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从国专利>正文

一种苦荞片片茶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227 阅读:3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苦荞片片茶及其生产方法。目前市面上生产的苦荞茶主要“荞米颗粒型”和“荞粉压制型”。第一种类型由于是颗粒型,在食用以开水冲泡时,水与颗粒之间的接触表面积有限,难以充分提取营养,香味太淡。第二种类型由于是经过粉碎后再压制而成的,食用过程中有明显而且浓厚的淀粉味道,掩盖了苦荞的清香味,不利口感,而且第二泡、三泡后杯底起尘,影响视觉感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意义在于,在一定湿度条件下把蒸熟过后的苦荞粒压制成苦荞片,以苦荞片为成品,既能有效增大开水冲泡时苦荞与开水的接触面,尽量提高苦荞营养的提取量,又不影响苦荞本味的清香,而且冲泡过程中不起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生产的苦荞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荞米颗粒型,统称颗粒茶,即产品表现为蒸熟脱壳烘炒后的苦荞整颗粒或碎粒;二是荞粉压制型,统称节节茶,即将蒸熟的苦荞脱壳粉碎后压制成条状,再切成小节节。第一种类型由于是颗粒型,在食用以开水冲泡时,水与颗粒之间的接触表面积有限,难以充分提取营养。第二种由于是经过粉碎后再压制而成的,食用过程中有两点不足:其一,是淀粉味道过浓,压过了苦荞的清香味,不利口感;其二,是第二、三泡后杯底起尘,影响视觉感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苦荞“荞米颗粒型”茶和“荞粉压制型”茶的不足,把苦荞茶产品在保持一定湿度的条件下压制成苦荞片,以苦荞片为成品,既能有效增大开水冲泡时苦荞与开水的接触面,尽量提高苦荞营养的提取量,又不影响苦荞本味的清香,而且冲泡过程中不起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种苦荞片片茶及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苦荞蒸熟并适当干燥后压制成片状。2、根据权利“1”所述要求,苦荞片茶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选料:通过筛选,选出颗较大、饱满的优质苦荞。2)、清洗浸泡:浸泡时间8-12小时。3)、汽蒸:在100度条件下,汽蒸90-150分钟。4)、干燥:用烘干机在75-90度的条件下烘干50-90分钟,至含水量保持在25%-32%之间。此湿度可以大大降低压片的出粉率。5)、压片:将带壳的苦荞粒及压片机进行带壳压片,压片厚度保持在1mm-2mm之间。此时苦荞外壳与内粒分离。6)、去壳:通过筛选、风选将苦荞外壳与少许粉末除去。7)、烘炒:在100℃~150℃条件下烘炒25~50分钟。8)、包装:常温摊凉,包装,贮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选料:通过筛选,去除杂质,选出颗较大、饱满的苦荞。2)、清洗浸泡:将选出的苦荞浸泡10小时。3)、汽蒸:在100度条件下,汽蒸100分钟。4)、干燥:用烘干机在80度的条件下烘干60分钟。5)、压片:将带壳的苦荞粒及压片机进行带壳压片,压片厚度保持在1.5mm。-->6)、去壳:筛去苦荞外壳与少许粉末。7)、烘炒:在110℃条件下烘炒30分钟。8)、包装:常温摊凉,包装,贮藏。实施例2:压片厚度为1mm,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用烘干机在75度的条件下烘干90分钟,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苦荞片片茶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苦荞蒸熟并适当干燥后压制成片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苦荞片片茶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苦荞蒸熟并适当
干燥后压制成片状。
2、根据权利“1”的要求,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从国
申请(专利权)人:李从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