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8535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6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净化域,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装置,该湿法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1)、石膏排出泵(2)、石膏旋流站(3)、管线X、管线Y和管线Z,其中,所述吸收塔(1)的下方排出口通过管线X经由所述石膏排出泵(2)与所述石膏旋流站(3)的入口连接,所述吸收塔(1)的中部返回口通过管线Y与所述石膏旋流站(3)的出口连接,所述管线Z一端与所述管线Y连通,一端与废水收集箱(7)或水力除灰设备(8)相连接。该湿法脱硫装置可有效应对上游除尘器工况变化,维持脱硫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烟气净化域,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装置,该湿法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1)、石膏排出泵(2)、石膏旋流站(3)、管线X、管线Y和管线Z,其中,所述吸收塔(1)的下方排出口通过管线X经由所述石膏排出泵(2)与所述石膏旋流站(3)的入口连接,所述吸收塔(1)的中部返回口通过管线Y与所述石膏旋流站(3)的出口连接,所述管线Z一端与所述管线Y连通,一端与废水收集箱(7)或水力除灰设备(8)相连接。该湿法脱硫装置可有效应对上游除尘器工况变化,维持脱硫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专利说明】一种湿法脱硫装置
本技术涉及烟气净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湿法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幅攀升,工业烟气排放的SO2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不仅危害动植物生长、破坏臭氧层,而且会引发酸雨和温室效应等问题。因此,对烟气进行脱硫是控制SO2污染的有效手段。图1所示的是一种常见的湿法脱硫装置,该湿法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1、石膏排出栗2、石膏旋流站3、管线X、管线Y。吸收塔I包括烟气进口 11、喷淋层12和除雾器13。所述吸收塔I的下方排出口通过管线X经由所述石膏排出栗2与所述石膏旋流站3的入口连接,所述吸收塔I的中部返回口通过管线Y与所述石膏旋流站3的出口连接,所述管线Y上设置有第一切换阀门5。目前火电厂等燃煤锅炉常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对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2进行脱除,其原理是:将尾部烟气通过烟气进口 11进入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I中,使用浆液循环栗把吸收塔底部浆液池的石灰石浆液增压送至吸收塔中部的喷淋层12,通过喷嘴把浆液均匀地喷入烟气流场,对进入吸收塔内的烟气进行冲洗,烟气中的SO2和石灰石浆液主要发生反应:S02+CaC03—CaS03+C02,由此SO2从烟气中脱除,然后烟气经过除雾器13排出吸收塔,吸收浆液落入吸收塔底部的浆液池。吸收浆液经过石膏排出栗2进入石膏旋流站3中的浆液分配箱31中,然后经过石膏旋流子32的旋流浓缩分离作用,浓缩的底流石膏进入下级的石膏脱水单元4,溢流进入溢流收集箱33,然后通过管线Y经第一切换阀门5返回吸收塔I中。在电站锅炉及工业窑炉烟气净化设施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吸收塔中,因上游净化设施除尘器故障或工况偏离时,大量粉尘进入吸收塔并经吸收浆液洗涤富集其中,一是影响脱硫副产品石膏纯度,二是降低石膏的脱水性能,三是严重时引起石灰石“闭塞”,溶解受阻,脱硫效率降低直至系统被迫退出运行。因此,发展一种新的湿法脱硫装置以应对上游除尘状况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上游净化设施除尘器故障或工况偏离时导致的脱硫系统的不正常运行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装置,该湿法脱硫装置可有效应对上游除尘器工况变化,维持脱硫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装置,该湿法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石膏排出栗、石膏旋流站、管线X、管线Y和管线Z,其中,所述吸收塔的下方排出口通过管线X经由所述石膏排出栗与所述石膏旋流站的入口连接,所述吸收塔的中部返回口通过管线Y与所述石膏旋流站的出口连接,所述管线Z—端与所述管线Y连通,一端与废水收集箱或水力除灰设备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管线Z和所述管线Y的连接处与所述吸收塔的中部返回口之间的管线Y上设置有第一切换阀门,所述管线Z上设置有第二切换阀门。