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及管柱组合,属于石油钻井领域。该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的中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修整肋,在修整肋两端的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导向肋;所述导向肋的一端通过向下的斜坡与本体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通过向上的斜坡与修整肋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内部开有与其同轴线的中心通孔,该中心通孔构成本体的注水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清除回接筒顶部残留水泥石及修复喇叭口微变形和毛刺,保证回接插头的密封;同时该短节采取单体双向结构,可以重复使用,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石油钻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及管柱组合。
技术介绍
尾管回接即尾管固井结束后下入底端连接有回接工具的套管,把套管从尾管悬挂器位置回接到井口的一种工艺。往往在下入回接套管前需要对尾管悬挂器回接筒的喇叭口及内部进行磨铣修整,以确保回接工具与回接筒间的密封良好。工程中往往采取“三趟钻”后再下回接套管,即第一趟钻下适合上层套管内径的钻头清除回接筒喇叭口上部的残留水泥石;第二趟钻下适合尾管内径的钻头清除回接筒内部及尾管悬挂器内部的残留水泥石;第三趟钻下与回接筒内径相适应的铣鞋对回接筒内壁进行刮光处理。此工艺中第一趟钻对是否钻至回接筒喇叭口或是已对喇叭口形成破坏判断较难,若留有水泥环或喇叭口变形,影响回接筒磨铣铣鞋或回接插头的下入,也增大了回接插头密封失效的风险,往往需要再次下工具对回接筒进行修复,严重影响工程时效,给石油工程带来严重损失。目前,已有人提出了组合式钻塞工具(请见专利CN202194604U),单纯的提出一趟钻实现“扫上塞+磨铣回接筒+扫下塞”的思想,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及管柱组合,能够实现清刮回接筒顶部残留水泥石和修整回接筒
喇叭口。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的中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修整肋,在修整肋两端的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导向肋;所述导向肋的一端通过向下的斜坡与本体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通过向上的斜坡与修整肋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内部开有与其同轴线的中心通孔,该中心通孔构成本体的注水腔。在所述本体的两端均设有标准钻杆丝扣。在所述修整肋的整个外表面以及两端的斜坡上均敷焊有硬质合金层。所述导向肋包括多个直肋,每个直肋均与本体的轴线平行,所有直肋沿本体的周向上对称分布;所述修整肋包括多个直肋,每个直肋均与本体的轴线平行,所有直肋沿本体的周向对称分布。互相连接的导向肋和修整肋形成一条螺旋肋,与本体的轴线呈螺旋角度。所述导向肋的周向外径与回接筒的内径一致。所述修整肋两端的斜坡的角度与回接筒顶内倒角的角度一致;所述修整肋的外径与上层套管内径相匹配,且大于回接筒的外径。利用上述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构成的一种管柱组合,包括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标准钻杆、双母接头和铣鞋;所述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的本体的一端通过双母接头与标准钻杆连接,另一端与铣鞋连接。利用上述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构成的另一种管柱组合,包括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标准钻杆、双母接头、调长短节和铣鞋;所述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的本体的一端通过双母接头与标准钻杆连接,另一端通过调长短节与铣鞋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修整短节采用肋结构设计,提高清刮效果,提供循环时的过流通道;(2)修整肋两端设计导向肋,实现修整肋插入回接筒时的导向和居中功能;(3)修整肋中间部位采用“斜坡设计+硬质合金敷焊工艺”,实现修整回接筒顶部,清扫回接筒顶部残留水泥石;(4)修整短节采用单体双向结构,提高了重复利用率;(5)修整短节备有多种调长短节,可根据不同长度回接筒的磨铣需求进行组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1是本技术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的左视图;图2是采用本技术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的管柱组合的示意图;图中:1-标准钻杆公扣;2-导向肋;3-修整肋;4-本体;5-内腔;6-硬质合金;7-标准钻杆;8-双母接头;9-调长短节;10-铣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技术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其本体4为单体双向结构,包括上、下接头和修整肋。如图2所示,在组合钻具时,由双母接头配合该短节的任一端连接钻杆,另一端连接铣鞋。实施例1包括标准钻杆公扣1、导向肋2、修整肋3、本体4、内腔5和硬质合金6。所述本体4的两端为标准钻杆公扣1。所述导向肋2沿本体4轴向对称分布,采用斜坡过渡,其周向外径与回接筒的内径一致,图1-1中的导向肋和修整肋均为直肋,平行于本体的轴向,每
