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输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351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6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输液泵,包括:壳体,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电机,控制器,微型脉冲泵,电磁阀;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微型脉冲泵及电磁阀电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定时间隔的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并通过从动齿轮的顶部开设间隔排布且偏心设置的若干通孔,使输液袋中的药液在第一管段与通孔对准时将药液输入型腔中,从而在微型脉冲泵的作用下,将型腔中设定容量的药液泵入危重病人的静脉血管中,实现了对输液量及输液节奏的精确控制,简化了输液泵的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并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输液泵,包括:壳体,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电机,控制器,微型脉冲泵,电磁阀;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微型脉冲泵及电磁阀电性连接。在本技术中,通过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定时间隔的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并通过从动齿轮的顶部开设间隔排布且偏心设置的若干通孔,使输液袋中的药液在第一管段与通孔对准时将药液输入型腔中,从而在微型脉冲泵的作用下,将型腔中设定容量的药液泵入危重病人的静脉血管中,实现了对输液量及输液节奏的精确控制,简化了输液泵的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并降低了制造成本。【专利说明】一种可调式输液泵
本技术涉及输液栗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输液栗。
技术介绍
输液栗是在重症监护室中使用的一种输液装置。由于危重病人体质的特殊性,普通依靠药液自身重力向患者静脉循环系统输送药液的输液装置已经不能为危重病人进行输液。在现有技术中,输液栗通常内置一个能够产生一定压力的微型脉冲栗,以对从输液袋中流出的药液施加一定的压力,并通过注射器向危重病人的静脉血管进行输液。鉴于输液的特殊性,输液栗在工作时不需要一直向危重病人的静脉血管进行输液操作。因此就需要对输液时间、输液量、停止输液等各个步骤进行定时定量的控制。然而,目前的输液栗通常采用血管夹对输液栗末端的输液管夹持或者松开,以对药液的导通和关闭进行控制,并通过流量计对输液量进行检测与控制。这种结构的输液栗存在结构复杂,可靠性较差且制造成本过高的缺陷。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输液栗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可调式输液栗,实现对输液量及输液节奏的精确控制,简化输液栗的结构,提高其可靠性并降低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式输液栗,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的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并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电机,控制器,微型脉冲栗,电磁阀;其中,所述从动齿轮内部形成圆形的型腔,并在从动齿轮的顶部开设间隔排布且偏心设置的若干通孔,所述壳体的顶部向下形成一个凹陷部,当从动齿轮转动若干角度时,所述凹陷部的底部通过第一管段与通孔连通或者闭合,所述型腔的底部通过第二管段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通过第三管段与微型脉冲栗连接,微型脉冲栗的底部设有延伸出壳体的第四管段,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微型脉冲栗及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管段内置尖刺部,该尖刺部顶部开设有若干贯穿通道,所述贯穿通道与第一管段相互连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管段的末端设有一圈密封圈,所述第一管段的内径与通孔的直径相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型腔的体积为30ml。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型腔的底部形成圆环锥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圆环锥面的锥度为1:4?1: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管段顶部部分延伸入从动齿轮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管段的顶部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于第二管段与从动齿轮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机包括直流伺服电机或者直流步进电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为渐开线齿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齿数比为1:4?