优选地,所述石膏旋流站与石膏脱水单元连接。优选地,所述石膏脱水单元为真空皮带脱水机或圆盘离心脱水机。优选地,所述石膏旋流站包括浆液分配箱、石膏旋流子和溢流收集箱,所述浆液分配箱通过管线与所述石膏旋流子连接,所述石膏旋流子通过管线与所述溢流收集箱连接。优选地,所述管线X与所述浆液分配箱的入口连接。优选地,所述管线Y与所述溢流收集箱的出口连接。本技术利用粉尘与石膏的密度差,石膏排出时旋流分离出富含粉尘的溢流经专门新增的第二切换阀门及管线Z切换进入废水收集箱或水力除灰设备,不再回流进入吸收塔,降低吸收浆液中的粉尘浓度,控制粉尘富集程度,维持脱硫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湿法脱硫装置;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湿法脱硫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吸收塔11烟气进口12喷淋层13除雾器2石膏排出栗3石膏旋流站31浆液分配箱32石膏旋流子33溢流收集箱4石膏脱水系统5第一切换阀门6第二切换阀门7废水收集箱8水力除灰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装置,如图2所示,该湿法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1、石膏排出栗2、石膏旋流站3、管线X、管线Y和管线Z,其中,所述吸收塔I的下方排出口通过管线X经由所述石膏排出栗2与所述石膏旋流站3的入口连接,所述吸收塔I的中部返回口通过管线Y与所述石膏旋流站3的出口连接,所述管线Z—端与所述管线Y连通,一端与废水收集箱7或水力除灰设备8相连接。在本技术中,所述管线X、Y、Z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碳钢衬胶或玻璃钢(FRP)材质的管线。在本技术中,所述管线Z和所述管线Y的连接处与所述吸收塔I的中部返回口之间的管线Y上设置有第一切换阀门5,所述管线Z上设置有第二切换阀门6。所述第一切换阀门5和第二切换阀门6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阀门例如衬胶蝶阀。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二切换阀门6与第一切换阀门5共同起到控制溢流流向的作用。溢流流向可以根据吸收塔I的粉尘最大运行负荷量来决定。具体而言,当进入吸收塔I的烟气中的粉尘浓度低于吸收塔I的粉尘最大运行负荷量时,则开启第一切换阀门5,溢流返回吸收塔I中;当粉尘浓度高于吸收塔I的粉尘最大运行负荷量时,则开启第二切换阀门6,溢流经过管线Z进入废水收集箱7或水力除灰设备8中。由此,能够降低吸收浆液中的粉尘浓度,控制粉尘富集程度,维持脱硫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在本技术中,所述吸收塔I的粉尘最大运行负荷量是指额定烟气流量下,单位体积烟气中的粉尘含量不超过200mg/Nm3。进入吸收塔I的烟气中的粉尘浓度可以通过吸收塔I的烟气进口管道上的在线粉尘连续检测仪获得。所述在线粉尘连续检测仪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可以商购获得,例如可以为购自南京艾伊科技有限公司的AGA6050激光粉尘检测仪,也可以为奥恩斯OSEN-AQM-8000粉尘报警检测仪。在本技术中,所述石膏旋流站3与石膏脱水单元4连接。所述石膏脱水单元4可以为真空皮带脱水机或圆盘离心脱水机。在本技术中,所述吸收塔1、石膏排出栗2以及废水收集箱7和水力除灰设备8均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在此不再赘述。根据本技术,所述吸收塔I的下方排出口和中部返回口的位置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例如,所述下方排出口的位置选择在石膏浓度最大标高处。中部返回口的位置无特别限制,工程上除满足溢流依靠重力势能可克服吸收塔内烟气静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湿法脱硫装置包括吸收塔(1)、石膏排出泵(2)、石膏旋流站(3)、管线X、管线Y和管线Z,其中,所述吸收塔(1)的下方排出口通过管线X经由所述石膏排出泵(2)与所述石膏旋流站(3)的入口连接,所述吸收塔(1)的中部返回口通过管线Y与所述石膏旋流站(3)的出口连接,所述管线Z一端与所述管线Y连通,一端与废水收集箱(7)或水力除灰设备(8)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四川能源有限公司神华四川能源有限公司江油发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