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载药纳米粒子技术

技术编号:1363034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载药纳米粒子,此靶向纳米粒以植物甾醇作为载体的基本骨架,植物甾醇作为疏水配基,构建两亲性的抗肿瘤药物载体‑海藻酸钠‑植物甾醇纳米粒,同时将乳糖酸通过酯化作用连接在纳米粒上,作为具有靶向作用的信号分子。该靶向纳米粒能够包载治疗肿瘤的药物形成载药纳米粒子,并将其靶向输送到肝癌细胞中,增加肝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药物浓度,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一种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包载盐酸多柔比星制成的载药纳米粒子。
技术介绍
癌症是世界上死亡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其中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700000人被诊断为肝癌患者,大约有600000人死于肝癌,我国的肝癌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每年的死亡率达20.4/10万。肝癌组织和细胞不规则的脉管系统,组织间液高压等构成肝癌复杂的生理屏障,传统的抗癌药物由于药物的分子量低,在体内容易扩散,对肝癌细胞的选择性差,因此在杀死肝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的组织和细胞产生毒副作用。同时在体内是非特异性分布,经代谢等步骤过程后,只有少部分药物进入肝靶向细胞。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肝靶向功能的纳米药物载体十分有必要,目前公认的纳米药物载体包括脂质体、脂质微粒、纳米囊和纳米球以及聚合物胶束等。其中,脂质体因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安全性、靶向性、缓释性、实用性等特点而倍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16个脂质体药物成功上市。近年来,科学家在对原有的处方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良下,已获得长循环脂质体、免疫脂质体、温度敏感脂质体等。但是针对脂质体的不稳定性、包封率低等缺点,近年来针对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已经向低毒、低免疫性、高包封率、高稳定性等的纳米球发展,此类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此靶向纳米粒以植物甾醇作为载体的基本骨架,植物甾醇作为疏水配基,构建两亲性的抗肿瘤药物载体-海藻酸钠-植物甾醇纳米粒,同时将乳糖酸通过酯化作用连接在纳米粒上,作为具有靶向作用的信号分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在制备具有肝靶向功能的纳米药物载体中的应用,可定向的将抗肿瘤的药物输送到肝癌细胞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载药纳米粒子,通过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采用物理渗透的方法包载盐酸多柔比星制得。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海藻酸钠作为载体的基本骨架,植物甾醇作为疏水配基,乳糖酸作为具有靶向作用的信号分子,三者通过酯键连接,并在水中超声自组装成核壳式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基氨基吡啶介导的酯化反应将植物甾醇连到海藻酸钠上,形成海藻酸钠-植物甾醇聚合物;(b)将乳糖酸活化,然后与海藻酸钠-植物甾醇进行聚合物反应,制备连有乳糖酸的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聚合物分子;(c)将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聚合物分子在水中超声自组装成核壳式纳米颗粒。步骤(a)中,所述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基氨基吡啶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0.2~0.22):(0.1~0.12)。所述步骤(a)进一步包括:在25~30℃反应24~48小时,通过透析袋透析3次,所述透析袋能够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大分子,形成海藻酸钠-植物甾醇聚合物。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先将乳糖酸在碳酰二亚胺盐酸盐和4-二甲基氨基吡啶作用下活化,然后与海藻酸钠-植物甾醇进行聚合物反应。所述海藻酸钠-植物甾醇聚合物和乳糖酸质量之比为(1.5~2.0):1。所述乳糖酸、碳酰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基氨基吡啶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2~0.22):(0.1~0.12)。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25~30℃,时间为24~48小时。所述聚合反应后进一步包括使用透析袋透析3次,所述透析袋能够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大分子。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聚合物分子溶于水,36~38℃下超声震荡40~55小时,自组装成具有靶向功能的核壳式纳米颗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在制备具有肝靶向功能的纳米药物载体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载药纳米粒子,所述载药纳米粒子由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采用物理渗透的方法包载盐酸多柔比星制得。所述载药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盐酸多柔比星溶于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加入三乙胺,盐酸多柔比星与三乙胺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0~3.9),然后将其与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在避光条件下反应,反应结束后,经pH=7.4,1/15mol/L、20~30℃的磷酸缓冲液透析,再经微孔滤膜过滤、冻干,即可制得载药纳米粒子。所述盐酸多柔比星在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的浓度为1.0~1.1mol/L。所述盐酸多柔比星与所述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粒子的质量之比为(1.5~3.0):1。所述避光条件下反应的反应温度为4℃,时间为36~72小时。所述微孔滤膜的孔径为1.0um。所述透析所用透析袋能够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大分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自组装的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的纳米药物载体作为肝靶向药物载体,能够将抗癌药物靶向的输送到肝癌细胞中,增加肝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药物浓度,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害,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具有安全性、有效性、靶向性等,为将来其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的透射电镜图;图2为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图;图3为载药纳米粒子在不同PH值环境下,其药物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图4为盐酸多柔比星、载药纳米粒子一和载药纳米粒子二与HepG2细胞作用后的体外细胞实验图,图中DOX.HCl为盐酸多柔比星;PA/DOX为载药纳米粒子二;GPA/DOX为载药纳米粒子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海藻酸钠-植物甾醇合成:通过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和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介导的酯化反应将植物甾醇连到海藻酸钠上,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基氨基吡啶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2:0.1,在30℃反应24小时,通过透析袋透析3次,所述透析袋能够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大分子,形成海藻酸钠-植物甾醇聚合物。(b)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的制备:先将乳糖酸在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和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下活化,然后与海藻酸钠-植物甾醇聚合物反应,海藻酸钠-植物甾醇聚合物和乳糖酸质量之比为1.5:1,乳糖酸、碳酰二亚胺盐酸盐、4-二甲基氨基吡啶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2:0.1,在25℃反应48小时,通过透析袋透析3次,所述透析袋能够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的大分子,制备连有乳糖酸的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聚合物分子。(c)上述两种聚合物溶于水,在37℃下超声震荡48小时。两种聚合物分子分别自组装形成非靶向功能的海藻酸钠-植物甾醇纳米粒和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实施例2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海藻酸钠作为载体的基本骨架,植物甾醇作为疏水配基,乳糖酸作为具有靶向作用的信号分子,三者通过酯键连接,并在水中超声自组装成核壳式纳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海藻酸钠作为载体的基本骨架,植物甾醇作为疏水配基,乳糖酸作为具有靶向作用的信号分子,三者通过酯键连接,并在水中超声自组装成核壳式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靶向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基氨基吡啶介导的酯化反应将植物甾醇连到海藻酸钠上,形成海藻酸钠-植物甾醇聚合物;(b)将乳糖酸活化,然后与海藻酸钠-植物甾醇进行聚合物反应,制备连有乳糖酸的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聚合物分子;(c)将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聚合物分子在水中超声自组装成核壳式纳米颗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先将乳糖酸在碳酰二亚胺盐酸和4-二甲基氨基吡啶作用下活化,然后与海藻酸钠-植物甾醇进行聚合物反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海藻酸钠-植物甾醇-乳糖酸聚合物分子溶于水,36~38℃下超声震荡40~55小时,自组装成具有靶向功能的核壳式纳米颗粒。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美玲龚仁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