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中,通过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定时间隔的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并通过从动齿轮的顶部开设间隔排布且偏心设置的若干通孔,使输液袋中的药液在第一管段与通孔对准时将药液输入型腔中,从而在微型脉冲栗的作用下,将型腔中设定容量的药液栗入危重病人的静脉血管中,从而实现了对输液量及输液节奏的精确控制,简化了输液栗的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并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调式输液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标号为A处的放大图;图3为该从动齿轮的顶部所开设的若干通孔与第一管段实现间断性导通或者闭合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图1至图3所示出的本技术一种可调式输液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可调式输液栗,包括:壳体I,设置于壳体I内部的第一支撑板2及第二支撑板3,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并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5,电机9,控制器8,微型脉冲栗7,电磁阀6。该壳体1、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均可采用医用级聚丙烯塑料制成。电机9设置于电机支架92上,该电机支架92与壳体I为一体式结构。 壳体I的顶部向下形成一个凹陷部1I,并通过该凹陷部1I对输液袋100实现有效的容置固定,以保持输液袋100中的药液顺利流下。同时,该控制器8可选用32位微处理器。控制器8通过复合导线71与微型脉冲栗7电性连接并为其提供电力供应及控制信号,控制器8通过复合导线61与电磁阀6电性连接并为其提供电力供应及控制信号,控制器8通过复合导线81与电机9电性连接并为其提供电力供应及控制信号。优选的,该控制器8还可通过排线(未示出)与设置在壳体I外部的显示器电性连接,显示器中设有按钮。医护人员通过按钮可调整该电机9的转速及暂停时间,从而对该第一管段10与通孔103之间的导通或者闭合时间进行调节,从而对两次输液过程中的时间间隔进行适应性调节。微型脉冲栗7用以将药液加压并通过第四管段40将药液栗入危重病人的静脉血管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凹陷部101的底部通过第一管段10与通孔103连通,型腔51的底部通过第二管段20与电磁阀6连接,电磁阀6通过第三管段30与微型脉冲栗7连接,微型脉冲栗7的底部设有延伸出壳体I的第四管段40。该控制器8分别与电机9、微型脉冲栗7及电磁阀6电性连接。第一管段10内置尖刺部21,该尖刺部21顶部开设有若干贯穿通道211,所述贯穿通道211与第一管段10相互连通。从动齿轮5内部形成圆形的型腔51,并在从动齿轮5的顶部开设间隔排布且偏心设置的若干通孔103。第一管段10的末端设有一圈密封圈102,所述第一管段10的内径与通孔103的直径相等。电机9在控制器8的控制下,以设定的时间间隔(例如30秒)转动三十度,并停顿三十秒后再转动三十度。在使用时,将输液袋100倒置后放入该凹陷部101中,并通过该尖刺部21将输液袋100的瓶口 111刺破后,该尖刺部21可部分延伸入输液袋100中。从而通过尖刺部21顶部开设的若干贯穿通道211将输液袋100中的药液导入第一管段10中。如图3所示,当电机9顺时针转动,通过驱动轴91驱动主动齿轮4顺时针转动,从而通过主动齿轮4将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5逆时针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管段10保持位置不变,从而形成如图3所示的运动轨迹。图3中的虚线为第一管段10在该第一管段10与通孔103未贯通或者未连通时的位置。此时,输液袋100中的药液无法通过第一管段10及通孔103流入型腔51中。当从动齿轮5继续转动,并在该第一管段10与从动齿轮5的某个通孔103贯通时,电机9停止驱动并保持若干秒。此时,输液袋100中的药液可依次通过第一管段10及通孔103流入从动齿轮5内置的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式输液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第一支撑板(2)及第二支撑板(3),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与第二支撑板(3)之间并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5),电机(9),控制器(8),微型脉冲泵(7),电磁阀(6);其中,所述从动齿轮(5)内部形成圆形的型腔(51),并在从动齿轮(5)的顶部开设间隔排布且偏心设置的若干通孔(103),所述壳体(1)的顶部向下形成一个凹陷部(101),当从动齿轮(5)转动若干角度时,所述凹陷部(101)的底部通过第一管段(10)与通孔(103)连通或者闭合,所述型腔(51)的底部通过第二管段(20)与电磁阀(6)连接,电磁阀(6)通过第三管段(30)与微型脉冲泵(7)连接,微型脉冲泵(7)的底部设有延伸出壳体(1)的第四管段(40),所述控制器(8)分别与电机(9)、微型脉冲泵(7)及电磁阀(6)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管段(10)内置尖刺部(21),该尖刺部(21)顶部开设有若干贯穿通道(211),所述贯穿通道(211)与第一管段(10)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荣吴锡平高树芹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