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褐飞虱为害诱导型启动子区域的分离及表达模式鉴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67903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1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褐飞虱为害诱导型水稻启动子的分离及表达模式鉴定。筛选得到一个在水稻绿色组织特异性表达,且表达水平受褐飞虱为害上调的基因。通过PCR的方法从水稻基因组中分离该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将这个启动子命名为PTG3,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利用PTG3与GUS报告基因构建融合表达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水稻中花11。对获得的转基因水稻苗在接种褐飞虱若虫前后的GUS组织化学染色和定量RT-PCR检测,确定PTG3启动子在褐飞虱为害的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该特征在水稻抗虫基因工程育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基因工程
具体涉及水稻褐飞虱为害诱导型启动子区域的分离及表达模式鉴定。所述的褐飞虱为害诱导型启动子区域为一个DNA片段,它能够在褐飞虱取食诱导条件下特异性增强基因的表达水平。
技术介绍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虫害如褐飞虱、二化螟及粘虫等的侵害。褐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刺吸水稻可能导致两种后果:(1)褐飞虱刺吸水稻茎、叶组织韧皮部汁液,导致水稻水份大量丧失,引起稻株瘫痪倒伏,同时褐飞虱还可以作为中间寄主传播病毒病害,严重时水稻会减产甚至失收。(2)水稻对其产生抗虫防御反应(Erd et al.,2012),产生杀虫物质或毒性蛋白(娄永根等,1997),杀死害虫或阻止其对水稻进行为害。利用抗性基因资源改良植物的抗虫性,是预防虫害同时又保护环境的根本出路。采用转基因技术将抗性基因导入植物是目前改良农作物抗虫性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基因工程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很重要的一点是转化载体中使用的启动子大多是组成型表达启动子,如玉米Ubiquitin启动子和CaMV35S启动子。这不仅给植物体带来代谢负担,使植物在不需要发生抗虫反应时大量表达外源蛋白,造成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稻褐飞虱为害诱导型启动子区域的分离及表达模式鉴定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受褐飞虱为害诱导的启动子,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褐飞虱为害诱导的启动子,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2.一种在褐飞虱为害条件下,提高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表达水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的启动子,与外源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关丽梅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