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多涂层油漆体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45883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3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在金属基底上制备多涂层油漆体系的方法,其中底涂层或多个直接连续底涂层直接在涂有固化电涂层的金属基底上产生,透明涂层直接在一个底涂层或者多个底涂层的最上涂层上产生,然后将一个或多个底涂层和透明涂层联合固化,且其中用于产生底涂层的至少一种底涂料包含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种共聚物的水分散体,所述共聚物可如下制备:(i)首先装入至少一种聚氨酯的水分散体,然后(ii)使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混合物在来自(i)的聚氨酯存在下聚合,其中(a)使用水溶性引发剂,(b)计量加入烯键式不饱和单体使得在整个反应时间中,反应溶液中不超过6.0重量%的浓度,基于用于聚合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总量,并且(c)烯键式不饱和单体混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多烯键式不饱和单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在金属基底上,其中底涂层或多个直接连续底涂层直接在涂有固化电涂层的金属基底上产生,透明涂层直接在一个底涂层或者多个底涂层的最上涂层上产生,然后将一个或多个底涂层和透明涂层联合固化,且其中用于产生底涂层的至少一种底涂料包含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种共聚物的水分散体,所述共聚物可如下制备:(i)首先装入至少一种聚氨酯的水分散体,然后(ii)使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混合物在来自(i)的聚氨酯存在下聚合,其中(a)使用水溶性引发剂,(b)计量加入烯键式不饱和单体使得在整个反应时间中,反应溶液中不超过6.0重量%的浓度,基于用于聚合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总量,并且(c)烯键式不饱和单体混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多烯键式不饱和单体。【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其中底涂层或多个直接连续底涂层直接 在涂有固化电涂层的金属基底上产生,透明涂层直接在一个底涂层或者多个底涂层的最上 涂层上产生,然后将一个或多个底涂层和透明涂层联合固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通过本专利技术方 法制备的多涂层油漆体系。 现有技术 金属基底上的多涂层油漆体系,例如汽车工业中的多涂层油漆体系是已知的。一 般而言,从金属基底向外观察,这种多涂层油漆体系包含电涂层,直接施涂于电涂层上并且 通常称为头二道混合底漆涂层的层,至少一个包含色彩颜料和/或效应颜料并且通常称为 底涂层的涂层,和透明涂层。 这些层和形成这些层所需的涂料组合物,即电涂料、所谓的头二道混合底漆、包含 色彩颜料和/或效应颜料并称为底涂料的涂料组合物和透明涂料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是已知 的。例如,通过电泳施涂的电涂层基本用于保护基底以防腐蚀。所谓的头二道混合底漆涂层 主要用于保护以防机械应力,例如碎石,并且还用于消除基底中的不均匀性。称为底涂层的 下一涂层主要负责产生美学性能,例如颜色和/或效果,例如随角异色,而然后接下来的透 明涂层特别用于赋予多涂层油漆体系的耐刮擦性和光泽度。 这些多涂层油漆体系通常首先通过电泳将电涂层,尤其是阴极电涂层施涂或沉积 在金属基底如汽车车体上而产生。在电涂层沉积以前,可将金属基底以不同的方法预处理; 例如,可施涂已知的转化涂层如磷酸盐涂层,尤其是磷酸锌涂层。电涂层的沉积方法通常在 合适的电涂覆浴中进行。在施涂以后,将涂覆的基底从浴中取出,任选冲洗和闪蒸和/或中 间干燥,最后将施涂的电涂层固化。目标涂层厚度为约15_25μπι。随后,将所谓的头二道混合 底漆直接施涂于固化电涂层上,任选闪蒸和/或中间干燥,然后固化。为了使固化的头二道 混合底漆涂层可履行上述任务,目标涂层厚度为例如25_45μπι。随后,将包含色彩颜料和/或 效应颜料的所谓底涂层直接施涂于固化头二道混合底漆涂层上并任选闪蒸和/或中间干 燥,并且不分开固化而将透明涂层直接施涂于因此产生的底涂层上。随后,将底涂层和任选 还预先闪蒸和/或中间干燥的透明涂层联合固化(湿对湿方法)。尽管固化底涂层原则上具 有例如10-200μπι的相当低涂层厚度,固化透明涂层的目标涂层厚度为例如30-60μπι以实现 所述执行性能。头二道混合底漆、底涂层和透明涂层可例如借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气 动和/或静电喷涂施涂方法施涂。目前,至少由于环境原因,头二道混合底漆和底涂层日益 以水性涂料的形式使用。 这种多涂层油漆体系及其制备方法描述于例如DE 199 48 004Α1,第17页第37行 至第19页第22行,或者DE 100 43 405C1,第3栏第和第8栏第段至第9栏第段,以及第6栏第段至第8栏第段中。 