一组连接的导向肋和修整肋也可以设计为一个整体的螺旋肋,即不平行于本体的轴向,而是与其轴向成一定螺旋角度。所述修整肋3沿本体4轴向对称分布,采用斜坡过渡,斜坡角度与回接筒顶内倒角角度一致。外径与上层套管内径相匹配(即上层套管尺寸一定时,在下一开次钻头选用的尺寸是相应对照的,具体请参考行业标准规定),且大于回接筒外径,外表面敷焊硬质合金6。所述内腔5为注水腔,为通径设计。如图2所示,安装有实施例1的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的管柱组合,包括标准钻杆7、双母接头8、本体4、调长短节9和铣鞋10。该管柱组合的工作原理如下:本体4的一端通过双母接头8与标准钻杆7连接,另一端根据回接筒长度选用调长短节9与铣鞋10连接。磨铣回接筒时,铣鞋10插入回接筒磨铣回接筒内壁,导向肋2引导进入回接筒,修整肋3清扫回接筒顶部残留水泥石,修整回接筒顶部。消除了回接筒顶部残留水泥石对回接插头插入时的隐患,同步实现修整回接筒顶部功能。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1)在磨铣时,铣鞋先进入回接筒进行磨铣回接筒内表面;(2)修整肋接触到残留水泥石时对其清刮至回接筒喇叭口顶部,此时铣鞋接触回接筒底部限位;(3)修整肋与回接筒喇叭口配合的斜肋面可对回接筒喇叭口的微变形或毛刺进行修整。该技术方案实现了回接筒磨铣以及顶部修整,保证了回接插头的顺利下入及密封。该短节包括双公接头、导向肋和修整肋,一端通过双母接头与钻杆连接,另一端连接铣鞋,也可根据回接筒长度选择不同的调长短节接于铣鞋和该短节之间。本技术实现了清扫回接筒顶部残留水泥石及修整回接筒喇叭口的功能,为回接插头的顺利插入及密封性能提供有力保障,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
便,降低工程风险。本技术主要特点在于配合现有铣鞋使用,能够清除回接筒顶部残留水泥石及修复喇叭口微变形和毛刺,保证回接插头的密封;同时该短节采取单体双向结构,可以重复使用,达到降本增效目的。本技术用于尾管回接前磨铣回接筒时修整回接筒顶部的工艺。在磨铣回接筒同时,实现回接筒顶部残留水泥石的清除及回接筒喇叭口的修整,为回接插头的顺利插入及密封性能提供保障,降低后续施工风险。同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双向对称结构可提高使用寿命。该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配合现有铣鞋使用,大大提高了回接筒的磨铣效果,可在现有回接固井中大范围推广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只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技术公开了原理的基础上,很容易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技术上述具体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因此前面描述的只是优选的,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的中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修整肋,在修整肋两端的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导向肋;所述导向肋的一端通过向下的斜坡与本体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通过向上的斜坡与修整肋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内部开有与其同轴线的中心通孔,该中心通孔构成本体的注水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包括本体,在所述本体的中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修整肋,在修整肋两端的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导向肋;所述导向肋的一端通过向下的斜坡与本体的外表面连接,另一端通过向上的斜坡与修整肋连接;在所述本体的内部开有与其同轴线的中心通孔,该中心通孔构成本体的注水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两端均设有标准钻杆丝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修整肋的整个外表面以及两端的斜坡上均敷焊有硬质合金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肋包括多个直肋,每个直肋均与本体的轴线平行,所有直肋沿本体的周向上对称分布;所述修整肋包括多个直肋,每个直肋均与本体的轴线平行,所有直肋沿本体的周向对称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接筒顶部修整短节,其特征在于:互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泽秋,李建业,李强,冯丽莹,张新亮,杜鹏德,张亚洲,马锦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