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后拖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54182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0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后拖钩,其中,包括两个单钩,形成镜面对称结构,单个单钩具有钩圈和两个钩柄,钩圈为弧形结构,两个钩柄分别沿钩圈的两端向外延伸,两个钩柄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其中,单钩的两个钩柄共面,两个钩柄与钩圈不共面;两个单钩在各自钩圈的侧面处固定连接;并且,单钩的两个钩柄位于第一平面,钩圈位于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5-2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两个单钩焊接在一起,同时满足拖车和海运的两个需求,相比于传统汽车后拖钩和海运脱钩两个独立装置,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整车的重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后拖钩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汽车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不断投入,出口销量日益增高,汽车出口一般选用价格低廉的海运方式,然而瞬时多变的恶劣海上环境极易引起汽车在海运过程中的损坏,因此汽车厂家不得不专门为出口车重新设计一套固定汽车的海运装置来保障海运的安全。传统汽车后拖钩和海运拖钩是两套不同的装置,传统后拖钩是螺接在后防撞梁上,海运拖钩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纵梁上。海运过程完成后,海运脱钩没有任何用途,反而带来了整车成本和质量的增加,引起油耗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乘用车后拖钩,一钩两用,同时满足拖车和海运的两个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整车的重量。本技术提供一种乘用车后拖钩,其中,包括两个单钩,形成镜面对称结构,单个单钩具有钩圈和两个钩柄,钩圈为弧形结构,两个钩柄分别沿钩圈的两端向外延伸,两个钩柄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其中,单钩的两个钩柄共面,两个钩柄与钩圈不共面;两个单钩在各自钩圈的侧面处固定连接;并且,单钩的两个钩柄位于第一平面,钩圈位于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5-20°。优选地,其中,钩圈为U型结构,钩圈的两臂分别向外延伸形成钩柄,左钩柄轴线与钩圈左臂轴线的夹角大于右钩柄轴线与钩圈右臂轴线的夹角。优选地,右钩柄轴线与钩圈右臂轴线的夹角为120°。优选地,钩圈的U型结构的顶部圆弧半径为25±1mm。优选地,两个钩柄的夹角为30-50°。优选地,两个钩柄的夹角为40°。优选地,两个钩柄的前端为板状结构,用于与汽车后纵梁固定,所述板状结构的长度为50±1mm。优选地,所述板状结构与钩柄不同面,其中钩柄位于第一平面,所述板状结构位于第三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的夹角为2-10°。优选地,所述钩柄的前端焊接在汽车后纵梁尾部,钩圈开口朝向车头方向。本技术提供的乘用车后拖钩通过将两个单钩焊接在一起,同时满足拖车和海运两项功能,相比于传统汽车后拖钩和海运脱钩两个独立装置,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整车的重量,而且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乘用车后拖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乘用车后拖钩的单钩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乘用车后拖钩的单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后拖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侧视图,乘用车后拖钩包括两个单钩,形成镜面对称结构,单个单钩具有钩圈1和两个钩柄2,钩圈1为弧形结构,两个钩柄2分别沿钩圈1的两端向外
延伸,两个钩柄2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其中,单钩的两个钩柄2共面,两个钩柄2与钩圈1不共面;两个单钩在各自钩圈2的侧面处固定连接;并且,单钩的两个钩柄2位于第一平面,钩圈1位于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5-20°。图3示出了单钩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图3的侧视图,图5示出了图3的俯视图。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每个单钩是通过将长约500mm、直径约为16mm的普通钢筋制作而成,整体上大致呈V字型结构。两个单钩关于第二平面对称,如图4所示。两个单钩的对称角为10°~40°,对称角是指两个单钩的钩柄2所在的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优选地,该对称角为40°,即钩柄2所在的第一平面与钩圈1所在的第二平面的夹角为20°。该对称角是根据后纵梁3截面宽度L1和单钩高度H的比值所确定的,后纵梁3截面宽度L1越宽,角度越大;单钩高度H越长,角度越小。单钩的高度是指钩柄2的端部与钩圈1底部之间的距离H,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单钩高度H=230±1mm。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钩圈1为U型结构,两个钩柄2分别沿钩圈1的两端向外延伸,左钩柄轴线与钩圈1左臂轴线的夹角大于右钩柄轴线与钩圈1右臂轴线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右钩柄轴线与钩圈1右臂轴线的夹角为120°。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角度也可以设置为其他角度,满足单钩的设计需求即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钩圈1顶部圆弧半径为25±1mm,以满足拖车和海运的使用要求。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单钩的两个钩柄之间的夹角为30°~50°,如图3所示,优选的是40°。该夹角越小,单钩与后纵梁3焊接跨度L就会越短,优点是因单钩占纵梁空间小,质量轻,更容易布置,缺点是因L值变短导致单钩强度变差;反之夹角越大,L就会越长,优点是因L值变大单钩强度变好,缺点是因单钩占纵梁空间大,质量重,难以布置。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为保证后拖钩与后纵梁3的焊接强度,
将钩柄2的前部压平,呈矩形板状,如图5所示。该板状结构与钩柄2不同面,其中钩柄2位于第一平面,该板状结构位于第三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的夹角为2-10°。在本实施例中,钩柄前部压平的部位长约50mm,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的夹角为5°即该板状结构轴线与钩柄2轴线的夹角为5°。图6示出了单钩安装在汽车后纵梁的结构示意图,两个单钩制作完成之后,首先将两根单钩分别焊接到后纵梁3尾部的两侧,最后焊接钩圈部分,图1、2和图6分别示出了焊缝4的位置,钩圈1开口方向朝向车头方向。本技术的后拖钩采用两根单钩焊接在一起,具有抗变形、高强度、可靠性好的优点,同时满足拖车和海运两项功能,相比于传统汽车后拖钩和海运拖钩两套装置,该装置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廉的优点。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用车后拖钩,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单钩,形成镜面对称结构,单个单钩具有钩圈和两个钩柄,钩圈为弧形结构,两个钩柄分别沿钩圈的两端向外延伸,两个钩柄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其中,单钩的两个钩柄共面,两个钩柄与钩圈不共面;两个单钩在各自钩圈的侧面处固定连接;并且,单钩的两个钩柄位于第一平面,钩圈位于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5‑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后拖钩,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单钩,形成镜面对称结构,单个单钩具有钩圈和两个钩柄,钩圈为弧形结构,两个钩柄分别沿钩圈的两端向外延伸,两个钩柄的夹角为预设角度;其中,单钩的两个钩柄共面,两个钩柄与钩圈不共面;两个单钩在各自钩圈的侧面处固定连接;并且,单钩的两个钩柄位于第一平面,钩圈位于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5-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后拖钩,其特征在于,其中,钩圈为U型结构,钩圈的两臂分别向外延伸形成钩柄,左钩柄轴线与钩圈左臂轴线的夹角大于右钩柄轴线与钩圈右臂轴线的夹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后拖钩,其特征在于,右钩柄轴线与钩圈右臂轴线的夹角为120°。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隋张鹏飞张伟伟陆百迅洪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