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水稻抗褐飞虱相关的SNP位点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4637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4 0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水稻抗褐飞虱相关的 SNP 位点及应用。所述水稻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位点,分别定位于水稻BGIOSGA015836基因启动子上游‑641bp 、‑140bp和‑43bp的位置,其中BGIOSGA015836基因启动子上游‑641bp的碱基突变为T,基因启动子上游‑140bp的碱基突变为G,基因启动子上游‑43bp的碱基突变为G。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现水稻BGIOSGA015836基因上游的三个多态性位点与水稻抗虫性表型存在紧密关联,通过这3个多态性位点的突变,可以引起水稻抗褐飞虱BGIOSGA015836基因的高表达,从而使得水稻表现出抗褐飞虱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
,具体涉及一种与水稻抗褐飞虱相关的SNP位点及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全面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由于水稻的转基因技术相对容易,并且与其它禾本科作物基因组具有共线性,因而被视做模式植物。目前,水稻基因组精细遗传图和物理图谱已完成,进一步对水稻功能基因进行研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人以水稻为主食。粮食安全问题,是全世界人民面临的挑战。20世纪50、60年代的矮化育种和70年代的杂交水稻培育两次科技革命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但近几十年来水稻受到大面积的病虫危害,使水稻生产受到威胁。褐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其成虫和若虫以口针刺吸水稻汁液,引起黄叶或枯死,导致减产或绝收。据中国农业年鉴记载,褐飞虱虫害在1966、1969、1973、1977、1983和2003年全国性大发生,1987、1991、2005、2006和2007年全国性特大发生,危害面积达到水稻总面积的50%以上,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且褐飞虱的危害多发生在水稻成熟灌浆期,此时大量使用杀虫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稻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位点,分别定位于水稻BGIOSGA015836基因启动子上游序列第‑641个、‑140个和‑43个碱基处,其中BGIOSGA015836基因启动子上游第‑641个碱基突变为T,基因启动子上游第‑140个碱基突变为G,基因启动子上游第‑43个碱基突变为G。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位点,分别定位于水稻BGIOSGA015836基因启动子上游序列第-641个、-140个和-43个碱基处,其中BGIOSGA015836基因启动子上游第-641个碱基突变为T,基因启动子上游第-140个碱基突变为G,基因启动子上游第-43个碱基突变为G。2.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水稻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位点在筛选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中的应用。3.一种提高水稻抗褐飞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水稻BGIOSGA015836基因启动子上游第-641个碱基突变为T,和/或位于基因启动子上游第-140个碱基突变为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怡峰肖汉祥张振飞李燕芳张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