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和车辆座椅头枕导套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162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和车辆座椅头枕导套总成,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包括彼此插装连接的导套和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主体部和压型部,所述压型部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向内凹进,所述导套设置有仅与所述压型部的内表面接合的第一接合件以及在所述第一接合件与所述压型部的内表面接合的同时或之后才与所述主体部的内表面接合的第二接合件。装配开始时,第一接合件插入支架后先与主体部保持间隙,这个过程中安装操作力很小即可使导套继续插入支架,直到第一接合件与压型部接合才需要按压插入。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能够方便、省力地实施插装,降低了安装阻力和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和车辆座椅头枕导套总成
技术介绍
中高端车型的座椅靠背上通常设置有头枕导套,以引导和限制头枕的运动。头枕导套通过支架安装在座椅靠背骨架上。头枕导套通过插接装配在支架上,其中,头枕导套和支架在插接过程中为过盈配合,安装时阻力较大。另外,头枕导套通常为两个,分别为主动导套和自由导套,相应分别安装在主动支架和自由支架上。现有的主动导套和自由导套均为圆柱形,主动支架和自由支架均为圆筒形,以便插接配合。为防止错装,主动导套和自由导套分别具有尺寸不同的底部凸台,以便与主动支架和自由支架上相应的不同尺寸的缺口配合。但由于主动导套和自由导套均为圆柱形,主动支架和自由支架均为圆筒形,在安装初期,很容易错装,直到插接到底部凸台和缺口配合不上才发现错装。如上所述,在插接过程中,由于过盈配合,安装阻力较大,此时再将错装的导套和支架分离更加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以减少安装阻力,达到方便安装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包括彼此插装连接的导套(10)和支架(20),所述支架(20)包括主体部(21)和压型部(22),所述压型部(22)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21)的内表面向内凹进,所述导套(10)设置有仅与所述压型部(22)的内表面接合的第一接合件(11)以及在所述第一接合件(11)与所述压型部(22)的内表面接合的同时或之后才与所述主体部(21)的内表面接合的第二接合件(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包括彼此插装连接的导套(10)和支架(20),所述支架(20)包括主体部(21)和压型部(22),所述压型部(22)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主体部(21)的内表面向内凹进,所述导套(10)设置有仅与所述压型部(22)的内表面接合的第一接合件(11)以及在所述第一接合件(11)与所述压型部(22)的内表面接合的同时或之后才与所述主体部(21)的内表面接合的第二接合件(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架(20)的长度方向,所述压型部(22)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1)的下方,所述第一接合件(11)沿所述导套(10)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接合件(12)的下方,所述导套(1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卡接在所述支架(20)的底部的卡扣(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件(11)为多个并沿所述导套(10)的外周间隔设置,并且/或者,所述第二接合件(12)为多个并沿所述导套(10)的外周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件(11)和第二接合件(12)均为条形凸筋,所述条形凸筋的长度为9-11mm。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头枕导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10)包括盖帽和导套主体,所述第一接合件(11)和第二接合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斌张玉岳江龙吴钦张敏朱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