即使因此产生的多涂层油漆体系通常可满足汽车工业关于执行性能和美学特征 做出的要求,由于环境和经济原因,对所述相当复杂的制备方法的简化现在是汽车制造商 日益关注的主题。 例如,存在其中尝试省去对直接施涂于固化电涂层上的涂料组合物(在上述标准 方法的上下文中称为头二道混合底漆的涂料组合物)的分开固化步骤,以及同时降低由该 涂料组合物产生的涂膜的涂层厚度的路线。在专业领域中,因此未分别固化的该涂膜然后 通常称为底涂层(且不再称为头二道混合底漆涂层),或者与施涂于其上的第二底涂层相 对,称为第一底涂层。存在甚至一些尝试以完全省去该涂膜(在这种情况下,仅所谓的底涂 层直接在电涂层上产生,将其用透明涂层外涂覆而不经分开固化步骤,意指最终还省去分 开固化步骤)。代替分开固化步骤和另外最终固化步骤,因此在施涂于电涂层上的所有涂膜 施涂以后,存在仅一个最终固化步骤。 具体而言,从环境和经济观点看,省略关于直接施涂于电涂层上的涂料组合物的 分开固化步骤是非常有利的。这是因为它导致能量节约,当然,整个制备方法更严格且快得 多的运行。 代替分开固化步骤,因此有利的是仅将直接在电涂层上产生的涂膜在室温下闪蒸 和/或在升高的温度下中间干燥而不进行已知规则地要求升高的固化温度和/或长固化时 间的固化操作。 然而,问题是目前在该制备形式中通常不能得到所需执行和美学性能。 例如,在施涂其它涂料组合物,例如第二底涂料和透明涂料以前省去对直接施涂 于电涂层上的涂膜,例如第一底涂层的分开固化可能产生不想要的空气、溶剂和/或湿气的 包含,其可能在整油漆体系的表面以下以气泡的形式感知,并且可能在最终固化中破裂。在 油漆体系中形成的孔,也称为针孔,导致不利的视觉外观。通过第一底涂层、第二底涂层和 透明涂层的总体建立而产生的有机溶剂和/或水的量,以及通过施涂引入的空气的量对在 最终固化步骤内能够从多涂层油漆体系中散逸而不形成缺陷的整体量而言是太大的。在其 中在产生通常相当薄的底涂层(其因此包含仅相当少的空气、有机溶剂和/或水)以前将所 谓的头二道混合底漆涂层分开地烘烤的如上所述常规制备方法的情况下,该问题的解决方 法当然更加不是苛求的。 然而,在其中完全省去标准方法中称为头二道混合底漆的涂料组合物的多涂层油 漆体系,即其中仅一种所谓的底涂料直接施涂于固化电涂层上的体系的制备中,还通常遭 遇以针孔描述的问题。这是因为,根据待产生的多涂层油漆体系的施涂和用途,标准方法中 称为头二道混合底漆涂层的涂层的完全不存在通常要求与标准体系相比较厚的底涂层以 得到所需性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最终固化步骤中固化的涂膜的总厚度比标准方 法中高得多,使得可能发生相应的针孔问题。 另一因素是用水性涂料组合物代替基于有机溶剂的涂料组合物目前变得越来越 重要,以满足关于环境相容性的提高要求。因此,有利的是具有,其中可省去如上所述关于直接 施涂于电涂层上的涂料组合物的分开固化步骤,且产生的多涂层油漆体系仍具有对针孔的 优异稳定性。 问题 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找到在金属基底上, 其中不将直接施涂于电涂层上的涂料组合物分开地固化,而是其中将该涂料组合物在联合 固化步骤中与其后施涂的其它涂膜一起固化。尽管该方法简化,所得多涂层油漆体系应具 有对针孔的优异稳定性,使得多涂层油漆体系尤其满足汽车制造商及其客户的美学要求。 另外,以这种方式,应当可根据要求和各使用领域提供多涂层油漆体系,其中置于电涂层与 透明涂层之间的一种或多种涂料组合物可具有可变涂层厚度,且其中不发生针孔问题,特 别是在相对高涂层厚度下。同时,施涂于固化电涂层上,但在透明涂料以前的涂料组合物应 是水性的,以满足关于油漆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金属基底(S)上制备多涂层油漆体系(M)的方法,其包括:(1)通过将电涂层(e.1)电泳施涂于基底(S)上,随后将电涂层(e.1)固化而在金属基底(S)上产生固化电涂层(E.1),(2)通过(2.1)将水性底涂料(b.2.1)直接施涂于电涂层(E.1)上,或者(2.2)将多种底涂料(b.2.2.x)直接连续地施涂于电涂层(E.1)上而直接在固化电涂层(E.1)上产生(2.1)底涂层(B.2.1),或者(2.2)多个直接连续底涂层(B.2.2.x),(3)通过将透明涂料(k)直接施涂于(3.1)底涂层(B.2.1)或者(3.2)最上底涂层(B.2.2.x)上而直接在(3.1)底涂层(B.2.1)或者(3.2)最上底涂层(B.2.2.x)上产生透明涂层(K),(4)将(4.1)底涂层(B.2.1)和透明涂层(K)或者(4.2)底涂层(B.2.2.x)和透明涂层(K)联合固化,其中:底涂料(b.2.1)或者底涂料(b.2.2.x)中的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种包含至少一种共聚物(CP)的水分散体,所述共聚物(CP)可如下制备:(i)首先装入至少一种聚氨酯的水分散体,然后(ii)使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混合物在来自(i)的聚氨酯存在下聚合,其中:(a)使用水溶性引发剂,(b)计量加入烯键式不饱和单体使得在整个反应时间中,反应溶液中不超过6.0重量%的浓度,基于用于聚合的烯键式不饱和单体的总量,且(c)烯键式不饱和单体混合物包含至少一种多烯键式不饱和单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罗伊特B·施泰因梅茨M·布洛姆C·泰希曼B·戈布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