠杆式负重系统、滚筒和后轮杠杆式负重系统,所述固定支架由前支架、后支架两部分构成,用以分别固定自行车的前、后轮;所述手刹动作机构设置在自行车安装后的手刹正上部,用以驱动手刹动作;前刹车动力传感器设置在前支架正对车轮轮胎表面的位置上,后刹车动力传感器设置在后支架正对车轮轮胎表面的位置上,用以测得轮胎的运动和停止,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试验平台采用双滚筒形式,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前后车闸制动力的测试,避免了单滚筒形式低效率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属于自动化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自行车各项安全性能指标中制动性能是涉及安全的最重要项目之一,它对骑行者的人身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自行车理论研究最复杂,测试难度最高的项目。制动性能的测试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实际骑行的路试;一种是通过试验机测出制动力,通过经验公式再折算出制动距离。其中实际骑行的路试的方法比较贴切实际安全性能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施加力的大小,制动力测量精度均受测试人员素质、测试环境和经验的影响非常大。日本和欧洲的自行车技术都很发达,在制动性能设计方面技术领先,目前日本和欧洲均在研制自行车制动性能测试设备,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日式滚筒制动试验机缺点在于检测制动力重复性较差(低速时稳定性较差),检测的协调时间偏长,检测制动力较小(但经表面粘砂等也可提高,但是提高有限);欧式滚筒制动试验机缺点在于造价较高;滚筒耐磨性较齿槽式滚筒(表面经镀铬或其它耐磨处理)差,使用寿命为18万次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创造旨在提出一种自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包括试验台、设置在所述试验台上部的固定支架、喷淋及鼓风系统和手刹动作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下部的前轮杠杆式负重系统、滚筒和后轮杠杆式负重系统。所述固定支架由前支架、后支架两部分构成,用以分别固定自行车的前、后轮;所述手刹动作机构设置在自行车安装后的手刹正上部,用以驱动手刹动作;前刹车动力传感器设置在前支架正对车轮轮胎表面的位置上,后刹车动力传感器设置在后支架正对车轮轮胎表面的位置上,用以测得轮胎的运动和停止。所述试验台的台面对应自行车轮胎的位置设有使所述滚筒露出的摩擦孔,所述滚筒露出的上表面高度与试验台上表面平齐;所述滚筒为2个,与前后轮胎相对应设置;所述滚筒由滚筒驱动电机控制旋转。进一步的,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可移动的设置在试验台上部,所述滚筒可移动的设置在试验台下部。进一步的,所述前刹车动力传感器、后刹车动力传感器、手刹动作机构、以及所述滚筒驱动电机均由PLC控制器控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自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试验平台采用双滚筒形式,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前后车闸制动力的测试,避免了单滚筒形式低效率问题;(2)试验平台在测试车闸制动性能的基础上,整合了车闸耐热试验、自行车整车结构强度疲劳试验、车轮/轮胎组合件疲劳试验的要求,在一个试验平台上可以分别完成此四个项目。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实施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刹制动力传感器;2-手刹动作机构;3-喷淋及鼓风系统;4-后刹制动力传感器;5-后轮杠杆式负重系统;6-滚筒;7-前轮杠杆式负重系统。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创造。