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0522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2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包括气体补充装置、第一冷却装置、第一分离器、储气装置、低压气瓶组、第二冷却装置、高压气瓶组、第二分离器,气体补充装置的出气口与第一冷却装置的进气口接通,第一冷却装置的出气口与第一分离器的进气口接通,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与储气装置的进气口接通,储气装置的出气口与低压气瓶组的进气口接通,低压气瓶组的出气口与被测压缩机组的进气口接通;第二冷却装置的进气口与被测压缩机组的出气口接通,第二冷却装置的出气口与第二分离器的进气口接通,第二分离器的出气口与高压气瓶组的进气口接通,高压气瓶组的出气口与低压气瓶组的进气口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循环式的试验装置,能够达到节能降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气体压缩机,适用性广泛,中高压气体压缩机装备完成后需要检测、试验,确定出研制全过程的产品质量、定性参数及评价技术参数的唯一性。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中高压气体压缩机在检测过程中往往都采用螺杆机与压缩机串联式进行试验,投入成本大、占用资源多,噪音大,而且对压缩机检测完毕之后,向大气中排出大量的检测气体,浪费能源且不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包括气体补充装置、第一冷却装置、第一分离器、储气装置、低压气瓶组、第二冷却装置、高压气瓶组、第二分离器,气体补充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冷却装置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冷却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储气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储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路与低压气瓶组的进气口连接,低压气瓶组的出气口通过第五管路与被测压缩机组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冷却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第六管路与被测压缩机组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冷却装置的出气口通过第七管路与第二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分离器的出气口通过第八管路与高压气瓶组的进气口连接,高压气瓶组的出气口通过第九管路与低压气瓶组的进气口接通。优选的,第一分离器与储气装置之间的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优选的,储气装置与低压气瓶组之间的第四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优选的,低压气瓶组与被测压缩机组之间的第五管路上设有第三截止阀、第一压力表、第一温度表。优选的,第二分离器与高压气瓶组之间的第八管路上设有第四截止阀。优选的,高压气瓶组与低压气瓶组之间的第九管路上设有高压减压阀。优选的,第二冷却装置采用高压盘管冷却器,第二冷却装置与被测压缩机组之间的第六管路上设有第二温度表。优选的,第二分离器的出气口处设有管式气体流量计。优选的,第一冷却装置采用管壳式冷却器。优选的,储气装置上连接有吹洗用管,吹洗用管上设有阀门和第二压力表。本技术提出的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工艺流程如下:气体补充装置启动后将气体通过第一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后送入第一分离器进行水气分离,然后气体进入储气装置内,储气装置将气体送入低压气瓶组,然后气体进入被测试中高压气体压缩机,启动被测压缩机组进行试验,当被测压缩机组的进排气压力达到规定值后,关闭气体补充装置;当被测试压缩机组的进气压力低于规定值时,可以重新启动气源补充装置来补充气源,一旦达到所需要的压力值后,即可关闭气体补充装置;通过设置第二冷却装置、高压气瓶组、第二分离器,在被测压缩机组试验完成之后,被测压缩机组将压缩后的中高压气体送入第二冷却装置进行冷却后进入第二分离器进行水气分离,然后气体进入高压气瓶组,最后进入低压气瓶组内,气体循环流动。本技术采用循环式的试验装置,能够达到节能降耗,反复试验,在测试中可以观察到气体温度、气体流量及压力的变化,同时可以降低噪音、投入成本少、占用空间小、试验
