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780025145.5的分案申请。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享有2006年5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802,016号,2006年5月1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801,995号,2007年3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908,547号和2007年2月13日提交的PCT申请第PCT/US2007/003736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提供遗传工程化的微生物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所述微生物产生来自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产物(脂肪酸衍生物)。
技术介绍
技术的发展伴随着对燃料来源依赖的增加,这类燃料来源正变得日益有限和难以获得。随着化石燃料的燃烧正以空前的速度发生,很有可能不久以后世界上的燃料需求就将超过现在的燃料供给。因此,现在的发展集中于利用再生能源,诸如日光、水、风和生物质(biomass)。利用生物质产生新的燃料来源(即生物燃料)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该燃料不是来自于石油。生物燃料(生物柴油)是一种由长链烷烃和酯构成的可生物降解的、清洁燃烧的燃料。在大部分内燃柴油发动机中,生物柴油的使用可以采用纯 ...
【技术保护点】
微生物,所述微生物包含一种或多种编码包含EC 2.3.1.75的蜡酯合酶的多肽的外源核酸序列,和编码包含EC 6.4.1.2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多肽的核酸序列,其中所述核酸序列被过表达。
【技术特征摘要】
2006.05.19 US 60/801,995;2006.05.19 US 60/802,016;1.微生物,所述微生物包含一种或多种编码包含EC 2.3.1.75的蜡酯合酶的多肽的外源核酸序列,和编码包含EC 6.4.1.2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多肽的核酸序列,其中所述核酸序列被过表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大肠杆菌(E.coli)。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还包含脂肪酸衍生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表达一种或多种编码酶的外源核酸序列,所述酶选自EC 1.2.4.4的支链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分,EC 2.6.1.42的Ilve,EC 1.8.1.4的lpd,EC 1.1.19的Ccr,EC 5.4.99.2的IcmA,EC 5.4.99.13的IcmB,EC2.3.1.180的fabH,EC 2.3.1.179的fabF,EC 2.3.1.180的fabH3,登录号NP_823468的fabC3,EC 2.3.1.180的β-酮酰-ACP合酶II,EC 1.3.1.34的烯酰辅酶A还原酶,EC 4.2.1.-的烯酰辅酶A异构酶,及其组合,其中所述脂肪酸衍生物是分枝的。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表达编码EC 3.1.2.-或EC 3.1.1.-的硫酯酶的一种或多种外源核酸序列。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表达一种或多种编码酶的外源核酸序列,所述酶选自EC 2.3.1.41的fabB,EC 1.2.1.9的fabK,EC 1.2.1.9的fabL,EC 5.3.3.14的fabM,EC 1.3.99.3或1.3.99.-的fadE,及其组合,并且其中所述脂肪酸衍生物是不饱和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其中fadE是弱化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其中fadD是过表达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位于包含发酵肉汤的容器中,所述发酵肉汤包含至少10mg/L脂肪酸酯或至少10mg/L蜡。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用于产生脂肪酸衍生物的用途,其中所述脂肪酸衍生物包括1至5个双键。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用于产生脂肪酸衍生物的用途,其中所述脂肪酸衍生物包括约8至约30的碳链长度。1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用于产生脂肪酸衍生物的用途,其中所述脂肪酸衍生物包括约1至约5个分枝点。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还包括具有A侧和B侧的脂肪酸酯或蜡,其中所述A侧由醇提供,所述B侧由酰基辅酶A提供。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A侧和B侧由所述微生物产生。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生物用于产生脂肪酸衍生物的用途,其中所述脂肪酸衍生物的A侧,B侧,或A侧和B侧包含约1至约5个双键。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生物用于产生脂肪酸衍生物的用途,其中脂肪酸衍生物的A侧,B侧,或A侧和B侧包含约1至约26的碳链长度。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生物用于产生脂肪酸衍生物的用途,其中所述脂肪酸衍生物的A侧,B侧,或A侧和B侧包含约1至约5个碳分枝点。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生物用于产生脂肪酸衍生物的用途,其中所述脂肪酸衍生物的A侧,B侧,或A侧和B侧包含约1至5个环丙基部分。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其中所述微生物是节杆菌(Arthrobacter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布朗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着色菌(Chromatium sp.),树脂枝孢霉(Cladosporium resina)(ATCC22711),巴斯德梭状芽胞杆菌VKM(Clostridiumpasteurianum VKM),破伤风形梭菌(Clostridium tenanomorphum),尿酸棱菌(Clostridium acidiurici),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pecies),蓝藻(cyanobacterial species),蓝藻(cyanobacterial species)(灰色念珠藻(Nostocmuscorum),组囊藻(Anacystis(Synechococcus)nidulans),丝状蓝藻(Phormidiumluridum),佛氏绿胶蓝细菌(C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伊·D·基斯凌,胡志浩,克里斯·萨默威尔,乔治·丘奇,大卫·贝里,利萨·弗里德曼,安德里亚斯·席尔默,谢恩·布鲁贝克,斯蒂芬·B·德尔卡尔达耶,
申请(专利权)人:REG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