一种自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包括试验台、设置在所述试验台上部的固定支架、喷淋及鼓风系统3和手刹动作机构2、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下部的前轮杠杆式负重系统7、滚筒6和后轮杠杆式负重系统5。所述固定支架由前支架、后支架两部分构成,用以分别固定自行车的前、后轮;所述手刹动作机构2设置在自行车安装后的手刹正上部,用以驱动手刹动作;前刹车动力传感器1设置在前支架正对车轮轮胎表面的位置上,后刹车动力传感器4设置在后支架正对车轮轮胎表面的位置上,用以测得轮胎的运动和停止。所述试验台的台面对应自行车轮胎的位置设有使所述滚筒6露出的摩擦孔,所述滚筒6露出的上表面高度与试验台上表面平齐;所述滚筒为2个,与前后轮胎相对应设置;所述滚筒6由滚筒驱动电机控制旋转。所述前支架和后支架可移动的设置在试验台上部,所述滚筒6可移动的设置在试验台下部。所述前刹车动力传感器1、后刹车动力传感器4、手刹动作机构2、以及所述滚筒驱动电机均由PLC控制器控制。本专利技术创造可提供的试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1.握闸力/制动力测定(见标准P27,条款4.6.8.5.3试验机试验方法)按标准要求,握闸力需要以20N为增量,从40N逐渐增加到180N,分别测出前/后闸在不同握闸力下产生的对应制动力。同时,标准还要求分别测出自行车在干态和湿态(对车轮进行喷淋)下分别对应的制动力。干态测试时,将自行车装夹在测试平台上,在车轮上由杠杆式负重系统施加足够防止车轮打滑的向下的垂直力,滚筒开始滚动,当达到标准要求的转速(表面线速度12.5m/s)时,由PID控制的手刹动作机构分别对左右(前后)手刹产生要求的握闸力,由前/后刹制动力传感器测定出此时产生的制动力。湿态测试方法同上,但需要在车轮按标准要求的喷淋状态下进行测试。2.车闸耐热试验(见标准P33,条款4.6.9车闸–耐热试验)将装夹在测试平台上的自行车以12.5km/h±5%的速度驱动并握闸,同时有一速度为12.5km/h的冷空气向后吹刹车片,这样产生的总制动能量为55Wh。试验应持续15min。3.自行车整车结构强度疲劳试验(见标准P75,附录C装配完善的自行车结构强固性)将一辆装配完善的自行车装夹在试验机上,分别在鞍管、曲柄、把横管及衣架上放置标准要求的重块;试验机的滚筒按标准要求装有木条。转动滚筒使达到表面线速度为8km/h,测试6小时。4.车轮/轮胎组合件疲劳试验(见标准P77,附录D车轮/轮胎部件-疲劳试验)将车轮/轮胎组合件装夹在滚筒上方,通过杠杆式向重系统,对其施加垂直向下的负载;试验机的滚筒按标准要求装有金属档块。转动滚筒使其达到表面线速度为25km/h,使轮胎与金属挡块之间达到
标准规定的撞击次数。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创造,凡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设置在所述试验台上部的固定支架、喷淋及鼓风系统和手刹动作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下部的前轮杠杆式负重系统、滚筒和后轮杠杆式负重系统,所述固定支架由前支架、后支架两部分构成,用以分别固定自行车的前、后轮;所述手刹动作机构设置在自行车安装后的手刹正上部,用以驱动手刹动作;前刹车动力传感器设置在前支架正对车轮轮胎表面的位置上,后刹车动力传感器设置在后支架正对车轮轮胎表面的位置上,用以测得轮胎的运动和停止,所述试验台的台面对应自行车轮胎的位置设有使所述滚筒露出的摩擦孔,所述滚筒露出的上表面高度与试验台上表面平齐;所述滚筒为2个,与前后轮胎相对应设置;所述滚筒由滚筒驱动电机控制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制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台、设置在所述试验台上部的固定支架、喷淋及鼓风系统和手刹动作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下部的前轮杠杆式负重系统、滚筒和后轮杠杆式负重系统,所述固定支架由前支架、后支架两部分构成,用以分别固定自行车的前、后轮;所述手刹动作机构设置在自行车安装后的手刹正上部,用以驱动手刹动作;前刹车动力传感器设置在前支架正对车轮轮胎表面的位置上,后刹车动力传感器设置在后支架正对车轮轮胎表面的位置上,用以测得轮胎的运动和停止,所述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伟张维童韩文杰孙金阳刘晓菲李冬生
申请(专利权)人:天祥天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