效果明显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包括气体补充装置1、第一冷却装置2、第一分离器3、储气装置4、低压气瓶组5、第二冷却装置12、高压气瓶组13、第二分离器14,其中:气体补充装置1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冷却装置2的进气口接通。第一冷却装置2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分离器3的进气口接通,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装置2采用管壳式冷却器。第一分离器3的出气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储气装置4的进气口接通,第一分离器3与储气装置4之间的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7。储气装置4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路与低压气瓶组5的进气口接通,储气装置4与低压气瓶组5之间的第四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8。低压气瓶组5的出气口通过第五管路与被测压缩机组6的进气口接通,低压气瓶组5与被测压缩机组6之间的第五管路上设有第三截止阀9、第一压力表10、第一温度表11。第二冷却装置12的进气口通过第六管路与被测压缩机组6的出气口接通,第二冷却装置12采用高压盘管冷却器,第二冷却装置12与被测压缩机组6之间的第六管路上设有第二温度表17。第二冷却装置12的出气口通过第七管路与第二分离器14的进气口接通。第二分离器14的出气口通过第八管路与高压气瓶组13的进气口接通,第二分离器14的出气口处设有管式气体流量计18,
第二分离器14与高压气瓶组13之间的第八管路上设有第四截止阀15。高压气瓶组13的出气口通过第九管路与低压气瓶组5的进气口接通,高压气瓶组13与低压气瓶组5之间的第九管路上设有高压减压阀16。本实施例中,储气装置4上连接有吹洗用管19,吹洗用管19上设有阀门20和第二压力表21。本实施例工艺流程如下:气体补充装置1启动后将气体通过第一冷却装置2进行冷却后送入第一分离器3进行水气分离,打开第一截止阀7,气体进入储气装置4内,打开第二截止阀8,气体送入低压气瓶组5,打开第三截止阀9后气体进入被测试中高压气体压缩机6,启动被测压缩机组6进行试验;当气体达到规定值后关闭气体补充装置1,关闭第二截止阀8;当被测试压缩机组6的进气压力低于规定值时,可以重新启动气源补充装置1来补充气源,一旦达到所需要的压力值后,即可关闭气体补充装置1;被测压缩机组6将压缩后的中高压气体送入第二冷却装置12进行冷却,然后气体进入第二分离器14进行水气分离,打开第四截止阀15后气体进入高压气瓶组13,最后进入低压气瓶组5内,气体循环流动,当被测压缩机组6的进排气压力达到规定值后,关闭气体补充装置1,并关闭第一截止阀7和第二截止阀8。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用循环式的试验装置,能够达到节能降耗,反复试验,在测试中可以观察到气体温度、气体流量及压力的变化,同时可以降低噪音、投入成本少、占用空间小、试验效果明显等特点。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
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补充装置(1)、第一冷却装置(2)、第一分离器(3)、储气装置(4)、低压气瓶组(5)、第二冷却装置(12)、高压气瓶组(13)、第二分离器(14),气体补充装置(1)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冷却装置(2)的进气口接通,第一冷却装置(2)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分离器(3)的进气口接通,第一分离器(3)的出气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储气装置(4)的进气口接通,储气装置(4)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路与低压气瓶组(5)的进气口接通,低压气瓶组(5)的出气口通过第五管路与被测压缩机组(6)的进气口接通;第二冷却装置(12)的进气通过第六管路与被测压缩机组(6)的出气口接通,第二冷却装置(12)的出气口通过第七管路与第二分离器(14)的进气口接通,第二分离器(14)的出气口通过第八管路与高压气瓶组(13)的进气口接通,高压气瓶组(13)的出气口通过第九管路与低压气瓶组(5)的进气口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补充装置(1)、第一冷却装置(2)、第一分离器(3)、储气装置(4)、低压气瓶组(5)、第二冷却装置(12)、高压气瓶组(13)、第二分离器(14),气体补充装置(1)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冷却装置(2)的进气口接通,第一冷却装置(2)的出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分离器(3)的进气口接通,第一分离器(3)的出气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储气装置(4)的进气口接通,储气装置(4)的出气口通过第四管路与低压气瓶组(5)的进气口接通,低压气瓶组(5)的出气口通过第五管路与被测压缩机组(6)的进气口接通;第二冷却装置(12)的进气通过第六管路与被测压缩机组(6)的出气口接通,第二冷却装置(12)的出气口通过第七管路与第二分离器(14)的进气口接通,第二分离器(14)的出气口通过第八管路与高压气瓶组(13)的进气口接通,高压气瓶组(13)的出气口通过第九管路与低压气瓶组(5)的进气口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分离器(3)与储气装置(4)之间的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高压气体压缩机组循环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气装置(4)与低压气瓶组(5)之间的第四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8)。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广胜于磊周脉勇鲍玉民郑云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北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